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文化||保护印泥,变“文房四宝”为“文房五宝”

2017-07-20 文文 文化中国栏目


上周末,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华东师范大学印泥制作技艺研修班开班仪式在上海举行,来自上海、安徽、江苏的20位学员参加了研习班。


“在中国传统的‘诗书画印’中,大家只重视印章的雕刻,印泥是一贯被忽视的,但如果没有印泥,印章是无法呈现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田兆元告诉新闻记者,与其他非遗项目相比,印泥制作是一个相对小众的项目,但却是书法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田兆元在开班仪式上讲话

变“文房四宝”为“文房五宝”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印泥虽是小众,却是书法艺术中重要的部分。田兆元所长认为,非遗要活态化,要系统性保护,就要放到大的系统、谱系中去研究。从这个角度去看,印泥的保护无法单独去保护,要放到琴棋书画的系统之中。


“但也不是说谱系性就是消磨了自己的特性,相反,要在谱系性中彰显它自己的特色,也就是印泥的鲜艳、持久、优雅等特性。”中国书法墨色单调,如果没有印在上面衬托,达到相得益彰、红花绿叶的衬托效果,就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印泥的加入会使书法绘画锦上添花。


“此外,印泥色泽鲜艳夺目、恒久不变,红色是中国色彩的代表,它体现出的昂扬向上、蓬勃的中国色彩,在当下依然有意义。我们现在保护印泥,实质上是要回复它的神韵和地位。”


此次印泥制作技艺研修班特别加设了中华传统创世神话的课程,田兆元认为印章篆刻的题材以及印泥的“中国红”特质,都能很好地把中国传统创世神话的故事元素和印泥制作的传统记忆理念相结合。


好的印泥现在依旧是以纯手工制作为主,虽然总的使用量不大,但需求集中在传统高端艺术创作领域。目前社会上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田兆元所长表示,希望借这个机会推广印泥,“变‘文房四宝’为‘文房五宝’。”


国宝鲁庵印泥第三代传人李耘萍老师为学员授课  


希望非遗传承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开展已有两年多,初衷是希望通过高校学术资源,帮助中国非遗传承人提高实践水平。上海一共有8所高校参与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是其中之一,上海高校累计承办20余期课程,培训学员超过1000名。


参加培训的学员本身都有一定印泥制作基础。“研培计划更多是请大家到高校中来学一些印泥的制作方法、历史文化价值,学一点美术基础,学一点非遗保护理论,再学一点包装设计、市场营销,了解一点文化创意产业,看一看类似行业别人怎么做,这是我们研培计划的根本宗旨。”


上海市文广局公共文化(非遗)处副处长葛永铭表示,研培计划的根本宗旨是希望传承人群达到三个知:“首先是在文化上知情,很多传承人知道怎么做,但不知道自己掌握的技艺背后有什么价值,不知道自己掌握的技艺是多么重要的文化遗产。第二是在技艺上知艺,可能你本身只是这个流派的传承人,对这个流派技艺很了解,通过研培,能更全面立体的对自己掌握的技艺有一个全面认识。第三是在发展上知变,通过研培看清楚这个项目未来要走什么路。”


“我们不取代原来本有的传承脉络,不取代你们的师父,但我们希望通过研培计划大家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葛永铭说。



—— 今日推荐 ——


数字对联故事——妙趣横生的文化瑰宝

斗拱——静默不语的中国美!

非遗传承——到金乡去听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后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分享也是一种美德,谢谢!

点击“阅读原文”,走进文化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