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疑论|第一疑: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第一疑
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只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所责;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者,要须常不离佛,忍力成就方堪处三界内,于恶世中救苦众生。故《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者,无有是处。”何以故?恶世界烦恼强,自无忍力,心随境转,声色所缚,自堕三涂,焉能救众生?假令得生人中,圣道难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国王、大臣富贵自在,纵遇善知识不肯信用,贪迷放逸,广造众罪,乘此恶业,一入三涂,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若不逢善知识,还堕地狱。如此轮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难行道也。故《维摩经》云:“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诸疾人?”又《智度论》云:“譬如二人各有亲眷为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为无方便力故,彼此俱没;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脱水溺之难。”新发意菩萨,亦复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众生。为此常须近佛,得无生忍已,方能救众生,如得船者。又论云:“譬如婴儿不得离母,若也离母,或堕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鸟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树傅枝,不能远去,翅翮成就,方能飞空,自在无碍。”凡夫无力,唯得专念阿弥陀佛,使成三昧,以业成故,临终敛念得生,决定不疑。见弥陀佛证无生忍已,还来三界,乘无生忍船救苦众生,广施佛事,任意自在。故论云:“游戏地狱行者,生彼国得无生忍已,还入生死国,教化地狱,救苦众生。”以是因缘,求生净土,愿识其教。故《十住婆沙论》名易行道也。
问:诸佛菩萨以大慈大悲为事业,如果想救度众生,只会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三涂中救受苦众生。是什么原因要求生净土去自安其身呢?舍离受苦众生则是没有大慈悲,专为自利则是修菩提道的障碍。
答:菩萨有二种:一是久修行菩萨道证得无生忍的菩萨。这样的菩萨如果不发愿求生三界在五浊三涂中救度受苦众生,确实应当有所责备。二是没有证得无生忍的菩萨及初发心凡夫。凡夫菩萨必须要常不离佛,成就无生法忍后才有能力在三界内、恶世中救拔受苦众生。所以《大智度论》说:“具足烦恼缠缚的凡夫,有大悲心发愿求生恶世去救度受苦众生的,是没有这个道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浊恶世界烦恼坚固,自己没有忍力,则心随境转,被声、色所缠缚。这样,自己都堕在三涂,怎么能够救度众生呢?就假使他得生人中,而佛法难遇,或因前世修布施、修戒、修福的福报而做了国王或大臣,荣华富贵,逍遥自在,即使后来遇到了善知识,不信其教化,不肯放下荣华富贵修行佛法,贪迷放逸,广造众罪。因为造就这些恶业而堕入三恶道,经无量劫从地狱出受贫贱身,如果又没有遇到善知识,仍会堕入地狱,如此反复轮回,直至今日。人人都是这样啊!此叫“难行道”。所以《维摩所说经》说:“自己的病都不能救,如何能救其他的病人呢?”另外,《大智度论》说:“比如有两个人,各有亲眷溺水,其中一人情急,直接跳入水中施救,因为没有借助的施救工具,则与亲眷一起溺亡。另一人有借助的施救工具,及时取来船筏,坐船去救接,自己与亲眷都免于水溺之难。”初发心菩萨,也是这样啊!如果没有无生法忍的忍力成就,是没有能力救度众生的。为此,必须常近佛,等到证得无生法忍后,才能救度众生,如同上面借助船筏去救接亲眷的那个人。又如《大智度论》说:“譬如婴儿一刻也不能离开母亲,如果离开母亲堕入坑井,就会吃不到母乳而被渴死。又如同小鸟翅膀羽毛还未有长成,只能依树傅枝,不能远去,翅膀长成后,才可以在天空飞翔,自在无碍。”凡夫没有救度众生的能力,只能专念阿弥陀佛,以期成就念佛三昧,因为信愿行三业成熟,则临终时放下外缘一心念佛,必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不用怀疑的。生极乐世界面见弥陀佛后,再证得无生法忍,然后再来三界,乘坐无生忍之船去救度受苦众生,广做佛事,任意自在。因此,《往生论》说:“想在地狱里游戏神通,必须先生极乐国,证得无生法忍后再入生死国,教化地狱众生,救度他们脱离苦海。”正是这样的因缘,所以求生净土。希望能认识清楚求生净土的真正意思。所以,《十住婆沙论》说念佛求生净土为“易行道”。
按:根据《乾隆大藏经》此土著述第1480部,隋天台智者大师说《净土十疑论》影印本校对。译白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