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都夸《黑豹》好看?票房大卖的“正确”电影
贺岁档的热潮最终散场,《红海行动》成为最后赢家,收官33亿,在小数点后面再加4500万,成功登顶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排行第二的宝座。至此,主旋律电影大放光彩,一部50亿的《战狼2》,一部33亿的《红海行动》,不仅鼓动了人民大众拳拳爱国之心,也极大释放了中国电影市场单部电影的潜力。
正因如此,主旋律电影在国内也一跃从无人问津的大冷门,奥特曼变身一样成为2018年初最热的电影门类。而在遥远的大洋彼岸,俗称灯塔国的美利坚似乎也正经历着换汤不换药的神奇故事。漫威旗下首部以黑人为主角的超级英雄电影——《黑豹》,真的如一匹不可阻挡的狂野黑豹,北美大陆上映尚不足一月,就完成了本土吸金5.62亿,全球票房击破10亿美金的记录。
至此,《黑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迪士尼公司发行的第16部全球票房总收入突破10亿美元的影片,以及“漫威电影宇宙”系列中第5部超过10亿美元票房的电影。而单论北美电影票房记录,这部超级英雄大片也万分惬意地登上了历史票房第九位的排名。
不过,尽管《黑豹》已取得煊赫的战绩,但在中国市场,它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首周3亿人民币的票房谈不上失败,但对比全球十亿美金的收入,这点票房就只如一滴水滴入湖泊,不值一提。
而票房上的对比也折射着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对于中国观众来说,《黑豹》对美国人的独特感召力并不能让他们感同身受。无论是文化、国别还是最终导致的认同上的差异,其造成的结果,或许与《战狼2》在美国遇冷一般无二。
《黑豹》故事:美国人的美国梦
《黑豹》讲述的故事相当老旧,不少评论者以真人版《狮子王》来类比确实妥帖,一位年轻带着浪漫主义思想的王子,一位满腔复仇烈焰的叔叔,在黑非洲的大草原上伴随高科技的背景,上演了一场十分通俗的莎翁大戏。
诚然,电影前期韩国的战斗场面依然保持了好莱坞一贯的“飞车+打斗+特效”,但最终冷兵器模式的打斗如同过家家一样不能给人丝毫的感动,最终半和解的结局充满温情,又满是俗套的痕迹。像网友“架空”就认为,该片让人失望的原因不仅在于打斗场景落后,“明明拥有强大科技力量,但武士只能拿刀枪剑戟奔跑着对劈”,更在于故事讲得太不精彩。“拍王位之争,也不是不可以,但至少要拍得一波三折、险象环生,结果最后的成品单薄无脑,闭着眼睛看都知道下一步要发生啥,让人看完之后连回想的欲望也没有。”
但就是这样一部既不幽默又很俗套的电影,北美的评价却始终如一的保持高赞,著名影评人谈不上没节操,却绝对故意忽略着电影的瑕疵和不足,甚至烂番茄79%的观众评分和6.8的Metacritic,都没能让这些主流的媒体产生半分动摇。
支撑着他们绝不认输的,除了充耳不闻,自然也少不了北美本土足以记入历史史册的票房纪录:5.62亿美元,观众们不叫好没关系,叫座就是最佳的言论后盾。
那么,既不幽默也不成熟的《黑豹》何以取得成功?
首部黑人为主的超级英雄电影,足以成为这一切不可思议的万能解释。
《黑豹》的成功:时与运
从普遍的评分,无论是中国豆瓣还是美国烂番茄来看,两国的观众都只吝啬地给以6.8分,这个分数不仅低于之前上映的《蜘蛛侠:英雄归来》和《雷神3:诸神黄昏》,还成功登上了漫威电影宇宙成型以来最低评分的宝座。
但是,《黑豹》的质量不佳掩盖不了电影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无论是主流媒体无休止的追捧(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还是北美观众们一边打低分一边进影院,最终的结果,就是《黑豹》击败了漫威电影宇宙中所有的轻重量级选手,与《复仇者联盟1》一起成为北美影视票房排行里唯二的漫威电影。
纵观成因,对《战狼2》爆款的分析对于《黑豹》而言恐怕可以直接套用。
首先,“种族意识+政治立场”成为最大杀器。根据美国相关媒体统计,观影《黑豹》的群体中,黑人占比达到37%,而此前《雷神3:诸神黄昏》则只有19%,黑人兄弟支持黑人电影,成为票房增长极为有力的拓展。同时,“政治立场”上对黑人的普遍同情,在近几年已越来越影响到大型奖项和电影票房的归属,2017年奥斯卡最佳电影颁发给《月光男孩》,就是再明显不过的例证。
其次,《黑豹》的上映正处于漫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过渡的关键阶段,漫威电影宇宙积累的人气形成的惯性有利地加持了电影票房的增长,作为《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的预热,《黑豹》在“政治正确”以外,无疑也具备庞大的基本盘,漫威电影宇宙的观众为这次票房大爆发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最后,尽管《黑豹》既没有漫威惯常的幽默气息,也缺乏强力的故事体系,但是其有别于其他漫威电影的气质依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有评论家就指出《黑豹》带着严肃氛围的叙事方式,是“披着超级英雄外壳的莎翁剧”,“在失去了之前锣鼓喧天的娱乐氛围后,严肃的通俗化反而增加了观众基数。”
票房成功=政治正确+英雄主义?
与同样“政治正确”的《神奇女侠》相比,《黑豹》显然在质量上更逊一筹,但两者乃至中国《战狼2》、《红海行动》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相似性。
毫无疑问地是,“政治正确”这杆大旗在全球范围都具有恐怖的商业杀伤力。“女权运动”与《神奇女侠》,“大国崛起”与《红海行动》,“少数族裔”与《黑豹》,这些成功的例子都证明“政治正确”不止可以带来声誉,还能带来生意。
但大量失败的案例都表明,“政治正确”这张牌并非万能,利用的方式才是决胜的关键。而已有的这些成功案例似乎也确实展示着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英雄主义与“政治”潮流前所未有地结合在一起。
然而,是否“政治正确”+英雄主义的结合体就一定能引领流行?或许当失败者出现的时候,答案就会浮现。
作者 | 文创资讯记者 羊君
新鲜文创资讯报道、深度文创政策解读
精准文创趋势分析、有趣文化创意分享
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商务合作、采访、投稿:wenchuangzixun(微信)2573818674(QQ)
往期精彩回顾
《水形物语》成为奥斯卡最大赢家,“政治正确”继续照耀好莱坞?
从《中国有嘻哈》到《演员的诞生》,2017年综艺市场爆款频出但隐忧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