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定了!央妈这么快就出手,与13亿人息息相关!

2018-02-23 不狗 P2P观察

来源:P2P观察(p2pguancha)

作者:观察君@不狗



守信的人欢呼,失信的人已经哭晕。



刚刚,央行下发首张个人征信牌照,除了银行贷款,你的生活即将被信用死死捆绑了!


“不上征信不用还!”几天前,观察君潜伏的老赖群里,资深老赖正在向小白逾期用户传授经验,在老赖圈子里,秉承着一个传统:银行的必须还,上征信的考虑还,不上征信的坚决不还。


但今天不同了!老赖和马云要一起抱头痛哭了!


开工第一炮,百行征信拿下个人征信牌照,会员正在响应号召,数据正在录入……中国老赖已经被逼入绝境;这一刻,马云欢呼流泪,他期盼已久的“让信用等于财富,让讲信用的人先富起来”,这个梦终于要实现了!




◆ 个人征信牌照首发


2018年2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网发布《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信息公示表》,将中国首张个人征信牌照授予百行征信有限公司。


央行公示表显示,牌照有效期至2021年1月,许可内容为“个人征信机构设立许可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许可机关为“中国人民银行”。


吃了一个春节的大鱼大肉,看官们是否对假期前刚刚筹备的“百行征信”还有印象?


大概在一个多月之前,由中国互金协会和8家征信公司共同筹建的百行征信已经进入央行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受理名单之列。在此之前,大家称之为“信联”。


*百行征信


2018年1月4日,央行发布《关于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的公示》,宣布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


公示内容换掉了早前的临时称谓“信联”,确定首家征信机构的名称为“百行征信”。


在股权方面,百行征信阵势庞大:国家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领队,芝麻信用、腾讯征信、深圳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考拉征信、中智诚征信、北京华道征信分别持股8%。


实际上,熟悉金融行业的人可能知道,在央行最初的设想中,个人征信业务的开放,是发放个人征信牌照的方式。但百行征信这一张牌照实属难产之物,3年前就应该下发的,却在不可抗因素的干扰下一直拖到了现在。


早在2015年1月,央行就下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同意前述8家机构试点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期为半年,不过,在6个月的准备期过去后,央行并未正式下放个人征信牌照。


2017年初,央行就此解释说,大家望眼欲穿,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发牌照,主要有几个没想到:


没想到发完通知对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刚起步就碰上互联网金融整顿,互联网金融整顿到现在还没结束;


没想到社会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空前高涨,对8家机构要求更高了;


没想到8家机构实际开业准备的情况离市场需求、离监管要求差距那么大,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预备军”全军覆没,这才有了被正规军收编的局面。


除此之外,百行征信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掌握的个人负债信息以及其他市场主体掌握的个人负债信息等。



◆ 群雄割据时代的网贷乱象


也正是个人征信机构信息的不对称,造就了群雄割据网贷天下的乱象。实际上,自网贷兴起,信息孤岛造成的乱象就从未停止。


一方面是个人征信信息的匮乏造成的多头借贷、恶意骗贷行为猖獗。


业内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全国现金贷平台将近2700家,用户大约有1000万人。在所有用户群体中,约有200万用户存在多头借贷的情况,其中有50万人在一个月内连续借款十家以上平台。


另一方面是部分平台打着征信的名义私自采集个人信息的行为屡禁不止。


“一批无牌照、无约束甚至非法的机构和个人,正在倒买倒卖民众信息以牟取暴利,对正规征信机构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后果。”对此,某大型征信机构人士称。“可以说,现有监管条例管住的是正规机构,而‘野孩子’撒野却没有人管。”


其实国内不乏规模较大的征信机构,据工商注册信息库显示,市场上与“征信服务”相关的公司有2000家左右。但各机构之间“各自为阵”,导致信息隔离,借贷者信息没有被统一收录。这也是导致借贷者多头借债,拆东墙补西墙的“共债”行为以及欺诈性骗贷行为出现最主要隐患。


加上机构间标准不统一,就算不谈征信信息的共享和迁移的意愿问题,单单就技术上来讲,这样操作也很造成重复授信等资源浪费问题。


与此同时,现金贷、消费金融大爆发下,过度借贷、过高息费等问题显得格外严重。比如,2017年现金贷雷厉风行,部分平台完全没有任何风控,仅仅依赖某几家获得个人征信试点的机构的信用评分放贷。


记得业内人士江南愤青在一篇未曾公开发布的文章中举过一个例子看官可以参考一下:


“市场上的产品如蚂蚁贷、微粒贷贷,看上去是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的产品,实际上不是,都是民间的产品。这些产品的逻辑是,只要借款人证明他拿到了蚂蚁金服或者微众银行的贷款,就可以拿到蚂蚁贷、微粒贷贷的贷款,只不过利息是蚂蚁金服、微众银行的贷款利息的十倍。这直接导致蚂蚁金服、微众银行那么好的风控客户立马被污染了。”


与共享、迁移征信信息相反,前述8家机构在过去的发展中,把更多的经历集中在依托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而这也在客观上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不利于信息共享;在数据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根据有限信息进行不同形式的信用评分并对外公布使用,也会存在信息误采误用等问题。


央行方面表示,这也是为什么8家试点机构至今无法获得个人征信牌照的主要原因。




◆ 不上征信的现金贷要不要还?


出来混,总要还。以后“要不要还”这种问题,观察君认为再问的意义就不大了。


传统意义上征信对个人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在银行借款如果逾期不还,那么基本所有银行都不会借钱给你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借贷者在还款能力跟不上债务账单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把银行的先还上。


但由于之前央行的征信系统没有覆盖到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P2P平台、小额贷款平台借的钱就成为灰色地带。


“不上征信的坚决不还!”在很多现金贷借贷案例中,大多都是几百、几千的借款,由于不上征信,欠钱之后的负面影响对借贷者而言相对弱些。为此,债权转卖、承包给催收公司,利用征信以外的威慑手段督促还钱也是现金贷的惯常手段。


但百行征信之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数据也会同步接入央行,只要你有不良信用记录,银行以及所有互联网金融机构都会知道你的“黑历史”,并将你拒之门外,想利用信息漏洞来借钱就完全不可能了。


公开信息显示,百行征信原本定位于建立国家基础性信用信息数据库,将与现行央行征信中心形成有效补充,其中包括 “200多家网贷公司、8000多家县域的小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央行为纳入数据库的数据。


业内人士认为,百行征信一但上轨有几点优势:


将有利于化解行业信息孤岛的困局,缓解个人征信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有利于提高行业风险防控水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打击“过度多头借贷”、“诈骗借贷”等乱象;


通过多维度的征信记录,充分挖掘和利用个人信用信息的价值,也可以将缺乏银行信贷记录的客户纳入征信服务范围,让金融服务普惠更多的人群;


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也能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不当加工和非法使用。


但这个开天辟地的变化一发生,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比如,按照央行相关人士所界定的征信范围——共享债务人的债务信息,即征信仅与金融相关的话,当前的金融监管动向是——凡是做金融就要持牌经营,这就意味着信联采集非持牌金融机构持有的个人信用信息的目标十分尴尬。


而目前中国的个人征信之路已经明朗,即是“公共征信系统模式+会员制模式”,这已然昭示了当前各路无牌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和产品的命运:要么选择服务8家获批参股百行征信的公司,要么成为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征信平台的会员,还有一种选择则是关门大吉——私营的出路前景堪忧。


何去何从,数千家个人征信平台有待考量。




分析师@不狗

金融八卦小能手

yaolu@xiaotongren.com



 MORE | 更多精彩内容 


一辈子有三次暴富机会,最近的一次

在2019年?2018年你要怎么做?


2018年,存钱不如买房,买房不如理财!


请把此文转给三四五线城市的亲戚和朋友!



  投稿邮箱:zhidian@xiaotongren.com  稿酬从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