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喀拉奥依村有个“牛哞哞”小区

◎本报实习生:阿亚库孜·叶尔肯 通讯员:何大为

“蓝色的彩钢顶、刷白的砖砌墙、平整的柏油路,院舍规划整齐有序,还有配套的活动场所……”在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喀拉奥依村以东400米处,一个被当地村民称为“牛哞哞”的小区落成于此,每天清晨和傍晚,小区内都会传来此起彼伏的“哞哞”声。

所谓的“牛哞哞”小区,其实是喀拉奥依村先后争取项目发展资金550万元,于2019年6月新建的现代化养殖小区。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喀拉奥依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国栋向笔者介绍道:“这个养殖小区占地64亩,建有200平方米高标准清洁暖圈38座,草料房、青贮窖、堆粪池、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均全部配建到位。

喀拉奥依村属于典型的农牧业结合村,家家户户都养殖牛羊,少则一两头,多则数十头,牛羊养殖销售也是当地村民最主要的增收途径之一。但长期以来的小家户庭院养殖也存在诸多弊端,李国栋说:“村民在自家庭院里搭建棚舍养殖牛羊,面积小、局限性大,而且庭院养殖难以实现人畜分离,对村级环境卫生和村民的身体健康都有一定影响。

如何引导群众转变传统养殖观念,实现最大化收益,同时进一步促进全村人居环境改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结合村情实际,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愿,决定由村级“搭台子、铺路子”,争取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养殖小区,将小家户庭院养殖逐步引向集中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

“以前,牛羊养在自家院子里,夏天臭得很,冬天又要囤草料,本来就不够宽畅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自养殖小区建成使用后,该村村民马有文将自家18头牛全部送进了养殖小区统一管理,并在庭院内种上了果蔬,不仅丰富了餐桌,还美化了院落环境。

养殖小区的建成,实现了人畜分离、牲畜分区集中管理,有利于村级环境卫生治理,同时也让村民从传统的生产劳作中解放出来,一人“上阵”即可看管一个小区的牛羊,富余劳动力便外出务工。

“村里有耕地,以前放牧,每家每户都得出人看护,现在养殖小区配套了草料房、青贮窖,还有一大块固定草场,每天只需要一个劳动力将38座暖圈里的牛羊赶进草场,省事省力。”马有文说。

目前,该养殖小区存栏950余头牛,长期聘请专业技术指导员对村民进行系统培训,同时,采取“统一引种、统一防疫、联合销售”的管理模式,引导群众积极投身牲畜品种改良,形成“土种换良种、小畜换大畜”的良性发展格局。

“今年,养殖小区售牛200多头,户均增收2.5万元以上。”喀拉奥依村党支部书记阿赛因汗·海努拉说,“目前,市场上一头品种牛售价要比普通土牛高2000元左右,我们计划对养殖小区内的土种牛全部进行品种改良,并通过大户带小户、一户带一户的方式,不断壮大养殖规模,让现代化畜牧业养殖发展之路成为村民的持续增收之路。”

编辑:吕文婷

校对:孙金阳

审核:吕文婷

【地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一线见闻系列报道之一】农牧业产业化成富民主力军【地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一线见闻系列报道之二】中草药产业显特效◆ 【地区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一线见闻系列报道之三】旅游带富引擎强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