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大品牌”如何变成闵行“金字招牌”?听政协委员这么说!
闵行报记者 崔松鸽 李成东 覃丛丛 张丹枫 丨文并图
提高服务能级
对标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如何深化对“上海服务”内涵的认识,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自身服务能级,优化服务环境和营商环境,是闵行在新时代下亟需考虑的问题。
区政协委员、区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合勤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吴刚告诉记者,在目前企业的整个负担仍比较重的情况下,政府做好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显得更重要。
“委办局在制定规范性文件和出台相关政策的时候,应主动到工商联和民营企业进行沟通协商,找出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吴刚认为,现行的政策规范中,很多方面不符合营商环境,他建议消防、环保、规划、经委、发改委、财政等部门制定、出台政策、规范性文件前应事先发给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另外,他建议全面梳理目前已有政策中不合理、无操作性的内容,或修订或废止。
区政协委员、区绿化市容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宋爱民则对具体审批环节提出了建议,他认为做好“上海服务”,离不开提升政府服务能级,优化政府审批改革。
“我区现行运转的行政服务中心由各单位人员派驻,实际审批流程还能进一步再造”,宋爱民认为目前还存在办理授权不到位、部门窗口审批功能弱、流程不够优化等问题,“行政中心只是一个行政机构管理部门,对各个部门审批的监管没有实际权限,‘看得见管不着’,审批权限最终在单位领导,窗口只是接受流转材料,无法做到当场办结”。
据此,宋爱民建议行政审批一要加强全过程网上监控,在手续完备的情况下实行最终办结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全区与市相关部门相连结的智慧服务平台,推进并联审批;实行首席代表制度,提高现场办结率,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腿”;加强涉审中介机构的管理,使其对优化行政审批链条发挥积极作用。
区政协委员、上海致衡发展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薛非然就完善招商服务,促进服务能级提升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应强化招商服务中心平台的作用和职能,强化统筹协调全区的招商资源,落实区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专门的机构,在政策允许的框架下对重点企业或重大项目开展服务,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将企业服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各部门考核指标,接受企业和窗口单位评价监督。
重点发展高新产业
根据市委发展高端制造,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高端制造能级,重振“上海制造”雄风的要求,闵行发挥自身历史底蕴和基础优势,并布局先落一子,对传统的“四大金刚”改革转型,发展壮大紫竹高新区,利用高校人才集聚效应,推进“紫竹创新创业走廊”和“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推动莘庄工业区先进制造业统筹发展平台发展,依托航天八院等诸多院所资源,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成效显著。
高科技研发为实体经济输出资本
区政协委员、紫竹高新区副总经理骆山鹰表示闵行应利用自身多年来的科技与传统并进的产业优势,发挥园区、高校人才集聚的优势,一方面继续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传统动能,振兴实体经济,促进闵行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另一方面,以技术革新为导向,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并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发展协同制造、系统集成等新模式,带动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骆山鹰还表示,紫竹高新区将利用园区现有的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机器人等产业,布局实体经济的附加值增长,以尖端的高科技研发,做强“创智”,为实体经济输送智慧资本。
区政协委员、延锋伟世通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凌表示关于重振“上海制造”雄风,闵行该如何对接,他并不讳疾忌医,客观地阐述了目前实体经济中,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加上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储备不足,制约了转型升级,并受市场环境偏紧、经营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税费负担重等多重挤压。
张凌还表示,在此背景下,更加需要通过发挥技术改造的带动作用,增加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内生转型升级的新动力。他提出,应突出重点与全面提升相结合;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和共享机制;将制造业和互联网相结合,鼓励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服务制造创新专项工程,鼓励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进行税费减负,例如延长软件企业资质,减少环评、能评、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审批制度性成本。
制造业是立区之本,我区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以“做强优势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精传统产业”为目标,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把握核心技术、关键部件、集成能力,提高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促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突破发展,把闵行打造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高地、实体经济发展的热土、科技创新的前沿。
听听他们怎么说
让人情不自禁地“买买买”,是一座城市不可抗拒的魅力。近日,上海提出要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把上海打造成国际消费城市。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新型契约式消费关系,几乎覆盖了百姓所有的消费领域,如何加强预付式消费监管?闵行商业综合体目前如雨后般春笋涌现,如何从软件上提高服务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通过制定专门行政法规,设定市场主体发行预付卡的准入资格,明确预付式消费的监管部门及其职责。”
作为市场监管的“行家里手”,区政协委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龚明红认为,要通过立法对预付式消费的法律关系进行明确,对发卡主体的资格、发卡的规模和额度设定门槛,作出限制。同时,也要细化经营者义务和禁止性行为,加强对合同邀约和格式条款的审查,依法确定预付资金由第三方监管。
龚明红谈到,事前许可固然重要,但强化事中、事后关键环节监管也必不可少。他建议,一是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主体准入的监管,二是加强预收资金的监管,建立第三方资金托管制度,三是加强信用监管。对预付经营者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对投诉较多的、风险度较高的预付卡行业实施重点监管,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对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另外,龚明红还建议市民选择相应预付式消费服务时,一定要商家予以明确量化服务内容,规范预付式消费合同条款,确立维权依据订制、提供合法规范的合同示范文本,倡导并推行经营者和消费者逐一签订规范的书面格式合同。
“闵行的购物环境可以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我上周刚去了一趟新华红星广场、爱琴海购物中心,那里现在硬件发展得非常好,但是服务意识还是不够。”区政协委员、SMG东方广播中心首席主持人王海波告诉记者,他建议要从交通、软件多方面培养服务意识打造上海购物品牌。
王海波认为,城市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的周边交通目前陷入了一个怪圈——城市商业综合体越火,周边的交通条件越受制约。
王海波说:“一般来说,交通越便利,城市商业综合体越火,但以我几次去七宝万科广场和万象城购物的情况来说,好像变成了城市商业综合体越火,停车越难,周围的交通越堵。”王海波建议,尽快在龙柏地区施行单行道通行。
除此之外,王海波还建议,要打造上海购物品牌,需要从软件上不断提升城市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的服务意识,能够便捷、顺畅、全方位地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用良好的体验度来吸引消费者。
助推文化品牌建设
迈向“人文之城”,对标国际一流,上海最新提出要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激发城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吸引力。那么,闵行如何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担当新的文化使命,助推上海文化品牌建设?
政协开幕时,区政协委员、新华社上海分社首席记者、政文部副主任、高级记者张建松因出差在遥远的印度洋上,但她的心依然牵挂着闵行两会。记者连线张建松时,关于如何加强闵行文化建设尤其是大力宣传马桥文化,她侃侃而谈。
张建松认为,目前关于上海古海岸线“冈身”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挖掘都比较薄弱。上海古海岸线“冈身”沿线相关各区,都纷纷出台措施保护古文化遗址,马桥古文化遗址公园也已完成竣工验收,今后还规划建设面积更大的马桥公园。她建议,在配合马桥文化遗址保护与建设的同时,要抢先一步,加强对上海古海岸线“冈身”的研究和文化挖掘,并最终形成可展示内容,丰富和提升马桥文化遗址公园的内涵。
同时,张建松还建议在加强研究和挖掘的同时,加大对上海古海岸线“冈身”和“马桥文化”的宣传工作,主动牵头组织上海“冈身”沿线其他各区,每年召开一次高级别的“上海古文化”研讨会,加大宣传力度,传播上海辉煌的远古文明。
关于如何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九三学社多位委员则认为,闵行传统文化资源丰富,除“马桥文化”外,还有《沪谚》、《马桥手狮舞》、《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等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3个市级非遗项目和40个区级非遗项目,以及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56人。闵行现存不可移动文物14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区级文物保护点106处。
但目前闵行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开发上,与建设上海国际文化融合示范城,提升闵行区文化软实力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建议要加强对古镇、古桥等不可移动文物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以“民间、民族、民俗”为导向,引入原住民,充分挖掘历史传说、名人故居、特色小吃等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内容;重点围绕马桥文化、七宝皮影戏、颛桥剪纸等传统文化资源打造闵行区优势文创产业。
猜你喜欢
△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开幕。快来看看,2018年要干啥?2017年干了啥?
△大调研快“回应”:村民3天前向区委书记反映的这条路,通车时间定了
△文艺值爆表!闵行博物馆、海派艺术馆今年整体竣工,还有排着队的号上书院……
△2个公交枢纽火热建设中,一个在闵行的“外滩”,另一个在……
(本期编辑 陈春兰 汪秋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