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闵行将拥有100座公园、150公里绿道!
闵行报记者 茅杰 崔松鸽 刘瑛 | 文
“十三五”期间,全区公园数量将达到100座,
“无围墙公园”呼之欲出;
绿化+彩化+亮化,
闵行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将变得五彩缤纷;
中心城区30公里的城市滨水绿廊建设启动,
即将新添创意慢行方式;
环境越来越好,
中心城区主干道力争达到“可席地而坐”的标准……
在接受闵行报记者专访时,区绿容局党委书记、局长林靖派出了一连串绿色“民生大红包”,近期闵行人将能容易享用,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林靖(右二)在现场研究立体绿化方案
休闲闵行:百座公园+智能服务,更多“好戏还在后头”
闵行报:说到你们的工作,很多人和我一样,首先想到公园,这是最有获得感的。
林靖:目前,闵行共有31座公园,“十三五”末,该数字将飙升到100座。你或许会问,这种大幅度的跨越能实现吗?我明确告诉你,我们是有年度推进计划作为依据的。首先,它们都是进入上海市公园目录的,主要分为4大类,即:郊野公园、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和口袋(街心)公园。
滨水绿廊
闵行的100座公园,包括:1座郊野公园(浦江郊野公园),2+X座综合性公园(体育公园和文化公园);30座左右的社区公园,还有60多座“口袋”公园。未来的增量,主要来自于“口袋”公园,今年将增34座。闵行将在追求公园数量峰值、种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基础上,让人民群众获得最大的感受度。
闵行报:刚才你讲的两座综合性公园,都集中在闵行北部。南部人民“很羡慕”,感觉“不平衡”啊。
林靖:大家不要急,马桥森林体育公园一期已开放,二期也快启动了。这座综合性公园占地3300亩,面积大约为“闵行体育公园+闵行文化公园”的1.75倍,是“后来居上”的大块头,也是前面提到的“X”。还有剑川路绿地,今年也将启动一期建设。这块绿地占地近800亩,“十三五”期间将打造成三个互相联通却具备不同主题风格的开放式公园。
马桥森林体育公园未来会更美
此外,浦江郊野公园二期的前期工作,今年也将启动。一期仅5.82平方公里,二期约10平方公里,“好戏在后头”!
浦江郊野公园二期方案规划中
闵行报:听说你们最近正悄悄地在推进“无围墙公园”,基于什么考虑,进展如何?
林靖:首先给大家吃粒“定心丸”,快了!位于莘庄地铁站南广场的莘城中央公园,下半年将拆除部分围墙,实现24小时开放。
建设“无围墙公园”,并非推倒围墙那么简单。首先,原来的植物布局需要调整;其次,管理和安全是两大挑战。以莘城中央公园为例,围墙拆除前,技防设施必须做好提升,保安、保洁要配置到位,技防和照明设施必须做好提升,植物品种、局部道路、地形、园路等都将同步调整。可以说,公园破墙开放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
莘城中央公园下半年将成闵行首个无围墙公园
与此同时,公园管理成本和难度也将上升。比如,保安保洁需24小时跟进,如何避免宠物带进公园后可能发生的伤人、随地大小便等问题,都需细细考量。
前不久,区委朱芝松书记在调研时指出,随着闵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也会不断提高,对此,我们应该有这方面的决心和自信。
闵行报:让我们从憧憬未来回到现实。很多人经常去公园,但并不了解在公园里除了休闲健身,还能享受哪些便民服务。有些服务,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林靖:公园的便民服务,好比互联网时代的快速迭代,不断在更新。最初,是提供衣帽架、电源插座、轮椅、开水等的1.0基础版,如今,已迈向2.0智能版。比如,在闵行体育公园、吴泾公园、黎安公园、莘庄公园和红园等“安家”的多功能共杆,有智能照明、视频监控、游客求助、信息发布等4种功能,未来还将添加WIFI上网、扫码点歌、智能广播等功能。
现在“人工智能”很火,公园的服务,除了智能,还有人工,即我们的志愿者队伍。仅闵行体育公园,就有6000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不求回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游人们提供各类公益服务。
闵行报:公园好比“实体店”,有没有可能和互联网“虚实结合”,进行“跨界”牵手呢?
林靖: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互联网+义务植树(上海)试点项目——“一孩一树”认养模式,2017年的8月12日已在闵行文化公园落地了。
几乎每年都是闵行文化公园的玉兰催开上海第一春
在上海唯一的玉兰主题公园——文化公园里,1500棵玉兰树正在欢迎以家庭或孩子的名义,进行“线上认养、线下挂牌”,这就是很好的“跨界”。一座城、一棵树、一家庭、一孩子,空间与个体并行,希望与未来交织。
多彩闵行:绿化+彩化+亮化,对标主城区的“小确幸”
闵行报:绿化、绿地、绿林、绿道……我们的绿化覆盖率,在全市领先吧?
林靖:请允许我纠正你一个小小的错误,从“十二五”起,绿化覆盖率指标已经被森林覆盖率取代了。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大家:闵行的森林覆盖率高居上海第二,达到了16.72%,仅次于国际级生态岛崇明。
闵行体育公园的另一面
你或许会问,森林覆盖率凭啥“上位”。很简单,靠硬实力。相关研究显示,以乔木为主的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是等面积草皮的7倍。未来闵行的生态廊道建设中,乔木种植比例要求在80%以上。
闵行报:闵行处处绿意盎然。但我觉得也有遗憾,比如行道树多是常绿的香樟,缺乏色彩变化。我们报社门口的莘建路,种满了茂密的香樟树,终日难见阳光。
林靖:这个遗憾,闵行已注意到并采取行动了。未来我们会更加注重植物多样性,努力从“绿化”到“彩化”。目前,全区各类绿地中,70%的乔木是香樟。香樟成本低、生长快,能迅速提高绿视率和覆盖率等,是当年大面积种植的主要原因。
香樟等常绿树缺乏季相变化,秋天没有斑斓的色叶,冬日则遮挡了暖阳。闵行将逐步推广中心城区大量种植的悬铃木、栾树、无患子、榉树、银杏等落叶树木,让更多的道路实现“春日百花齐放、夏日绿树成荫、秋日色叶缤纷、冬日阳光普照”。
闵行报:考虑了植物从时间上的季相变化,那空间上呢,是否也有变化和惊喜?
林靖:闵行不仅注重季相,也讲究林相,正在丰富乔木、灌木、草花等的搭配,兼顾林相和季相。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份即将召开,新虹街道区域内不少香樟树正在让位于银杏、榉树、栾树等落叶树种,金秋,南虹桥地区将成为“梦幻之城”。此外,闵行的其他区域还考虑逐步补种红枫、北美枫香、娜塔栎、紫薇等色叶植物。
2017年,沪闵路沿线的绿地已增加了帝桃、红运玉兰、樱花等开花乔灌木。今年,水清路和疏影路在原有的藤本月季的基础上补种了树状月季,在部分区域打造了植物绿墙,让“莘”花怒放,让“闵行的街头爬满鲜花”这样的愿望,不再遥远。
闵行报:俗话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绿化”到“彩化”,从“林相”到“季相”,小处的“绣花”值得称道,大处有何考虑,闵行的生态建设空间如何布局?
林靖:生态空间建设,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中五位一体”和“两道两网两园”。
具体而言,东:浦江郊野公园和浦江大居绿地;西:马桥森林体育公园及马桥大居绿地;南:紫竹高新区绿地、黄浦江滨江绿地、剑川路绿地;北:南虹桥地区四大公园绿地、吴淞江二十里生态紫堤绿廊;中:外环生态专项的梅陇段和文化、体育两大公园群落。
猜猜这是哪儿
重点推进的“两道两网两园”,两道,即生态廊道、城市绿道;两网,即城市立体绿网、郊区农田绿网;两园,即城市公园、郊野公园。
闵行报:闵行的城市绿道,深受老百姓的喜欢。
林靖:城市绿道,是百姓家门口休闲健身的好去处。通过绿道的贯通,零星的街头绿地就被串联起来了。2015年,闵行新建了3.8公里绿道,之后三年分别再建10、20和25公里。照此节奏,“十三五”末,有望达到150公里。
走不远就有一个城市小绿地
2017年起,闵行还启动了绿道的亮灯工程,提高夜间的利用率和安全性。我们还将逐步提高绿道的贯通性,如今被道路隔断的绿道,未来争取通过造桥、桥隧等方式实现无缝连接。
如梦似幻的沪闵路绿道夜色一景
闵行报:说到贯通,上海中心城区已实现45公里的黄浦江滨江贯通,闵行人很羡慕。
林靖:黄浦江滨江的贯通,主导权在市里,但闵行人很快也将拥有自己的滨水“小确幸”,我们已启动闵行中心区30公里的城市滨水绿廊建设,包括淀浦河两岸15公里,新泾港东岸5公里,漕河泾港两岸5公里,蒲汇塘两岸5公里。
五一小长假期间,区委书记朱芝松特地来到淀浦河、新泾港片区滨水两岸贯通现场,他明确要求:梳理闵行滨岸现状,在居住密集、商业繁华区域率先启动两岸贯通,让更多的生态红利惠及人民群众。
闵行报:闵行正在迈向现代化主城区。主城区应该有主城区的感觉与特色,比如“夜上海”。
林靖:通过打造标志性的景观灯光组团亮点,“夜闵行”正变得越发迷人。我们已完成区政府周边、莘庄立交、莘庄地铁站南广场等区域景观灯光改造提升和部分区域的新建。2018年元旦前,这些景观灯光都已陆续亮起来了。
未来,南北向的七莘路,东西向的沪闵路-莘松路,将成为两条景观灯光示范道路。让城市亮起来,每个街镇也将有一个“亮点”,如七宝老街,莘庄的水清路,吴泾的永德路,虹桥的吴中路……
远处的五号线,辣么美的夜闵行
闵行报:前些日子媒体报道闵行十来所学校的屋顶绿化挺漂亮。不仅地上,你们将绿色空间拓展到了空中?
林靖:你说的是立体绿化吧?闵行的立体绿化总量占全市的1/4。一方面,土地越来越少,另一方面闵行巨大的屋顶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据计算,闵行约有600万平方米屋顶可建立体绿化,这是城市绿化的新增长点。它弥补平地绿化之不足,增加城市及园林建筑的艺术效果,对增加城市绿量、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吸收大气污染物、增湿、降噪等有积极作用,是低碳环保节能的新型绿化形式。
立体绿化表现形式多样,有屋顶绿化、沿口绿化、垂直绿化、绿篱围墙、绿荫停车场、立体景墙、桥柱绿化、灯柱花球、窗阳台绿化等。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积极挖掘立体绿化发展的潜力,过去10年共建立体绿化60.66万平方米,共374个立体绿化点,涉及建筑194栋。今年还将新建立体绿化3.5万平方米。
洁净闵行:垃圾再利用+公厕革命,道路“可席地而坐”
闵行报:绿容的工作,感觉是在和花花草草打交道,很美好。有什么头疼的事?
林靖:我现在最头疼、花精力最多的,是垃圾综合处理和“洁净闵行”建设。如果大家重视不够、行动不力,“垃圾围城”的近忧绝非危言耸听。
闵行每天的生活垃圾约末端处置量,已达到2179吨,而且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垃圾量还在攀升。我们正全面推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住区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投放管理,完善分流分类管理,以单位强制分类为重点,不断推进整个区域分类覆盖和分类实效。
到2017年底,全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了711个居住小区,覆盖率为65%。2018年,七宝、古美和莘庄工业区全区居住小区覆盖895个小区,覆盖率达到85%,明年全区要实现100%全覆盖。
闵行报: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意义,大家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做起来,却有点“叶公好龙”。
林靖:垃圾分类,任重道远。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今年全市要建2000个“两网”(生活垃圾网和可回收利用网)协同点,其中闵行要建210个。“两网”协同点,说得形象一点,就是废品回收站,全区要形成居住区、街镇和区三级配套的回收体系,通过回收利用,把生活垃圾量降下来。
今后,物业将在垃圾分类和回收中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责任。现在,闵行最缺的是垃圾箱房,全区1071个居住小区,垃圾厢房达到20平方米以上和标识清楚的只有100余个,且部分配套功能还不够完善。近期,区里将召开现场会,推进建设标准垃圾箱房。
垃圾分类主体是居民,物业是垃圾分类设施、督促和驳运的管理责任人,环卫部门负责固定点收集、分类运输、资源化处置,三者之间环环紧扣,责任传递,缺一不可。
闵行报:这几年闵行的拆违和“两个美丽”建设成效显著,但也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
林靖:闵行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约800-1000万吨,占全市的10%左右。
目前,闵行13个街镇建筑垃圾中转分拣点已基本建设完成,华漕和马桥两个市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也在推进中。有道是,“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要加强再利用,建筑垃圾也能变废为宝。
举个例子,闵行体育公园中的翡翠山,主体结构就由垃圾堆成。在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土壤、种上植物,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闵行报:新一轮“创全”又开始了,绿容局是“洁净闵行”的重要力量。
林靖:2013年住建部推广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对道路浮尘保洁标准:每平方米浮尘不超过5克的“以克论净”深度清洁模式,这是我们今后的方向。
“创全”一定要让闵行人有获得感,闵行正努力提升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扫保洁服务质量,以“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监管标准,延长清扫保洁时间,保证早6晚9街面的洁净度,并对主干道采取全覆盖机械化巡回清扫和冲洗的方式进行。
市领导已提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场馆周边区域的道路,要达到“可席地而坐”的标准,这也是闵行主干道洁净的“小目标”。
闵行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厕革命”,闵行如何推进?
林靖:2008年起,闵行的环卫公厕已率先实行了免费入厕。通过各种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市民如厕置身其中,空气清新自然,让方便的氛围变得更轻松。闵行的公厕,在全市测评中始终名列前茅。
今年新建的13座整体组装式公厕主要在公共绿地
2018年,我们将加强盲区排查,优化公厕布局;加大改造力度,提升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第三卫生间;提升管理水平、拓展公共服务。今年,将新建13座整体组装式公厕,主要设置于公共绿地;另外新建固定公厕3座、新建可移动公厕2座、计划大修固定公厕26座,要求做到合理布局并完善厕内各类设施设备。
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无论是新建的还是大修的,男女厕位比例控制在1:1-1:2。随着公众文明素质的提高,在公厕里摆放免费卫生纸等也正在逐步普及中。
猜你喜欢
△情侣出街、亲子互动……闵行这些高性价比的地方“承包”你的周末了
(本期编辑 方雨斌 李成东 汪秋倩 张金月 谢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