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安塞腰鼓的清华网红老师遇“对手”,闵行鼓娃的教材已在安塞传播!
闵行报记者 袁玮丨文
前几天,
在遥远的“五道口职业技术学校”,
有一门神奇的“舞蹈赏析与实践”课,
有一位“舞林高手”,
他可以在讲台上,
秒切舞蹈模式,
各种舞步信手拈来!
安塞腰鼓!
江西采茶戏!
蒙古舞!
新疆舞!
你忍住不笑了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5162x611z&width=500&height=375&auto=0
第18秒画风突变,请做好心理准备
你知道么?
在我们大闵行,
也有这么一帮人,
特别会打安塞腰鼓,
不同的是,
他们是一群娃娃——
一组照片先来展示下“鼓娃”的风采
“咚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舞台上,鼓声刚劲,舞姿豪迈,小鼓娃们铿锵有力地敲打着系在腰上的腰鼓,表演洒脱自信,笑容在脸上绽放。
颛桥中心小学在“一校一品”展演活动上的表演
这是由来自颛桥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表演的《鼓鼓生威》腰鼓节目,在“美丽中国梦 校园民族风”上海市普教系统“一校一品”展演活动上,从全市246所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校园文化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本次展演的16个优秀节目之一。颛桥中心小学也被授予了首批上海市普教系统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特色学校的荣誉称号。
记者了解到,“颛小鼓娃”这四个字,不仅代表着颛桥中心小学的这群鼓娃们,更是学校推行了20年的特色教育品牌。颛桥中心小学校长唐为民表示,20年代表学校对教育理念的坚持,想让孩子们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开朗、积极、奔放、热情的民族精神,“以鼓养魂”。在这份坚持中,也从鼓娃身上看到了持续不断的热情。
上海市艺术节百花奖称号
闵行区教育系统艺术特色团队
闵行区群众文化特色团队称号
上海世博会城市广场文化活动周周演开幕式
上海教育博览会展演
闵行区艺术节运动会开幕式
……
这些都是近年来颛小鼓娃斩获的佳绩。
打出了名堂,如今的颛校鼓娃经常活跃在闵行的各大舞台上
鼓娃已经成为了颛桥中心小学的一个知名的教育品牌。“我们学校的孩子都会打鼓。”唐为民介绍,《颛小鼓娃》是颛小的一门拓展课程,从三年级开始,学生每周会上一节腰鼓课,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进行序渐进的课程学习。到了四、五年级,有兴趣继续打鼓以及打得出色的学生就可以加入社团,继续深入学习。
颛小鼓娃团队指导老师张晓艳告诉记者,这个由近60人组成的鼓娃社团,是学校里的明星团队,每个班级中只有五六个学生能加入,竞争很激烈。三至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腰鼓的样子,一、二年级的学生们也都看在眼里。对他们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并渐渐激发了兴趣,孩子们对学习腰鼓也有了一份期待。
他们还参加了世博会相关活动,头上戴着“海宝”的孩子们兴奋地在合照
除了一周至少两次的打鼓训练,鼓娃们每天早上还会进行约半小时的体能训练,跑步、蛙跳一个都不能少。张晓艳说,学习腰鼓,不仅是要会打、有节奏感,体力也得过硬,体力好才能打出腰鼓的“劲”。
“虽然训练的过程很辛苦,但是孩子们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都是咬咬牙就坚持下去了。”她回忆到,印象中有个孩子想退出,不是因为辛苦,而是她觉得她努力学了,却没有其他同学打鼓打得好而感到沮丧。
如今教材传安塞
学生现在学习的腰鼓,其实是学校从陕北引入的安塞腰鼓。唐为民告诉记者,在1997年的闵行区首届艺术节开幕式上,由颛桥小学和颛桥中学组成的400多人的队伍进行了安塞腰鼓的表演。安塞腰鼓来自于民间文化之乡,既透射出刚猛、有劲的民族精神,又充满欢庆的元素,所以完成表演任务后,他决定将这一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留在学校,让学生们学习。
安塞腰鼓既有刚猛精神,又充满欢庆元素
于是,颛小开始了和安塞的文化部门的合作交流之路,请当地的老师来学校教授,学校也派老师去当地那边学习。“安塞人学打腰鼓,一般都是言传、身授,老师示范、家长手把手教,但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唐为民说,因此结合本地文化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让安塞腰鼓能够成为一门能推广开来的课程,成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
2000年至2003年,颛小打破传统技艺的限制,开始创新安塞腰鼓的教学方式,自主开发了《颛小鼓娃》校本教材,将腰鼓艺术传习纳入到学校拓展课程中。
亮黄色封面、点缀着红色颛桥剪纸的“颛小鼓娃”课本在一堆教材中颇为亮眼。全彩的课本中不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孩子们展示腰鼓技艺的内容,还介绍了鼓文化,列举了学长们的成长事例,更包含了鼓娃们的心声。教材根据儿童的情感特征、认知规律展开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民族文化。
从安塞学习的腰鼓,变为教材后,又成为安塞的当地教材
书中第一部分先将20年来鼓娃们走过的路程、参加的演出及获得荣誉一一展现,并配有鼓娃们心声感受。“学校认为腰鼓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注重的是教育的理念传承,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民俗文化精神”,唐为民透露,学校想要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发挥他们的想象与创意,让初次接触腰鼓的学生对腰鼓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校设立鼓娃博物馆也体现了这样的理念。背着腰鼓的人偶、腰鼓制成的灯饰、写着颛小鼓娃成长足迹的海报、展示鼓娃风采的书籍……这些都是博物馆里的珍贵藏品,每届鼓娃都会来参观学习,这些藏品传递出的更是颛小鼓娃持之以恒的精神。
颛小鼓娃博物馆一角
除了博物馆,学校还拥有塞鼓百姿图的鼓韵园、鼓娃活动俱乐部等,以新的学习模式,让鼓娃在腰鼓学习中,深刻认识其独特的民俗艺术魅力,更好地激发鼓娃成长,丰饶学生的心灵世界。唐为民说,“安塞那边看到了我们的腰鼓教材,还专门到颛小进行访学,借鉴我们的教材和学习方式,带回去参考。”
现在学校正在以非遗传艺大篷车的形式,在社区、学校、各类演出剧院进行腰鼓展示和传授以鼓为主的民间艺术,让“颛小鼓娃”也能够真正“走出去”。
颛桥鼓娃培养了一大批观众,演出后台遇到“小粉丝”,教起更小的孩子打腰鼓
成长道路上的“一抹红”
20年坚持推行的“颛小鼓娃”品牌,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
“我每天都在家里打腰鼓给爸妈看,
他们可喜欢我打腰鼓了,
都说我打得好看。”
“虽然训练很辛苦,
但很开心,
之前在上海国际大舞台上表演,
我们还拿奖了。”
“和小伙伴一起打鼓很开心,
打鼓很快乐、很自由。”
团队里的鼓娃们七嘴八舌争相告诉记者。
孩子们画的畅想画——都有腰鼓元素
团队里的另一位老师谢春燕,教授腰鼓课程已有17年了。她回忆,这些年看着一群群鼓娃们从懵懂开始,慢慢进步,慢慢发光发亮,再到毕业,经历了太多,这些孩子留给她的记忆数不胜数,虽然训练过程很辛苦很累,但孩子们给她的更多的是欣慰。
“孩子们几乎每天都得训练,有时快比赛了,更是得练上大半天,好多鼓娃的衣服都湿透了,还在那打鼓。”她说,每每看到他们在舞台上的完美展示,她都为他们感到自豪。从零基础到能够参与市级大型比赛展演,这些鼓娃们变得更自信、更有胆量。
颛小鼓娃20年来获奖无数,但孩子们最大的收获是更自信
每个孩子都很认真刻苦地训练,那如何从中选出最优秀的去参加比赛、汇演?张晓艳告诉记者,学校会举办“鼓王”大赛,让大家看谁打得最好,让鼓娃自己选择心中的“鼓王”。这还能让大家互相学习,让“鼓王”成为大家的榜样,和大家一起进步。除了学习,有些鼓娃更是会自己创编各种腰鼓的表现形式,表演给老师看。
跟着老师认真练习的鼓娃们
打鼓不止给现在的孩子们带来乐趣、带来自信,也能给鼓娃带来一份历练,为他们以后的成长道路增添色彩。今年正值颛小鼓娃团队建立20周年,谢春燕特地请了第一届的鼓娃录了一个视频,请他们谈谈当时参加鼓娃队的感受。这些第一届的颛小鼓娃,到今年也已经有34、35岁,但他们仍然记得当初学习打鼓时的心情。
“虽然以后学习工作中可能用不到,但腰鼓的学习能够磨练我们的意志,训练我们吃苦耐劳的能力,那种在舞台上的自信展现,学习腰鼓给我们的成长道路增添了一抹‘红’。”腰鼓鲜红的绸缎飘扬着,萦绕在心头,成为颛小师生永远割舍不下的牵挂。
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这些鼓娃学长们给现在的颛小鼓娃的寄语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5172awji7&width=500&height=375&auto=0
猜你喜欢
(本期编辑 袁玮 崔松鸽 陈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