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游乐场和别人发生冲突了,怎么办?
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点赞转发。
关注后点击目录,可查看历史文章及各地课程信息。
文|叶月幽
现在网上有时会流传一些视频,因为孩子之间的争抢引发双方父母大打出手的事件层出不穷,一时间父母们大概都会比较担心自家孩子和其他人发生冲突。
尤其是孩子扎堆的地方,比如游乐场或公园,小孩子各自秉性不一样,社会属性还没发展起来,于是就很容易引发冲突。倘若父母们掺杂其中,都想着为自家孩子出气,争吵升级成打斗,事态就更为严重了。
我们都知道,平时良好的家庭教育,以及带孩子出门时父母的监管,都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件发生。
但孩子确实变数大,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一些冲撞在所难免。万一事情发生了,如何处理才能不让情况恶化,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我的学员U妈向我描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她在回家的路上接到公婆的电话,说孩子在游乐场把别人孩子推倒了,撞到了头,双方家长正在吵架,让她赶紧过去看看。
U妈吓了一大跳,火急火燎赶到现场时,看到对方妈妈是个孕妇,一边追打UU爷爷,一边问自家孩子:“告诉妈妈,为什么抢玩具?玩具是谁拿到的?谁先动手的?”
对方奶奶和自家婆婆把各自的孩子拦在背后,互相对着喊:“说啊,把事情说清楚啊!”。
而对方爸爸在高声要求:“去找游乐场提供监控录像!我倒要看看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时对方奶奶伸手想打UU:“我打死你个惹事的!看你把我孙子摔成啥样了!”,UU奶奶一边护着孩子,一边还嘴硬:“你打啊!你打啊!我已经给你道歉了,你还想怎么地!那你来打啊!”
而正被对方妈妈追打的UU爷爷,一听说要打孩子,立马炸毛,大老远地声援:“你敢动手我弄死你一家人!”对方爸爸一边拉着妻子,一边掏手机准备报警。
这场面简直了,U妈根本没时间思考,赶紧冲上去调解双方,疏导情绪。
她先赶过去看对方孩子,那孩子已经不哭了,额上有一道红肿的印子,被眼前的混战吓得一声不吭。U妈蹲下来对他说:“宝贝吓到了吧!哎呀,都肿了,看着真让人心疼!这眼睛红红的,刚才一定是哭了很久了,好难过哦!”
然后起身对孩子爸爸说:“真是不好意思,您家孩子受伤了,您一定心疼死了。我马上陪你们去医院检查,咱先确保孩子没事。”听完这几句话,对方一家人稍微安静下来,不再追打和争吵了。
U妈回过头来安抚了一下UU,让公婆先把孩子带回家,然后准备陪对方一家去医院。公婆刚一走,对方妈妈和奶奶就跟她告状,说她公婆说话如何不中听。
U妈说:“是啊,这样说话真是挺让人生气的。您这怀着孕,还被气成这样,真是不好意思。我家爷爷那张嘴啊,平时我也没少跟他吵架,我是知道的,也难怪你么生气呢。”然后在对方的抱怨中,全程保持倾听。
对方爸爸听了之后,说:“我刚才也是着急了,才喊着要报警的。其实我家奶奶说的话也不对,哪能说要动手打孩子呢。”
U妈连连点头:“嗯,我明白,奶奶肯定是被气坏了,正常的,谁家孩子受伤了奶奶都会心疼得要命的。奶奶也不是真要打孩子,就是被气的,气话不能当真,我都明白的。”
两家人打车去医院,一路上U妈和她们聊孩子的事,等到了医院,对方已经基本没情绪了。见到医生后,U妈比孩子爸妈还关心,非常细致地问医生:“这肿要不要紧?啥时候能消?要不要用药?会不会留下印子?要做啥检查?有什么注意事项?”
医生说:“这就是一个小擦伤,现在就已经看不出肿了,没必要做检查,既麻烦又折腾孩子。过两天就全消了,不会有印子。”
双方放心的带着孩子离开了医院,U妈叫车要一路送他们回家。对方反倒客气起来,说不一定顺路,自己打车就行。U妈笑着说:“顺路这还不简单,想顺路就可以顺路的。”孩子爸妈一听这话都笑了。
在回去的路上,U妈说:“如果孩子还有任何情况,都请及时联系我,就算上班时间我也可以请假过来的。当然,我更希望孩子没事。”
孩子妈妈说:“是的,我们也希望孩子没事,谁也不想要麻烦的。”
U妈再次表达歉意:“是是是,都是希望孩子没事。今天实在是不好意思,让你们受累了,尤其是孩子妈妈,怀着孕还来回折腾,真的是很抱歉。”
在聊天的过程当中,双方互相留了联系方式。等到了目的地,一家人下车的时候,孩子还对U妈说:“阿姨拜拜!”
关上车门,U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到得比110早,不然要搞到双方去公安局做笔录,那可就真麻烦了。回到家后,再去倾听公婆和孩子,为他们做好心理建设,平息了这次纷争。
回想这件事,还真是平静中蕴含着惊心动魄。小孩子之间难免冲突,有时事情并不严重,但双方沟通的方式和态度很重要。
倘若双方的态度是:
那估计双方矛盾就会升级,然后又一个游乐场熊孩子家长视频要上网被热搜了。
透过事件本身,不做任何评判,而是去看到所有人的感受,这一点难能可贵。看到孩子的害怕、奶奶的心疼、父母的愤怒,以及全家人对孩子的关心。而不是纠缠于谁对谁错,谁先动手,谁不讲道理。道理是冷冰冰的,感受却能连接彼此。
带孩子在外,尽量不发生争执,若发生了,倘若不严重,就不必太计较,主动道个歉,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冲突。但当事情已经演变至此,如何解决,更是一种考验。
我们经常说,事情发生的时候,要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当情绪占满大脑的时候,我们没有理智思考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情绪激烈的时候容易做出冲动的行为。通过倾听,帮助对方释放情绪,让大脑恢复平衡状态,让理智回来。这时候,他们也能够更全面地看待整个事件了。
通常冲突发生时,当事双方都有各自的角度,各执一词,很难评判是非对错。而听到和明白对方的感受,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真正被尊重、被理解,而不是被否定、被指责。
只有被尊重,才会去尊重对方;只有被理解,才愿意去理解他人。而建立在尊重和理解之上的沟通,才能更好地解决事情。
这时候可能会有读者想问,这不就是认怂吗?如果自家孩子是被欺负的那一方,面对强硬的另一方,是不是也只能认怂了事呢?
其实这还真不是认怂。认怂,是自我能力不足时的反应,因为我没有办法,只能压抑下来,而内心却是不满、怨恨,但又很无奈。而U妈的主动道歉,是清楚地知道家人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并且能够同理到对方的感受。这样的道歉才是真诚的,也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那么,如果自家孩子是被欺负的一方,作为父母要如何去做呢?一位妈妈留言:“我家女儿性格很温和,每次在游乐场玩的时候,别人抢了她的玩具,她也不敢要,就只站在原地哭。我看着又急又气,但很多书上都写,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可是我让她抢回来,她又不敢,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我们说父母不要过多地介入孩子之间的纷争,并不是把年幼的孩子直接扔进社会的“丛林”,什么事情都让他们自己解决,以此来锻炼他们的能力。
让还没有社会经验和能力的孩子独自面对所有事情,这是不现实的,也是父母的失职。父母对孩子有监护责任和保护义务,在必要的时候应该为孩子提供协助。
米妈带着三岁的小米在淘气堡玩的时候,另一个大孩子抢走了小米正在骑的车子,并把小米推倒在地。小米哭了起来,米妈远远地看到了,走过来扶起孩子,对她说:“哥哥抢走了你的车子,你觉得很伤心。”小米哭着点点头。妈妈继续说:“他把你推到地上,一定摔疼了吧。”小米说:“妈妈你去打他!”妈妈拉着小米的手,说:“我们一起去和小哥哥说。”
米妈带着小米找到刚才的孩子,蹲下来对他说:“妹妹正在玩车子,你没经过她同意就把车拿走了,这让她很难过。请你还给她,如果你想玩,可以征得她的同意。”小男孩愣了一下,从车子上下来,跑远了。
米妈说,孩子在幼儿园如果争抢玩具,老师也会帮助调解。渐渐的孩子也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我能用我的玩具和你换着玩吗?”
同时学会维护自己的物权:
“这是我的东西,我不同意你拿走。”
“你不可以打我。”
当孩子的玩具被抢时,我们不是直接替他抢回来,这样并不能增加孩子内心的力量,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今后类似的事情都找父母解决。
但也不是不闻不问,任由孩子自己处理,这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支持,而是推诿和冷漠。父母在必要的时候,带着孩子一起去和对方沟通,孩子会看到你的处理方式,并从中学习。
事情发生后,先安抚孩子的情绪,再带着孩子一起去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教给孩子的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玩具拥有物权,不能通过暴力的手段抢走,这也是孩子学到的人际关系中最初的界限。孩子们会慢慢明白,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打闹争抢需要和对方家长去沟通了,我们也是使用非指责的方式,告知对方我们的感受:“刚才你家宝宝把我女儿推倒了,差一点儿撞到头,我真的很心疼。小孩子之间打闹在所难免,只是我家年龄小,确实让我很担心。希望我们互相多留意一些,避免孩子受到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使用的语言是表达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和批评。不是对孩子说:“你怎么抢妹妹玩具呢?一点儿不懂规矩。”更不要向对方家长说:“这谁家孩子?也不管一管?把我家孩子推倒了还打人!怎么教育的?”
如果气势汹汹、得理不饶人地去找对方算账,就很容易引发双方的争执。但倘若我们不带任何指责和评判,只是表达感受和影响,大多数父母都会比较愿意配合,照管好自己的孩子。
如果遇上极端情况,对方家长很强硬,说话不中听,那就把孩子带离。我们没义务去教育他们,这辈子都不会再遇见的,犯不着去消耗自己。对方能沟通就沟通,不能沟通就先安抚自己孩子。
保护孩子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也会让孩子懂得,公共场所应该遵守规则和礼貌,自己权益受到损失时可以去争取,但遇上蛮不讲理的人也要懂得避免冲突升级给自己带来更大损失。
上篇文章:你是在接纳,还是在忍受
推荐阅读:家有俩宝,如何调停无休止的纷争
查看各地工作坊信息
请进入【我的课程】查看
查找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