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戏曲音乐——现代音乐的宝库

2017-08-19 杨广金 戏剧传媒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剧种繁多,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语言风俗差异很大,这一切决定了戏曲音乐风格的丰富多彩,四百多个剧种四百多种风格;悠久的历史使人们可以从中找到古代的民歌、器乐、舞蹈、说唱、宗教、宫廷等音乐遗存;厚重的艺术积淀形成的创作方式包含简单技法、复杂技法、乃至现代技法,包括独唱、对唱、重唱、合唱、和声织体、复调织体等表现形式。具有如此多的艺术信息量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下面做一简略叙述,作为抛砖引玉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1、保存着珍贵的古代音乐成分


流行于福建泉州地区的古老剧种梨园戏,它的音乐唱腔属于南曲系统的曲牌体结构,曲牌大多来源于唐宋时期的大曲和法曲、民间音乐,其中现在还常用的曲牌《摩诃兜勒》《太子游四门》《霓裳羽衣曲》等仍继承着较多的古曲成分,在唱词音韵上保留了许多古语言成分。

丝弦戏是河北省的一个古老戏曲剧种,属北曲系统的弦索腔。据考证,丝弦戏是由金元时期流行于河北的木偶戏演变而来,保留到现在的“官调耍孩儿二板”就是当初木偶戏的典型唱腔形式,丝弦戏的常用曲牌《山坡羊》《锁南枝》《黄莺儿》等仍然保留元代时河北城乡盛行的俗曲“小令”特征。

众所周知,当代演出的昆曲唱腔是来源于请乾隆年间成书的《九宫大成》收录的曲牌,该书涵盖了唐、五代、宋词、金元诸宫调、元代散曲、明朝散曲等宫廷、民间音乐的曲谱,可谓是中国古代音乐的资料宝库;京剧及其它地方戏剧种也都或多或少的保留着当地古代民间音乐的因素。

研究戏曲中的这一现象很有现实意义,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许多古代的音乐遗产没能完整保持下来,现代人如何创作出既有古代神韵又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作品?从相对传承历史悠久的戏曲艺术中寻找可借鉴的音乐素材是可行的捷径。


2、蕴含着现代作曲技法的因素


现代普通音乐中倍受推崇的创作技法,在传统戏曲音乐中几乎都可以找到例证。比如在板腔体戏曲剧种中用基本腔调衍生出各种板式唱腔的方法,就与大型音乐作品常用的音乐主题发展技法类似,只不过现代音乐的主题音调随作品的不同而变换,而戏曲是为了保持剧种的风格不变,其基本腔调是相对固定的,但可以随剧目的不同而加以修饰。另外,基本腔调是由一组剧种的特征音列变化发展而来,这与现代音乐的动机发展技法道理相同。

再比如黄金分割原则,大凡优秀的经典音乐作品大多遵循这一人类共同承认的美学原则,笔者曾尝试分析过京剧、河北梆子的一些经典传统唱段,发现戏曲的唱腔虽然是由若干上下句的对应结构组成,但上句与下句很少是方整型的,大多是上短下长或上长下短结构,而两句的分割点基本遵循黄金分割比例,整段唱腔的板式转换位置也基本遵循黄金分割比例,即都是在大约接近五分之二或五分之三多一点的位置。

一些所谓前卫的音乐家用菲波那契数列结构创作的作品,其运用的重拍递增递减技法,其实与我们戏曲的板式变化大同小异,通常一个成套唱腔基本是由散板、一板三眼(4/4节拍)、一板一眼(2/4节拍)、有板无眼(1/4节拍)组成,强拍重音是递增式的;还有戏曲的打击乐,用节奏的变化形成的锣鼓经,其锣鼓点的强拍递增递减、增减交替的组合许多也是与菲波那契数列结构类似的,如《搜场》的强拍位置变化(匡代表强拍):匡才另才匡才另匡另匡依才匡。强拍是在第一五八十十三的位置出现,强拍间隔单位是四个三个两个三个一个。戏曲整个锣鼓经的节奏演变就是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循环,这与菲波那契数列的原理是相同的。至于多调性的运用,从古代北曲诸宫调的演唱直到现代戏曲声腔(以京剧为代表)的转换形式都保留多调性的特点,而且调性的转换手法多样,既有同宫系统的多种调式交替也有宫音转移的多次转调。


3、为现代音乐创作提供营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戏曲的魅力和影响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识,其中不少名家还到戏曲宝库里吸收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创作和研究。例如当代著名作曲家叶小刚、郭文景、高为杰等教授不仅在戏曲音乐的研究方面大有建树,还亲自参加戏曲剧目的音乐创作实践,叶先生承担了大型昆曲剧目《贵妃东渡》的作曲任务,他用一句昆曲风格的旋律做主题贯穿全剧的音乐唱腔,用交响乐队合唱队进行伴奏,使古老的昆曲具有了浓重的现代感。郭先生在小剧场京剧《穆桂英》一剧中不仅在京剧唱腔个性化、性格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还在乐队的伴奏中探索了用最少乐器发挥最大作用的配器技巧,更极大发挥打击乐器的作用,使之成为表达人物心理活动、配合人物情绪变化、烘托剧情意境的有效手段。高为杰先生创作的声乐套曲《元曲小唱(三首)》,明显吸收了昆曲的旋律动机,写出了既具有古典韵味又富有现代感的独特经典之作。他们还鼓励并指导自己的学生到戏曲音乐中寻找素材进行创作,如叶小刚先生的学生方岽青就创作了题为《林冲》《手眼身法步》等以戏曲音乐为素材的成功作品。直接借鉴戏曲音乐创作歌剧的成功例子如《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更是不胜枚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代著名作曲家如赵季平、郭文景、陈怡、何占豪、谭盾等都有过在戏曲剧团工作的经历,即使最年轻的方岽靑也是自小就在戏曲环境中长大,他的父亲就是颇有成就的戏曲音乐家,剧团负责人。可以说这些音乐精英们的成就都与戏曲的熏陶分不开。所以在音乐院校中加强戏曲音乐的教育是大有益处的。

以上着重从创作角度概括介绍了戏曲音乐的主要意义,目的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音乐界人士多关注和研究戏曲音乐。当你深入接触戏曲以后,你就会发现其中有取之不尽的艺术财富。

作者:杨广金

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任职于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曾担任艺术室主任、副院长,两次获省政府颁发的立功奖励证书。主持并参与剧院10余出新编重点剧目创作,发表评论文章40余篇,主编并出版了《河北梆子新编唱腔选》一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