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后 你打过“零工”吗?
下午5时,张师傅下班了。
坐在自己的车上,打开某网约车软件,他从一名企业员工变为网约车司机。
“每天下班后,早回家也是闲着,不如开个网约车,还能赚点油钱。”张师傅对记者说。
晚上8时左右,张师傅收工回家。
“我只是把它当个副业,如果某天觉得累,下班就直接回家。”
时间灵活,不耽误本职工作,张师傅很喜欢开网约车,每月也能增加一些收入。
如今,越来越多
像张师傅一样的上班族
开始打“零工”,
甚至很多人开始专职打“零工”。
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代驾……
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
“零工经济”悄然兴起。
从打“零工”到“零工经济”
“零工经济”指的是区别于传统“朝九晚五”,以时间短、灵活的工作形式,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
说起打“零工”,60多岁的老李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的父亲。“父亲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但下班之后总会再去一些工厂、商店干点体力活,挣点外快,贴补家用。”老李兄弟姐妹4人,在那个年代,父亲养家不容易。
上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但技术和设备都很欠缺。
于是,政府和企业就从本地退休的技术工人或者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的工厂和科研机构中聘请工程师,解决技术难题,提升产品质量。
这些人被称为“星期日工程师”。
“他们平时都在各自岗位上工作,利用周末去乡镇企业兼职,帮助企业攻坚克难。”北京大学研究员靳戈说。
经济快速发展,
打“零工”变得越来越常见。
“虽然某些企业或者工厂用人需求很大,但由于信息科技不够发达,并不能做到及时匹配。”靳戈表示。
这种供需不匹配的现象,渐渐因为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而被打破,并且开始向“零工经济”发展。
去年底,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发布的《互联网时代零工经济的发展现状、社会影响及其政策建议》显示,“零工经济”正日渐成为推动“新就业形态”的重要力量和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2019年,中国“零工经济”
对GDP总增量的贡献度为10.43%,
预计到2035年,
这一比重将增至13.26%,
占GDP的比重将达到6.82%。
“零工经济”这种新业态正席卷全球。
在美国和欧洲,
有10%到15%的适龄工作人口
通过打“零工”谋生,
还有10%到15%的人
把打“零工”作为主业之外的副业,
实际参与人数超过1.6亿人。
“一个爱好也能带来不少收益”
小杨是个程序员,酷爱摄影,闲暇时经常拿着相机四处拍照。拍到好看的照片,小杨就会上传至一些商业图片网站。
图片每被下载一次就可以得到相应分成,他每月靠拍照也能赚数百元。
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提高,小杨有了些名气。一些商业拍摄活动也会找他做专职摄影师,每次的报酬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真没想到,一个爱好也能为我带来不少收益!”小杨笑着说。
这就是“零工经济”的魅力。
报酬实时结算,
且严格遵循多劳多得原则。
时间相对自由、地点不再固定、
内容自主确定等
也都是“零工经济”的特点。
还有一个特点
则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性
——客户评价
那些拥有更多优质评价的“零工经济”从业者能收获更多的机会和更高的收入。
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零工经济”从业大军。
前几年火热的“斜杠青年”就是“零工经济”的前奏,年轻人不再满足于只干一种工作、只拥有一种身份。
一些有余力、有时间的年轻人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去尝试更多的职业。
“零工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突破了传统经济模式在时空上的限制,降低了市场信息传递成本,为更多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为经济社会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持。
版权信息 | 素材来源:人民网。本公众号所推送文章、图片均非商业用途,文章仅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
●人才宣传工作怎么做,这场培训讲明白了
●2021第四届川藏旅游发展论坛在成都召开
●领创“夜游经济”发展 “文化+科技”给成都夜好看
编辑 | 刘馨开
校对 | 刘伟宏
审核 | 余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