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四精神 薪火相传 | 这些青年获得北京大学校设年度最高荣誉奖学金!

五四奖学金 燕园学子微助手 2023-06-29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北大学子,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为同学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当中,用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用担当诠释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


2021-2022学年,共有124名立大志、养品行、学本领、强体魄的优秀学生典型,获评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学术科研领域,他们用功与执着展青年精神;志愿服务工作,他们用爱与智慧谱青年赞歌;党团班建设中,他们用行与担当献青年奋斗;基层实践调研,他们用勇与汗水显青年热爱……


赓续红色血脉,激昂少年意气;迈进时代新程,谱写奋斗华章。北京大学建校125周年之际,迎来了第74个青年节,让我们高擎“五四”的火炬,走近北大青年,一赏青春风华。



李嘉颢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级本科生   


李嘉颢(左一)与“冰立方”坐席区的观众交流


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好


他将兴趣化为动力。在大二下的学期,他主动担任定量分析化学课程助教,在和学弟学妹的交流中锻炼自己的表达讲授能力,获得同学们的一致好评。此外,他还将分析化学课堂上的所学融入到辐射化学相关科学研究中。

他将服务作为理念。他以合唱团成员身份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中担任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作为北京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代表参加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作为院学生会执委会主席,他聚焦于提高工作效率、打造品牌活动。

他将运动融入生活。以场上队长的身份参加新生杯的每一场比赛,他有过训练场地紧张的烦恼,也有过千钧一发扑救的惊艳。



张克嘉

生命科学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   


张克嘉分享社会实践经历


坚定服务初心,体悟知行合一


悠久生科,学术为先。张克嘉和研究生会同学们立足同学需求,为师生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邀请包括院士在内共30位专家学者作分享,畅谈学术研究,碰撞思维火花。

求真力行,躬身实践。在北大求真力行思想的指引下,张克嘉利用假期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先后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杭州市萧山区践行初心使命,体悟知行合一。在疫情期间主动报名志愿者,发挥专业所长投身核酸检测工作,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殷切期待,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他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对于张克嘉而言,最难忘的是与同学们一起在现场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经历。凌晨集合出发,迎着朝阳奔赴,党旗下方高歌。红色信仰与幕幕场景深深烙印在脑海中,成为指引张克嘉前行的旗帜。



苗苗

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   


苗苗在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评选现场拍照


心如花木,向阳而生


以学工为甘露,成长在校园中。入学以来,苗苗一直活跃在新传学工的前线。制作排班表、组织召开每周的团学研例会、报送学工周报和团内信息、整理照片墙、组织“一二·九”慰问……她像一颗螺丝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院服务。

以志愿为阳光,生活在春天里。在大大小小的志愿服务场景中,基本少不了苗苗的身影。从开学迎新到毕业典礼,从疫情防控到洁净未名,一有闲暇时间,苗苗总是会走在志愿的路上,红色的志愿马甲凝结着她服务他人的炽诚热爱。

以实践为养分,行走在大地上。以知践行,以行促知,苗苗先后组织和参与了四个实践团,赶赴云南曲靖、四川汶川、山西黎城和辽宁抚顺进行实践调研,实践成果得到新华网、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和北大新闻网等媒体的重点报道。



李泽廷


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本科生   


李泽廷作为学生代表接受新华社采访


探索“青春之我”,打开“差序格局”


探索自我,明确初心。在学业方面,他始终保持着一种“较真儿”的勇气和锐气,扎实完成课内外各项学业任务,总成绩在院系排名第二。在保证学业之余,李泽廷也积极参与各项学生工作,同时在校团委机关部门、院系团委学生会担任学生骨干。

开拓视野,坚定信念。在日常学业之余,他成功报考“未名学者班”,与小组成员一同报名参加第三十届“挑战杯”,获得大赛三等奖。此外,大学期间参与的重大活动、见证的历史时刻也使李泽廷进一步打开了自己的人生格局。2022年5月,他作为北京大学团员代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服务集体,投身实践。“见众生”在李泽廷看来是一个更高的层次,它意味着将自我融入更大的集体,将自我的实现融入更伟大的事业。而投入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便是李泽廷服务集体的契机与抓手。



何晓歌


考古文博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何晓歌在陕西周原参与田野发掘


手铲释天书,科研破难题


扎根田野:手铲释天书田野是考古专业学生最重要的课堂,何晓歌自2015年初次接触田野考古工作之后,几乎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在田野中度过。她在读博前参加过河南安阳殷墟、陕西渭南刘家洼、云南大理丝绸之路南亚廊道等地的考古调查、发掘和资料整理工作。

潜心科研:不被局限的问题意识。读博期间,她发表9篇学术论文。她做过的研究中,时段纵贯商、西周和东周,地域横跨南、北,研究主题涉及考古学文化、青铜器、古文字与出土文献、墓葬研究等领域,显示出较为全面的学术素养。

公众考古:第一视角讲好中国故事。考古学并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在考古学从冷门学科逐渐变得“热门”的时代里,何晓歌认为公众考古的宣传最好由考古工作者亲自来完成。她曾担任中学生考古暑期课堂带队老师,参加考古摄影大赛和多项纪录片的和科教节目的拍摄。



刘润东


哲学系2019级本科生   


刘润东在宁夏银川参加调研活动


踽踽求索、不断前进


用志愿服务体悟世界。他热爱乡村支教与扶贫事业,关心残疾群众与需要救济的重大疾病患者,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与校园内外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努力促进校园自动体外除颤器的推广普及以及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策划北京大学第一届哲学节主题活动,为哲学系一百一十年华诞庆生,并将“学史力行”作为明理、增信、崇德的归宿与落脚点。


用赤诚热忱追寻真理。在2020年春季学期由张梧老师开设的专业课上,刘润东第一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一下子被拉回了“感性的大地”——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他展现了批判的魔力,也教会了他如何守住初心、拒绝虚无、抵抗麻痹。他在此之后毅然决然选择从事马克思主义 哲学学术研究。2023年,刘润东担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助教,也由此对马克思的理想主义有了更加切己的体会。



张睿阳


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张睿阳参与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年峰会


吾将朝碧海而暮苍桐


如弦击剑 若风送鸳。作为一名赛艇运动员,张睿阳见证并参与了北大赛艇协会的发展,数次代表校队参与国内国际赛事,刷新女子四人双桨项目记录,多次为学校赢得荣誉。

朝碧海而暮苍桐。国关不仅是星光璀璨的知识殿堂,也是通往世界的任意门。本科四年张睿阳背起行囊,走遍世界,在柬埔寨暹粒的冬天徒手开拓出一片空心菜田,走到云南鹤庆的村镇小学聆听春雷班朗朗的读书声,在博尔塔拉与哈萨克斯坦相视而望。

拨云霭而见光明。在知识与世界的碰撞磨合中,她不断探索学科的答案。本科三年级,张睿阳进入国际组织工作,对于国关的理解在实践中继续构建。她曾在学生阶段尝试成为一名记者,尽其所能将鲜活滚烫的事实速递到一线,抽丝剥茧、去伪存真。



郭鸿儒


经济学院2019级本科生 


郭鸿儒担任中级微观经济学助教


怀情经世,一心报国


精进学业,潜心学术。学业上,郭鸿儒出色完成了课业任务,在学院名列前茅。为了进一步开拓视野,精进技术,他自主选修相关课程,不断进步。郭鸿儒抓住政策热点,以自身独特的视角为产业升级和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服务他人,提升自我。在担任2019级经济学院本科四班和2019级金融学系班长的过程中,郭鸿儒同学能够积极跟进和解决同学们的问题。他曾担任中级微观经济学、金融工程软件编程等课程助教,为同学们讲授习题,答疑解惑。

增强党性,实践报国。在培养考察期间,郭鸿儒积极锤炼党性,担任党性教育读书班本科组组长,组织全组学习党史,并通过海报、视频、推送等形式,为党和国家献礼。在实践中,他跟随考察组投身乡野调研,前往湖南茶陵参访红色旧址,考察县域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杨泽浩


光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杨泽浩担任冬奥志愿者


擦亮青春底色,拓展成长边界


开阔视野,拓展边界。杨泽浩一直保持着对不同新事物探索与交流的兴趣,他在大二时选择加入光华“未来领导者”项目,积极与来自各国的同学的交流接触;在光华学生会国际交流部时,他多次组织策划前往各国的游学项目。

服务他人,重塑自我。北京冬奥会期间,杨泽浩报名参与冬奥志愿者队伍,担任OFA领域志愿者,服务于国际奥委会各成员。在不同文化和观念的交融熏陶中,杨泽浩不断提升自我认知,也获得了更加开阔的世界视野。

心怀热爱 追逐梦想。杨泽浩在大学期间不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用音乐演绎自我,因音乐收获友谊。他曾多次参加十佳歌手比赛,并于2022年获得北京大学十佳歌手称号。



刘杰勇


法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刘杰勇(中)在论坛中交流


笃学慎思,力行致远


脚踏实地,做好学问。在导师的教导下,刘杰勇坚持每天至少要看一篇法学文献。得益于长年累月的文献积累,他的法学综合素质越发扎实,论文写作能力日渐突出,累计在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疫情期间,刘杰勇多次坚定地走向抗击疫情的志愿服务第一线,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工作状态投身防疫志愿者活动,多次获得防疫志愿者表彰证书。他还先后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充分彰显作为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团支部书记,他尽职尽责。作为北京大学团委博士生讲师团的一员,他认真筹备宣讲课程,磨砺宣讲技巧与礼仪。

强身健体,突破自我。刘杰勇具有良好的运动天赋,不仅获得过市级乒乓球锦标赛冠军,还多次在校级长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此外,他在棋牌类体育运动项目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高昕阳


政府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


政府管理学院“云端上的守望”思政实践服务中

牵头开展与宜宾三中的同学线下交流活动


天下为公,报国为怀


起而行之,研学术于乡野。自入学以来,他先后开展返乡实践,参与暑期思政实践、力行计划。他曾前往四川省宜宾市人社局参加暑期见习实践,负责接听群众来电、处理日常文书的工作,也曾参加过云南大学牵头的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访员工作。在本科四年级暑期,他跟随老师赴云南省弥渡县十个村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入村入户调研,积极与真实社会接触,

天下为公,怀赤子之担当。在学习与科研之余,高昕阳积极参加社会工作,曾担任政府管理学院团委副书记,协助开展团校、学生活动与学术实践。高昕阳对志愿服务尤为热衷。自入学以来,他积极服务于诸多活动现场,活跃于校内各类志愿服务中。他还曾于两度作为支教老师,做远方孩子们云端上的守护者,践行着北大青年的责任。



陶叶茂


外国语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陶叶茂参加提案中国·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


投身语言翻译,心怀民生社稷


聚焦戏剧翻译,跨学科综合创新。入学四年来,在导师申丹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陶叶茂在北大广阔的学术平台上聚焦戏剧翻译研究,借鉴翻译学、戏剧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视角,形成了系列学术研究成果。

潜心服务同学,展现青年风貌。在担任外院博士生联合团支部书记期间,陶叶茂热情服务33名同学,带领支部荣膺北京大学优秀团支部;作为英语系2019级博士生班班长,她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促进同学交流,同时也热心参与志愿活动,博士入学以来总志愿时长超过200小时。

翻译助力防疫,调研提案中国。疫情期间,陶叶茂组织团队64名同学共同翻译了约12万字的医疗文档,将中国的第一手抗疫资料传递给急需经验借鉴的其他国家。基于翻译工作的经验,陶叶茂与三名同学一起提出了关于“建设传染病防治多语平行语料库”的提案,荣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全国第三名的优异成绩。2021年3月,该提案正式提交全国“两会”。



钟妍璐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  


钟妍璐参加汉语教学微课大赛


走进学海,迈向世界


学海渡舟,兼容并蓄。在学业科研上,钟妍璐始终认为,应当秉承“孜孜以求,兼容并蓄”这一求学态度。为夯实学科基础,她始终坚持广泛地阅读各类文献与专著,力求理解透彻。过去两年,她的多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或竞赛中报告并获奖。她希望能够以不变的热诚与决心,在学术领域继续探索,在国际舞台上提高中国学者在语言习得领域的话语权。

笃实常新,博采众长。研究生期间,钟妍璐致力于为学校师生搭建畅所欲言、教学相长的学术平台做贡献。她推动并见证了许多学术交流活动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也看到了这些过程中孕育着的希望:许多青年学者将在这里成长,在世界平台上留下有关汉语教学的声音。

知行合一,海外传声。两年内,她陆续给几十名留学生上了汉语课,参加了多次全国研究生汉语教学微课大赛并获奖。她也坚信,每一次交流都是中国“走出去”环节中的小小“缩影”;都能在文化、教育与科技方面,为中国搭建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肖霄


元培学院2020级本科生   


肖霄在冬奥工作现场


人生没有“全局最优解”

在摸索中成长才是常态


学科交叉,探索人生。在北大,肖霄被琳琅满目的课程吸引,他充分利用元培学院通识教育的资源,如饥似渴地汲取养分。两年半时间里,他修读了十余个院系开设的50门、130余学分的课程,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等众多领域。

团结奋进,友爱人生。入学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与班团骨干们一道,在完成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以服务同学需求的方式促进管理,增强集体凝聚力。在团结努力下,肖霄所在班级先后获得北京大学“示范班集体”“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并连续两年在团支部“对标定级”中被评为“五星团支部”。

力行实践,志愿人生。2022年,肖霄参与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近两个月中,他和上万名志愿者们一同见证了一个个冬奥精彩瞬间,见证着祖国的富强和北京“双奥之城”的荣光。



武健宇


计算机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武健宇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做忠诚、实干、担当的新青年


植根学术,探索开源。武健宇师从博雅特聘教授周明辉教授,从事开源软件领域的研究。他分析和刻画了当前开源社区版本发布说明的领域性特征,并为生产版本发布说明过程环节遇到的挑战推荐最佳解决方案。作为第一作者,他的研究成果也发表在ICPC2022、SANER2023等软件工程国际旗舰会议上,并曾获ACM SIGSOFT Distinguished Paper Award(杰出论文奖)。

党团引领,服务青年。作为校团委研青部常务副部长,他坚持以主题教育为依托,以特色实践为导向,协助部门深化多项品牌活动;作为党支书,他坚持以组织凝聚青年,活动吸引青年,服务感召青年,组织支部成员走进实践前沿、扎进田间乡头。

知重负重,勇担使命。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期间,他作为北京大学志愿飞虎队的一员,成为志愿者的志愿者,为冬奥志愿者后勤保驾护航,获评北京大学冬奥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个人。



杨天猛


智能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杨天猛代表团队作答辩


拥抱不设限的自由


科研是探索未知的旅程。针对芯片布局问题,杨天猛和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一种基于尺寸特征建模以及联合优化的芯片布局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布局的效果。该项目被评为2022年华为杯新工科大赛一等奖,并获得了北京大学第三十届挑战杯一等奖。

学工是感知世界的窗口。杨天猛在本科期间一直担任信科学院本科班的班长,还曾多次担任北大暑期学堂班主任和新生训练营辅导员。现在,作为智能学院研会主席团成员和信科学院本科生班辅导员,他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打造了一系列学院品牌活动。

青春是拥抱不设限的自由。科研之外,杨天猛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代表学院参加校运会,参加散打比赛、各类篮球、网球赛。这种对体育的热爱,也延伸到他在院系的工作中,使他主动承担起了智能学院运动队和北大杯的筹备组织工作。



朱玉洁


基础医学院2018级本科生   


朱玉洁于2022年五四青年节在国旗下讲话


红心,白衣与那抹蓝


怀一颗红心,服务他人。作为共产党员,朱玉洁牢记党的宗旨,积极在学院和班级中承担各项工作,担任学院学生党总支青年委员、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班级生活委员,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穿一袭白衣,力行实践。朱玉洁努力将医学专业与实践相结合。2021年暑假她作为领队组织了基础医学院“百年奋进新征程,医路青春谱新篇”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实践,实践团在医学部2021年暑期社会实践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朱玉洁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2021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领队。

留一抹蓝色,奉献爱心。2022年寒假,朱玉洁成为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反兴奋剂检测志愿者,被评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大学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个人,并作为优秀志愿者代表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大学冬奥会及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作为代表上台领奖。



文侃骁


医学人文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文侃骁生活近照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


他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基于研究兴趣,文侃骁选修了多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并在导师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多项课题研究。他还积极学习先进思想,参加新生团校和高级团校以及各类培训计划,在团校与培训中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他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文侃骁积极探究国际精准医学伦理研究的知识基础与热点前沿,结合专业所学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研究热点进行挖掘,并在学术会议上发言。他与同学一起对百年来党领导青年运动的机制展开研究,团队在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团队成果发表在《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他努力成为马克思主义的践行者。文侃骁担任医学人文学院研究生2班的班长,作为研究生会成员,他秉持知行合一的工作理念,参与组织了各项学术活动,参加多项党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努力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



来源 | 学生工作部

排版 | 王石依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