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国有我,青春有为 | 青岩支教队“群山——青岩”实践活动纪实

青岩支教队 国际关系学院团学小微 2023-09-17

群山

青岩

to make

dreams come true

前言

在疫情的阴霾散去之后,青岩支教队迎来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外出集体活动,七名青岩队员在7月下旬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志愿工作。笔者有幸作为七人中的一员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我想写这样一篇文章,谈谈云南,志愿,与青岩。



云南是联绵群山的领地

千年前,古早的人类文明就从一口口盐井中涓涓涌出,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千年后,这里依然商旅不断,驼铃依旧。人们忙碌又快乐地生活着,平日经营着自己的小本买卖,到了夏季,他们便踏着漫眼山花,背着大大的竹筐上山采菌。我们进入这些群山中分散的小小聚落,眼前满是色彩斑斓的菌子,和同样艳丽的一道道采菌的人影——当地人编织、扎染这些衣物的历史也已经有数百年了,而云南的山间古镇担起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责任。



我们先后前往了琅井和黑井古镇,由当地政府和党校的工作人员带领,不仅参观了镇里的古建筑,还走入当地小学、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博物馆,对其特色文化教育事业进行考察,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了这场教育的客体。

就以琅井小学为例吧,这里有张经辰烈士的半身铜像和纪念浮雕,旁边的古塔一层也展示、介绍了烈士生前事迹。



张经辰烈士参与了北京的3.18事变,并在苏联中山大学学成归来后主动请缨担任中共云南省临委委员、宣传部长,后担任省代理书记,最后在滇系军阀龙云的镇压和叛徒的无耻出卖下,张经辰烈士于1930年12月31日被敌人枪杀,年仅27岁。



据工作人员介绍,烈士的两个孙女至今仍然在世,她们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却还是拿节用省下的钱为小学捐了一座机房,希望琅井的少年们可以像她们的爷爷一样,走到更多更远的地方去,用更大的视野带给祖国更好的发展。由于小学已经放了暑假,所以我们没有见到可爱的同学们,但在我们走出校门的时候,我看到门边墙上的公告,上面写着每届校友给母校捐款的金额。我想不管他们有没有离开这里远走他乡,张经辰烈士与这座小学都始终没有离开他们的心吧。


在黑井的一座小镇书屋里

我看到一本被翻阅多次的陈戌麓先生一本《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霎时间觉得这里对我很亲切——这是我高三时读的书。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在学校里为国家的命运深深忧虑着。若没有闻一多,没有傅斯年,没有鲁迅笔下的刘和珍君,没有刚拜访过的张经辰烈士,我们的五四运动何以掀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我们的社会无时无刻不在经历着新陈代谢,在这变革的巨浪下,我们或许像电影《无问西东》中的几个孩子一样,经历着自己时代的迷茫。但正如老师在黑板写下的“静坐听雨”四字,这一方山水,那一张书桌,还有小小边城里亲切可爱的人们,他们孕育、养育着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并非浪下的小小木舟,而是浪上无畏的驭水者,这新陈代谢的主人。



当地的人们还会用传统乐器演奏一些民俗音乐,我们有幸受邀参加了一场室内的小小演出,他们对着自己手写的铺子,认真地演奏着,仿佛这音乐与整个演奏的过程是个神圣的仪式。



我听着音乐,慢慢沉浸其中,想起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一段:他(卡西莫多)一旦把它们推动,一旦感到这串钟在他手中摇晃起来,看见八度音活跃了,顺着音阶忽上忽下,犹如一只小鸟在枝丫间跳跃,而音乐之魔一旦摇起金光闪闪的串铃,发出颤音和琶音,迷住这可怜的聋子,他就重又快活起来,忘掉一切,重又心花怒放、笑逐颜开了。是啊,我仅仅是初识这片土地,甚至连当地的乡音都不能完全听懂,却被乐器——这人类通用的奇妙语言迷住,变得和它一样雀跃、欢腾了。




结束琅井与黑井的行程,我们回到此次活动的大本营禄丰,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在广场上推广普通话、给外地游客介绍火把节,还利用专业知识去党校为各地驻村第一书记讲了一堂传播学与内外宣工作的课,探讨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目标有效衔接的问题。我们发现不管是跑来参加我们推普活动的小孩子,还是背着大包小包的游客,坐在礼堂中倾听讲座的学员,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生力。



他们对未知充满好奇,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索,不分年龄,都像青年人——像我们志愿团队一样蓬勃。我想这就是地方发展最重要的内生动力了,一个年轻的社会总不会缺乏未来,一个青春的党总是昂扬着奋斗,看到学员们在台下认真用笔记录,我在台上讲课时就觉得禄丰与云南充满希望。





于是语速放缓,让他们慢慢记,但语气愈发坚定,因为我知道我说的东西真的可以在这里扎下根去,由辛勤的园丁培育,最终长成一棵棵大树——像那些前人和这片土地共同养育的,已经长了满山的树,为夏日上山采菌的云南百姓提供新的绿荫。





我一定要感谢我们团队中其他6名成员,他们和我一起在这次活动前、活动中,甚至活动后准备了很多。我们一起跨过山河乡村,在云南之行中完成了目标,得到了远超预想的收获,青岩支教队将爱与志愿带到了祖国的又一个边陲。又或者,青岩就在那里,默默伫立在云南的群山之中,历经一切风雨。向下望,它看到背着竹筐的人们,听到往来不绝的驼铃,它将永远伫立,伫立于此。





1

END

1

文字来源于青岩支教队 刘茁

设计 | 郑沐尧

责编 | 汪靖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