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评论:把准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核心,汇聚推动改革的合力
编者按
《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下发以来,各级、各地团组织积极组织研讨,聚焦改革专项措施,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为帮助团组织、团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改革方案,团中央学校部组织了部分大中学校党政领导撰写了有关评论,评论将陆续分期编发。今天带给大家的是兰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曹红的评论,接下来就让团团带领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站在做好党的青年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对共青团改革指明了方向。前不久,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动高校共青团不断适应共青团深化改革新形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新发展和青年学生新特点,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满怀信心、坚定信念跟党走。凝聚改革力量,创造新的辉煌,高校共青团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才能巩固提升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地位。
坚持立德树人,让思想政治引领成为主责主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共青团改革就是要将高校共青团工作回归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引导青年学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高校共青团改革就是要让高校共青团真正成为引领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鲜明旗帜,真正成为团结组织广大青年学生的坚强堡垒,真正融入高校人才培养的工作主体。高校共青团改革就是要着力于培养“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
突出以人为本,让广大青年学生成为主人主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只有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好一流的大学。高校共青团改革要突出“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一流的人才。围绕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感,注重围绕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设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项目,使青年学生乐于参与,受益其中。关照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通过制度化设计、项目化运作,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使青年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共青团工作的设计、决策、实施、评议全过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如兰州大学以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为契机,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1000多名学生参与并设计出“长征行者”专项实践活动,组建83支“长征行者”团队,从江西瑞金出发到甘肃会宁会师,行走8个省区,累计完成徒步5200余公里,在学生中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服务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幸福感,突出“服务青年学生”这一生命线,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准学生脉搏,了解学生心声,问需问策问效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主角,在共青团工作中找到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
鼓励首创精神,促使高校共青团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共青团改革,在参照一张蓝图绣景色的基础上,要遵循改革规律,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兼顾地域差异,要兼顾学校差异,鼓励各高校结合地域特色、校史校情、已有工作传统,发扬首创精神、探索精神,着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如兰州大学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打造实施思想政治引领效果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文化育人质量提升和团组织活力提升四大工程,着力破解制约团组织发展的难题,推动团组织实现价值重塑、组织重塑、制度重塑、内容重塑。高校共青团改革,在有利于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提高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水平的前提下,要鼓励高校在机制上、内容上、方法上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创新,不断丰富改革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注重凝聚合力,形成上下一心、有效联动的生动局面。改革不会一蹴而就,成绩需要共同努力。高校共青团改革,要着眼根本,立足长远,久久为功,凝聚多方力量,形成上下一心、有效联动的生动局面,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首曲子成精品,才能做到让党组织放心,让广大青年学生信赖。要凝聚好校内合力,最大限度地赢得学校的党政支持、部门支持及师生支持和参与,凝聚起校内推动共青团改革的良好共识和强大力量。要凝好共青团系统内合力,做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有机结合,促使高校团组织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资源共用、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良好互动局面。要凝聚好社会支持合力,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千秋万代,要主动走出共青团系统,传递改革正能量,最大限度地赢得社会支持,不断汇聚推动改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