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好学习 | 重温习主席提到的“爱国三问”

改革奋进中的 四川文理学院 2020-08-22


央视开学第一课提到了“爱国三问”

说到“爱国三问”

小妮不禁想问问大家

“爱国三问”究竟是哪三问呢?

如果忘记了

就请紧随小妮的脚步

咱们再重温一遍吧~~


爱国三问



刊登“爱国三问”原文的《南开校友》创刊号

今年1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开大学视察调研,在参观南开大学百年校史主题展时,他谈道:南开大学张伯苓老校长有“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抚今追昔、回望百年,南开的魂,是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南开矢志爱国奋斗、奏响时代强音的生动实践,是对“爱国三问”的郑重回答。

习主席的修身故事

习近平在自述《我的文学情缘》中透露,自己五六岁时,母亲在中央党校工作,路上有一家新华书店。“我偷懒不想走路,母亲就背着我,到那儿买岳飞的小人书。”买回来之后,母亲就给习近平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

“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习近平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成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

所以他一直勉励年轻人,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从一开始就要树立报国之志。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青年力量

01

 FAST工程调试团队:星空守望者

 坐落在贵州黔南大山深处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它的背后有一支由69位年轻人组成的团队。

2019年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奖集体中,有他们的名字——“FAST工程调试团队”。代表团队来京领奖的团委委员袁维盛今年29岁,胸前别着一枚徽章,是由南仁东老师亲自设计的——红色的背景中有一个白色的月牙形“大窝凼”,上面FAST四个字母逐渐缩小下移,如同电磁波信号的形状,象征着来自宇宙的无线电波正汇聚在这座巨型的“中国天眼”,被人类感知着。


02

严克美: 飞回大山的“金凤凰”

严克美(前排中)在玉灵村开群众会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青年提出的要求。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在学成之后回到乡村,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帮助乡亲们一起脱贫致富,实现人生价值。


作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2008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大山作村党支部书记的80后严克美已经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工作10余年。重庆市巫山县当阳乡下辖的红槽村、玉灵村两个贫困村,648户,2100余人,在她的带领下全部脱贫。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乡村振兴的严克美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深山里飞出的金凤凰”。


03


 魏福海:在极地风雪中洗礼人生

 第2 3 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魏福海


这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寒冷的地方,地球的最南端——它也被称为“生命禁区”和“白色沙漠”。95%的面积布满冰雪,常年不化的雪粒历经千年乃至万年的堆叠积压,将地表坚硬地覆盖,也将地球和生命的奥秘深深地掩埋。


这也是魏福海最常到达的地方,“我是一名一线队员,我的职业决定了我要常年到南极现场工作。”


历史学家们至今无法断定是谁最先登上南极大陆,不过从20世纪初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踏入极点时起,人类对于南极的探求就没再中断过。这个地球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没有国界,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地,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20世纪至今,已经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8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开展了多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性进展。征服这片神秘的大陆、揭示其潜藏的奥秘,是所有研究者的梦想,也是中国科研工作者和极地青年们冲刺的目标。


04

“月宫一号”团队:一面星辰大海,一面脚踏实地


“月宫一号”团队集体工作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宣传部 供图


明生活在地球上,他们却要努力去过一种“与世隔绝”的日子;明明有现成的生活来源,他们偏要不断尝试“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园内,有一座神秘的“太空舱”,名为“月宫一号”。十余载如一日,一支由骨干教师和硕博研究生组成的青年科研团队在这里躬身不辍。当你被《流浪地球》《火星救援》的科幻所惊叹,被“嫦娥探月”“神州飞船”的壮观所震撼,他们却在探究:若有一天,当人类真正离开地球,开始更长时间、更远距离的太空探索,无法仅靠携带物资或地面补给,那么该如何实现长期自治生存?

从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个、世界上第三个空间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综合实验装置“月宫一号”,到2014年首次完成为期105天的长期多人密闭实验,再到2018年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月宫365”,“月宫一号”团队一步步把我国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的发展推向世界最尖端。

他们一直在路上,他们也一直在努力。



其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很多人在默默为我们负重前行

有些人明明可以选择安逸

他们却毅然投身于艰难

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青年力量

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图文来源:学习强国APP和网络

▶编辑:郑瑶

▶审核:甘玉锋  曾怡  余卓亚

▶终审:于贵  
▶投稿邮箱:hlwszb@163.com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 :

执笔从戎,绽放青春|2019年大学生应征入伍欢送会召开

一键GET!文理新人路线空投,请查收!

你花了   ·  秒来阅读

觉得好看,请点击"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