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闵行这个地方选干部,不仅挖角世界500强,还要求必须会讲本地话?

2017-12-18 报道比报纸更精彩 闵行报社

闵行报记者 徐恺凯丨文


打着领带穿着西装,和客户侃侃而谈的陈文军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虹桥镇本地人,目前就职于红春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他的履历有些特殊——一年多前,他辞掉了易初莲花超市中层管理的岗位,回到红春村,从一名村公司的普通员工做起。


但其实,像陈文军这样,放弃原有社会上不错的岗位,愿意来到村里贡献一份自己力量的青年人,一共有27位。作为本次虹桥镇干部梯队建设主体班次培训中一批特殊的群体,不乏来自世界500强企业,担任管理岗位多年的人才。他们回乡的初衷十分一致:在继承祖辈这片土地上的劳动成果和权益的同时,也要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文军很骄傲,在前两周的虹桥镇务虚会上,自己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提出了不少好建议。


 讲本地话VS讲大道理


虹桥镇集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引人瞩目,面对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挑战,村集体经济和社会企业一样都需要解决人才需求。在队伍结构上,如何避免能力断层和年龄断层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为此,虹桥镇在2年前尝试启动了“本地人”养成计划,把吸引的目标圈定在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虹桥年轻人。最终有27人通过了层层选拔,分别入选了第一、二批次村公司储备。



这27位都是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他们的带教老师孙红卫告诉记者,镇里把“本地人”作为一支队伍来建设,是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



“基层一线工作中,乡土观念、人情观念还是不可避免的。”近年来,随着村财镇管等一系列制度的出台,村里的职责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除了解决经济发展的问题,社会治理的职责也越来越重,在处理一些直面群众的问题时,一句本地话,有时候比一大堆的道理还要有效。孙红卫说:“这就是一种乡土情感的传递,是多少年都改变不了的。”


 踌躇满志&转换观念


现就职于华虹实业公司的钱琛,原是农业银行的一名员工,职业稳定,收入也不错。在外人眼里,这样的一个选择,有点“划不来”。问及钱琛时,她答道,虽然原有的工作确实不错,但自己总想着,能不能再学点什么、做点什么。“偶然看到虹桥社区报上的招聘信息后,就来报名试试。没想到,一试就成了正式。”



工作变了,对虹桥镇的感受也变了。原先朝九晚五的工作,只能看到虹桥镇外在的变化。绿化多了,路面整洁了,环境变漂亮了,但真正接触了镇内基层工作后,才感受到了,这些外在的转变,是由内而外在转变的。从刚打算回镇里时的踌躇满志,到接触后发现对镇上的工作了解很少,钱琛说:“对于虹桥,自己是既熟悉又陌生。”通过培训后,她逐步在思想上、认识上有了转变,对虹桥镇的历史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为了帮助这批“有志青年”更好地适应基层工作,在此次培训过程中,虹桥镇党校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培训带教计划,既包括围绕岗位的专题讲座知识教学,也包括沉入一线了解社情民意,进行居委和创全、美丽家园等重点工作挂职,还包括开展沂蒙精神、井冈山精神等系列专题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组织团队协作拓展,到本市4个区的党建、社会治理示范点实地取经。在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帮助这批年轻人丰富知识储备。



猜你喜欢


△颛桥万达开业时间确定,据说“女人笑、男人慌”…… (内有独家福利)


△700岁!闵行最老的一对夫妻!TA们扎根交通大学、枝繁叶茂……


“全市首条荧光步道”亮相闵行,“银河”边辣么多好玩地,你去过吗?


“开放式生活街区”是什么东东?下周试营业,你去了就知道!


刚刚,这51人当选为新一批闵行领军人才!这些牛人,你认识吗?


“一升一沉”,闵行深化与复旦合作,“看皮肤病,五院≈华山”更近了


“水陆空三栖休闲地”来了,闵行人还不快去?


这个与30多万人相关的民生项目已完成!附闵行养老机构一览表


本期编辑  方雨斌  张丹枫 戎长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