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声 | 所有的蛰伏都是为了以后爆发蓄力

一只会飞的懒猪 四川文理学院 2019-06-29


01


毕业的前一天,我约了大学好友溜操场。两个人手搭着手,聊着过去的四年。


傍晚的余晖落在我们相互牵着的手上,形成了一道光。伴着晚风,我们绕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走着,各自憧憬着各自的未来生活。


"有没有觉得有时候生活就像溜操场,一圈又一圈地,反复循环,越到最后越疲惫,可也是到最后藏着越多的彩蛋。"好友跑在我的前面,回头对我说着。


我知道好友的言外之意。好友很早就开始准备考研,为了争取保研机会,她每学期都选择刷分,就是重考那些考得不太理想的科目。


但我听她同学说,好友所谓的"不太理想"其实已经是她们专业的最高成绩了。只是为了稳妥,好友选择刷分。因为好友知道,保研名额并不只是和她同专业的同学竞争,而是她们整个学院。


她所在的学院是我们学校出了名的鱼龙混杂。"杂"的不是人,而是专业。我们学校除了各种语言之外的专业几乎全部囊括在她所在的学院里。


她学的是金融专业,比起院里其他专业而言,是最难学也最难拿高分的。


在刷分过后,好友觉得自己保研希望更大时,某天她们院系突然发出一个通知:"从今年开始,重刷成绩不能作为保研成绩的参考。"


意思就是,好友前三年的不断刷分都成了个笑话。在别人眼里好友做了三年的"无用功",但好友自己并不觉得苦,她笑着说:"是前三年的不断积累,成就了今天的她。"


知道刷分没有用后,好友愈加努力了。每天早出晚归,我经常在学校看见她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单词书,行色匆匆地奔向图书馆。


她的很多同学都说她太拼了,觉得她不依靠重刷成绩,应该也是可以争取到保研名额的。


但好友不敢抱这样的侥幸。她一直蓄着力,没有丝毫懈怠,等着某天出其不意的爆发。最后,好友还是以她们学院"第一"的成绩被保研进了一所知名的985大学。


身边人为她高兴的同时,又为她感到不值。前三个月明明可以大胆地出去玩,却被她埋没进了书海里,让自己每天都紧绷着。


这样的人其实有很多,他们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平凡又冗杂,所有人都觉得没必要,他们依旧不停歇,独自暗伏在某个不知名的拐角,默默地积蓄着力量。他们的惊艳并不是毫无缘由的,而是每个日积月累的努力堆叠而来的。



02


后来,我问好友:"你后悔吗?明明可以很轻松地度过前几个月,然而却被自己折磨得夜夜难眠。结果都一样,过程却难熬了不少。"


好友思忖了半分钟,说:"那几个月就当自我充电。读研究生是我的目标,不管是保研还是考研,我的目标都实现了。'浪费'掉的三个月,我并没有觉得自己亏。"


在这个崇尚"结果"的时代,很多人都觉得过程显得毫无意义,只要结果尽人意就好,中途有侥幸,也有不安。


这几年的摸爬滚打,让我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所有的努力,都是有迹可循的。所有的成果,也都是理所应当的。过程并不比结果无意义。


所有的爆发,都是积蓄已久。那些难熬的时光是珍贵的,蒸腾着的荣光并不是凭空而来的祥兆,而是自己蛰伏已久的源动力。历经打磨和锻造后的自己,才能配得上努力这样的盛名,才值得别人为你鼓掌和喝彩。


蓄力是一个过程,是把自己埋在一个默默无闻的环境里,眼前是虚无,心中是热烈,像一个火把熊熊燃烧着自己的信念,可越到最后世界越通亮。


那些让别人眼前一亮的成绩,或许是证明了此刻的自己有多么厉害,但是积蓄的却是以往源源不断产生的能量。




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上的老师会经常在课上表扬一个同年级女同学。这个女同学每次一下课就跑去办公室问题,不弄懂那道题目,她是绝不会轻易放手的。


那种废寝忘食的学习状态用在她身上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一开始她的成绩并不拔尖,可越到最后,她的成绩越突出,后来成为别人眼中所谓的"黑马"。


当时暗自佩服,她哪种长年累月的坚持和努力是自己难以做到的。


很多人并不是自带光圈的,那些被他们晕染过的颜色并不是毫无根据,而是经过无数次的调色、试错才形成的。那种反复捉摸的定力,很隐形很隐形,经常会被别人过滤掉。


谁都渴望站在领奖台上大放厥词,但并不是谁都有能力面对无数观众去侃侃而谈,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资格的。


我们时常会感叹那些不经意间冒出头来的能者,觉得他们一定是足够幸运的,幸运到可以承接各种褒奖。然而事实上,褒奖背后和幸运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是苦逼的坚持,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光芒都是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凝聚成的。


一鸣惊人的背后是无数次尝试和努力的沉寂,没有人去在意那些平凡而无闻的日子,可也正是那些琐碎又挣扎的时日铺垫往后无数次的惊艳。


平淡无奇的过程并不比长篇累赘的夸辞轻松,向下扎根的那种力量同样值得被烙下滚烫的印记,是那些蛰伏的每一天让我们变得不那么普通。



03

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蛰伏"这个词,是隐藏的意思吗?我理解的蛰伏应该是,不动声色的努力,哪怕无人问津,哪怕少了鲜花奖杯,依旧不停歇,依旧热情满满。


在这个功利的世界,不知道有多人甘愿蛰伏?


我经常在某个学习群里,知晓一些人十点过后才下班回到家里,然后还要花一两个时辰消化当天群里的知识点。


那些人我都不认识,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可他们都那么渴望成为那颗午夜都不会坠落的星星,所以一直拼命地上升上升,哪怕每一天都疲倦不堪,依旧觉得未来可期。


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他们不甘平凡,又每天扎根在平凡的土壤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和演练着几件事情。他们并不聪明,却让人觉得如此深刻。让人深刻的并不是他们巨大的成就,而是那种他们无畏平凡的定力。


比起刺激和新奇,这样沉闷又未知的日子更容易磨掉人的热情,每一天的重复都是对毅力的考验,在那籍籍无名的年岁,沉心静气反倒是一种奢侈。每个人都想一步登天,可没有人愿意悄然努力。


一直让自己身在云端,立足高山是一种能力,但那种踩在平地依旧一步也没停的人更让人钦佩。



04


在《杀鹌鹑的少女》里,看见这样一句话:“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的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这句话让我想起自己平凡的每一天,一开始这种悄无声息的努力只是一种状态,等它结出果实的那天才惊觉,是以往不惧沉郁的闷头蓄力,才会有盛开和成熟的惊艳。


不害怕朴实老套的日常琐碎之人大多都能应付种种阻碍,他们自顾自地默默努力,为未来某一刻的瞬间爆发积蓄能量,就像千年的火山,蕴藏足够多的热量后,挑某个风和日丽的晴天,振聋发聩。


所有的蛰伏,都是一种蓄力。生命中任何的惊喜、成就、幸运,都是我们努力过后的积聚,中途的心痒难耐大概只有自己清楚,就像苦心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香包,散发出的清香都曾沾过十指的鲜血。


成功的姿态有千万,能一举成名的毕竟是少数,很多人的成功都是源于长此以往的默默积储,没有噱头更没有掌声,只为精心等候那一瞬间的爆发。



本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一只会飞的懒猪

作者:影子


▶编辑:马小敏

▶图片:云朵插画

▶审核:王晶 甘玉锋

▶终审:于贵  

▶投稿邮箱:hlwszb@163.com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

● 刷爆空间的动态!你会成为文理“本鲤”吗?

● 今天考研正式报名!这些信息值得关注……(附详细流程)



你花了   ·  秒来阅读


点个  再走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