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入围2017WAF景观项目奖
一年一度的世界建筑节(The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简称WAF)日前已在其官方网站公布2017年入围作品,本届主题为“Performance”。作为国际建筑界规模最大的盛会,此次入围作品分为34大类,包括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00多个项目。由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主持设计的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入围今年WAF的十大景观项目之一。
2017年世界建筑节(WAF)将于11月15~17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由建筑师和评论家组成的国际评审小组将从来自世界各国的入围作品中,评选出2017年的世界最佳建筑作品。
项目简介
Project Statement
项目将动态的农业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来设计,使埋没于偏远贫困地区达数十年之久的城头山遗址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不仅保护了古城遗址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而且还将其发展成为了具有旅游休闲价值的参观和体验区。
作品展示了景观设计是如何将一个湮没无闻的考古遗址转变为一个能给当地发展带来效益的集教育性、娱乐性、生产性及经济性于一体的文化游览区。
挑战与目标
Challenges and Objectives
1979年,城头山遗址被意外地发现,并被鉴定为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古城池遗址,也是水稻种植的发源地,被誉为“稻作之源,城池之母”。由于位于贫困及偏远的农村地区,可用来耕种的农田极其珍贵,现在这片土地却被定义为遗址保护区,并禁绝耕种以免遭到破坏。在经过三十多年的消极保护之后,当地政府终于做出决定,通过将这一地区转变为旅游景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负担变为福祉。
▲场地改造前
早先,城头山考古遗址周围农田已经转变为装饰性的景观大道和广场。幸运的是,省政府高层官员的及时叫停并令其重新设计,使这里重获新生。虽然大部分已经完成的建设很难改造,但是对遗址周边景观的重塑,再现农业景观还是可行的。
▲场地改造前
然而,在开发旅游的同时,如何保护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挑战仍然存在;与此同时,如何将随处可见的农业景观转变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地,并非易事。这两大挑战的核心是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既满足当地政府及社区的发展诉求,同时又能使国家级的大遗址得到很好的保护。
设计策略
Design Strategy
将生产过程作为景观体验
Performative & Productive Landscapes
我们共采取了三项策略来保护和改造城头山遗址及外围景观,同时使其具有旅游的价值。
1
首先,对中部的古城遗址本身做最少限度的干预,除了一条架空木栈道和与之相结合的环境解说系统外,对考古遗址现状不做任何干预。在一圈相对完整的护城河的环绕之下,考古遗址犹如一个空阔宁谧的剧院,人民游客遐想曾经在这里上演的历史剧情。
2
其次,用各种湿地植物及林带,对环绕古城遗址的护城河外侧水岸进行生态修复。核心区以外的公园的主体部分,被重新设计为农田,成为了一个户外的稻田博物馆。一年两季、多品种的水稻在这里轮作;作为农田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水塘、水渠和湿地分布其中,生长着茂盛的乡土植被,这些湿地和水系像海绵一样,收集雨水,调节旱涝,同时吸收和过滤从稻田中流失的营养物质。
3
第三,场地内设计了一座架高4米的玻璃廊桥,供游客登高远眺,使得公园北部的考古遗址尽收眼底。用玻璃作为桥面材料,可以使阳光穿透,保证其下方的农作物有充足的日照。如此,沿桥散步也成为一种奇妙的探险。原先单调乏味的农业景观变得更令人兴奋且富有娱乐性。
在考古遗址向一个静静的舞台,默默地激发着人们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户外水稻博物馆的田野犹如一台活生生的,正上演着活生生的农耕生产剧。在这一景观中,劳作与休闲、生产与艺术、乡村与城市、土地所有者和游客、功能和审美之间都不分彼此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美丽和谐的一幕。
经过一年时间的使用,城头山考古遗址公园被证明成为是成功的。
这个被保护的遗址在偏远的乡村沉默了几十年之后,突然间被人们在网络和微信上传播开来,吸引了附近城市的大量游客。人们从这里了解到自己的祖先,以及每天享用的食物的起源。贫穷的农村地区,特别是遗址周边的乡村,通过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也获得了相当显著的经济收益。
更多内容,已发表于《南方建筑 》2017第3期。
关于 WAF
世界建筑节奖(The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简称WAF)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建筑奖项,最早于2008年开始,之后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都会在不同的国家举办,这也是建筑行业临近年末对过去一年全球各个角落的新建筑的一次完整梳理。WAF是一个建筑界的盛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师们在这里交流、学习、相互启发;这也是唯一一个能聆听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巨匠们精彩演讲的地方。
2017年的WAF将于11月15日至17日于柏林举行。今年也是WAF成立十周年纪念,届时,节日盛况将通过WAF TV向世界同步直播。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