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上海“ 2040”规划勾勒闵行蓝图,虹桥、莘庄升级为未来城市副中心!

2016-08-23 报道比报纸更精彩 闵行报社


闵行报记者 崔松鸽 方雨斌丨文 



昨天,《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开始对公众公示,上海城市副中心、未来新城、长三角都市圈等众多亮点成为这两天热议的话题,其中提到:闵行、虹桥、宝山、川沙将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无疑是枚重磅炸弹,引得大家纷纷遐想,规划将闵行未来在上海整体布局中的定位勾勒得更为清晰;


与此同时,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构建的上海大都市圈,也让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更加快速……通篇来看,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文化、旅游中心,创新人文生态之城的目标如果全部实现,上海承担的职能相当于是北京+深圳+香港+伦敦+纽约+巴黎+硅谷……快来跟小编看看跟我大闵行相关的有哪些吧!  


9大城市副中心

闵行、虹桥等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




规划提出,以提升全球城市功能和满足市民多元活动为宗旨,形成由“中央活动区、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以及社区中心”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并强化城市副中心的综合服务与特定职能。


城市副中心是面向市域的综合服务中心,兼顾强化全球城市的专业功能,包括9个主城副中心和5个新城中心及2个核心镇中心。在中心城内继续提升五角场、真如、花木3个副中心的功能,并新增金桥、张江2个副中心。在宝山、虹桥、莘庄、川沙4个主城片区内分别设置主城副中心,实现主城区各片区的均衡发展,9大城市副中心纳入主城区统一管理。


本次规划中,对上海城市副中心的空间结构基本进行了重构。 原先的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的徐家汇并入中央活动区,继续保留五角场、真如、花木三个城市副中心。此外增加了六个城市副中心,分别为虹桥、莘庄、川沙、宝山、金桥、张江,这对内中环以外的上海空间进行了重新定义


虹桥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门户

莘庄是上海西南的交通枢纽


据专业人士分析,金桥、张江均是浦东重点开发的产业区域,是未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属于对中心城区浦东片区花木副中心的补充,实现左右逢源。


而虹桥、莘庄、川沙、宝山均是主城周边的优化区域。虹桥地区是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中枢,规划打造新虹桥医学中心、会展、文化等高级公共服务集聚区,适度新增高等级问题设施、教育设施布局。提高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面积比例至45%左右。


虹桥地区甚至被称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共享式CBD”,这个说法还是有一定根据的,看看虹桥枢纽的苏虹、扬虹、宁虹、泰虹、淮虹、迁虹等路名就可以知道虹桥这一地区为长三角服务的决心了,而国家会展中心一带的公共服务设施更是将上海的大门向西敞开。



莘庄地区是上海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多条高速、快速路在此交汇,未来也是多条轨道交通环绕,可谓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南门户,规划依托中心城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辐射,适当新增医疗卫生等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结合规划预留的办公和居住用地调整、工业用地转型综合设置公共服务设施。提高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面积比例至40%左右。


莘庄地铁站上盖工程TOD TOWN是这一带最大的工程,而南部颛桥老闵行地区、西部的九亭新桥地区已经导入大量的居民,太需要一处城市副中心来更为便利地服务西南近郊。


确保城市副中心

均有至少2条轨交线路直接服务

至2040年,基本实现10万人以上新市镇轨道交通站点全覆盖。提高中心城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增强沿黄浦江等主要客运走廊的服务功能,确保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条轨道交通线路直接服务。至2040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全出行方式比重的50%以上,绿色交通出行比重达到85%,轨道交通站点600米面积覆盖率达到60%以上。




目前闵行地区的轨交站点数量在37个左右,按现有规划,全部建成后闵行的轨交站点将达77个,随着更多轨交规划落地,闵行的站点还将继续增长。今年开建的10条地铁中,闵行境内就占了4条,目前5号线南延伸、8号线三期、15号线正在加紧建设,还将积极争取13号线西延伸和原规划17号线等规划轨交线纳入近期计划。13号线西延伸主要指的是到虹桥商务区范围内延伸,建成后将会有效解决制约南虹桥地区的整体发展问题。嘉闵线即原规划17号线,是连接莘庄和江桥的一条上海西南城区的重要切向线路。


既有国际都市风范

又保留江南水乡风韵

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


一是优化用地结构,确保生态用地(含绿化广场用地)占市域陆域面积比例在60%以上,增加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用地的比例,坚持农村居民点用地优化与拆并并重,积极推进存量用地二次开发和低效工业用地减量。




二是实现广域空间统筹,注重陆海统筹开发,积极开发低空空域,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构建陆海空开放型国土开发格局。


三是促进空间复合利用,探索商业、办公、居住、公共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等用地的复合开发,推进轨道交通场站的综合开发利用。




规划提到,开发建设过程中注重对城市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加强对历史城区空间与风貌的整体管控,完善历史城镇与村落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完整展现不同历史时期积淀形成的城市空间脉络,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要求,加强江南水乡古镇、外滩建筑群、里弄住宅、工业遗产保护。此次规划显示,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将为历史文化名村,闵行区浦江镇革新村和马桥镇彭渡村将被认定为传统村落。


公共绿地面积

达到人均15平米以上

规划提出构建“双环、九廊、十区”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市域生态空间体系,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


至204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在生态空间格局上,郊区以10片生态保育区和9条生态廊道等生态战略保障空间为基底,推进生态林屏障建设,保护滨江沿海生态岸线和滩涂,推进国家公园以及郊野公园建设;中心城周边地区以外环绿带、近郊绿环和16条生态间隔带为锚固,防止主城区进一步蔓延;中心城内加快实施10片楔形绿地,结合重要转型地区新增若干100公顷以上大型公园,加强13条滨河绿带建设。




按闵行区“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末闵行常住人口将达到268万人,《闵行区绿化市容“十三五”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期末,闵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1平方米,也就是说要在未来五年,增加至少268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闵行市民可以多有拥有1平方米绿地,达到10平方米左右。


上海大都市圈

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

“上海2040”提出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体系。


首先是优化上海大都市圈格局,构建上海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地区协同发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其次是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组成的市域城乡体系。




第三,打破传统城镇体系以行政层级配置公共资源的方式,依托城镇圈发展战略,实现郊区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城镇圈以一个或多个城市(新城或新市镇)为核心,按照30-40分钟交通出行时间配置公共服务资源。规划形成23个城镇圈,包括15个综合发展型城镇圈、4个整合提升型城镇圈和4个生态主导型城镇圈。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解决市民基本生活 

“上海2040”指出,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和广场,5分钟步行可达率90%;包括社区公园、小广场、街角绿地等,实现人均4平方米的规划目标;生活性平均出行距离控制在2.5公里以内;社区公共服务设施15分钟可达覆盖率达到100%。




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

一是通过15分钟的步行距离,就能够解决市民在社区里基本生活,乃至工作、休闲、学习等需求。


二是传统社区以生活为主,面向未来的社区把工作、休闲包括学习、创新需求都包括在里面,意味着土地利用方式也要相应的转变,是一个复合社区。


三是未来这座城市人口结构或者说城市功能会发生改变,这个社区也是一个不断成长或者说有机更新的社区。四是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社区,不是封闭的,空间是按照上海已有的优势,构建一个小的公共空间,不仅服务社区居民也对市民开放,这样使社区成为改善城市生活,提升这个城市竞争力的基本载体。


常住人口

2020年控制在2500万以内

“上海2040”提到,上海将以成为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城市为目标,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睿智发展的转型路径。探索超大城市“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创新发展模式。


规划将严格落实中央严控超大城市人口规模的要求。缓解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紧约束之间的矛盾,至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至2040年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20年内人口不增长,全市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以内,房价会怎样?各位亲们自己分析吧!




猜你喜欢


2016年闵行区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明起报名,涉及11个街镇工业区

△期待8号线三期早日通车的筒子,新消息来了!(文末有福利)

好吃不嫌晚,资深吃客力荐闵行最好吃的7家小龙虾馆!就7家,再多没有!

小区挤不进,马路不让停,缓解停车难闵行想了个新办法……


如果您有好的新闻、线索想与我们分享,欢迎联系我们。

联络邮箱:wx@mhbs.cn


(本期编辑 毛海萍 张熠楠 尹妮)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闵行报》是闵行区委机关报,是您了解闵行经济社会发展、衣食住行社会动态的第一选择。“闵行报社”微信精彩内容每日推送,更有精彩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