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书的人都爱这个地方!五年时间,他们出了一整套“民生合集”

点击蓝字关注👉 今日闵行 2020-02-03


《品茶的感悟》

《鸿爪雪泥》

《体坛撷英》

《馨远梅家弄》

《变革年代》

《陇上漫忆》

《乡音乡情乡愁》

……


这一本本有模有样的书,

不是别人,

正是梅陇社区百姓所著


政府搭台,

百姓出书,

一个“书香社区”形成了。



2019年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8月14日起在上海展览中心连开7天。《人文梅陇丛书》第五辑《印象梅陇》《我是记者》《师说》也如约而至亮相于上海书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人民出版社展台。


至此,经过精心打磨,从2015年到2019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累计出版的“人文梅陇丛书”达到16本。这也意味着,闵行区梅陇镇党委圆满完成了当初制定的“五年计划”



一个罕见的“五年计划”


2015年伊始,梅陇镇党委推出了一个比较罕见的“五年计划”——2015至2019年,每年编撰出版书籍3-5本,内容涵盖核心价值观、历史文化和社会治理,在梅陇形成“党委、政府搭台,社会力量参与,人民群众唱戏”的“读书、爱书、写书”模式。


当时,不少人有疑惑:“读书、爱书”可以推进,“写书”谈何容易?


可梅陇镇党委有自己的文化自信:经过几年的耕耘,梅陇的文化田野已经春意盎然—— 梅陇报、《人文梅陇》杂志、“人文梅陇微论坛”的内涵与外延都在深化与扩展;这些平台,调动了梅陇的文化资源,使越来越多的梅陇人“情不自禁”地想写一写身边的“喜怒哀乐”。


就这样从2015年到2019年,梅陇镇党委经过精心打磨,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累计出版“人文梅陇丛书”16本,包括《品茶的感悟》《鸿爪雪泥》《体坛撷英》《馨远梅家弄》《变革年代》《陇上漫忆》《乡音乡情乡愁》等。



一个大家的“书香社区”

文化的种子在心田,让大家一起写,一起交流,这样的舞台和机会在梅陇很多,8月22日,上海书展刚落幕,“人文梅陇微论坛”又开讲了,这已是论坛第31次开讲。


梅陇新闻志愿者、蒋星煜读书社成员、《人文梅陇丛书》第五年收官作品之一《我是记者》中的部分作者以及梅陇媒体沙龙记者共计40余人参加了论坛。现场,媒体记者、新闻志愿者、文学爱好者等交流热烈,畅所欲言,分享了与《人文梅陇丛书》相遇的故事、感受和体会。


城市导报记者李慧华以一个作者的身份表达了她对《人文梅陇丛书》的感情:鼓励了更多热爱文字的人去记录身边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充满了正能量。


今年书展畅销书之一、《人文梅陇丛书》第五辑《我是记者》作者之一丁汀,则将这场“人文梅陇微论坛“看作是一场文化的盛会 ,他说,《人文梅陇丛书》深深地渗透着地区的文化和历史,希望社区里的每一份子都能继续一起为地区文化发展努力。


胡铁华是一名秦皇岛日报的退休记者,也是《我是记者》作者之一,他很感谢人文梅陇这个平台的存在,唤起了原本沉寂的创作激情,“今后我将多发掘些社区中普通居民的闪光点,继续用自己的能量能力发光发热。”


从开始到现在,16本《人文梅陇丛书》的创始经过好像历历在目,编者刘辛培尤为感慨,他说,近年来,梅陇的文化发展非常迅速,为百姓搭建了各色多维度的公共文化空间,他感到很开心,很幸福,他也为梅陇人的文化自信逐步提高而感动。


梅陇镇党委书记杨建华看来,营造“书香社区”是闵行区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而“人文梅陇丛书”的出版正可谓适应了民众之心。未来,梅陇将秉持文化自信,进一步培育和壮大非遗传承文化、扶持文化产业园作为新型的文化业态,形成文化自觉,把人文梅陇的内涵延伸到文化经济层面,助推梅陇文化的发展。



创作背后的故事


比如,2016年为《馨远梅家弄》组稿,梅陇镇向村、居干部发出征稿启事:面对“百姓百心”,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请大家一事一议,亮一亮你的治理妙招。


这是“读书写书与社会治理相结合”的一个尝试。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全镇14个村、60个居委会齐声呼应:都是平时做的事,讲一讲并不费事。有人说,用“自创金点子”做成的事,现在想起来也忍俊不禁,颇有成就感。


虽是电脑发稿,但编辑的感觉还是“稿件像雪片般飞来”……民间智慧使人折服,“小巷总理”确实不简单。《馨远梅家弄》有七十八篇文章,其作者,有居民、村民,有新闻志愿者,有“小巷总理”,还有镇党委领导。


当年的上海书展,一位来自苏州的女士翻阅了《馨远梅家弄》后,欣然买下这本书。“这本书,没有废话,都是真材实料,可读性强,有实用价值。”她说,自己是一个基层干部,这本书由一线干部写基层治理最末梢的事,这样的好书自己要好好读一读。



16本书介绍


2015年

《品茶的感悟》 蒋星煜著

分“茶事梦忆”、“怡情养生之道”、“古代隐士皆爱茶”、“名茶的来历”、“戏曲与茶有不解之缘”及“茶文化漫谈”六个版块,共30篇文章。这30篇茶文章短小精悍,生动有趣,让读者在幽幽茶香中进一步了解一些古代的文人隐士:陆羽、林逋、倪瓒、张岱、方文、陈眉公、林确斋……让读者知道一些名茶的来历:沱茶、日铸茶、苦茶、六安瓜片、鹧鸪茶、铁观音等;让读者在茶文化中重温一些戏曲经典著作:《玉簪记》《牡丹亭》,更加深刻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传统文化;还有一些茶情茶文化漫谈,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与见闻。

《鸿爪雪泥》 张炳生著

《鸿爪雪泥》收录了作者张炳生的50多篇短文,他以记者的视角看新闻事件,从而引发的评论文章,还有一部分采访类的纪实文章,旅游类的抒情散文等。这50多篇文章立意巧妙,对当时的社会现象作了精准点评,视角独特,言之有物,文章读来酣畅淋漓,让读者从一个个小事件中引发深思,以点及面,很有说服力。

《体坛撷英》 李庭昆著

《体坛撷英》是原文汇报文体版主编李庭昆采访集。包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采访足球世界杯及奥运会,还有一些体坛名人,如杨文意、姚明、朱建华、郎平等。

《人民调解基层工作记录》 孙永山主编

本书收集了各基层的人民调解工作实例。


2016年


《馨远梅家弄》 杨建华主编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的正能量的书稿。虽然写的是梅陇地区的家常之事,却足以反映上海基层社区的风貌。每一位作者都是生活在梅陇的人,他们热爱生活,勇于奉献。书稿通过平常生活的一些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真谛。有写居委干部的实绩如《办实事,办急事,办难事,办小事》,有化解父子两代人的矛盾,如《父子三年终相见》,有排除邻里纠纷《逆袭“叛逆期”》,有写群租,如《群乱象覆灭记》,内容生动,真实感人。  这本书重点讲述的是梅陇镇在探索社会治理过程中,品牌化组建、多元化使用、常态化保障,最大限度挖掘“三长”工作潜能的故事。为将“读书写书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梅陇镇专门向村、居干部发出征稿启事:面对“百姓百心”,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请大家一事一议,亮一亮各自的治理妙招,讲一讲各自的治理故事。 

《变革年代》 刘辛培著

分为大医精诚、时代新人、天南地北三个部分,以人物采访为主。变革年代,通过一个个“弄潮儿”来展现。“时代新人”中遴选了贫困农民、下岗女工、商店和保险公司经理、新闻出版局领导、室内设计师、房地产投资家、理发师、体坛名将、居委干部、工厂厂长、“拷台”小姐、股评家等方方面面的代表人物,让大家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喜怒哀乐。

《陇上漫忆》 郭利民著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记忆。有文化名人茹志娟(《茹志娟在梅陇》)、秦怡(《我是母亲》)、丰子恺(《丰子恺蒙难曹行》)等人的故事,很多鲜为人知,显示老一辈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也有普通人平常事,充满正能量。二为在新疆的生活,内容丰富,故事多,有知青的生活,有与少数民族的交融互动的故事。主要分两大块,一为梅陇镇的历史和生活,文化名人茹志娟(《茹志娟在梅陇》)、秦怡(《我是母亲》)、丰子恺(《丰子恺蒙难曹行》)等人的故事,很多鲜为人知,显示老一辈艺术家的人格魅力。也有普通人平常事,充满正能量。二为在新疆的生活,内容丰富,故事多,有知青的生活,有与少数民族的交融,有援建巴基斯坦铁路,美丽新疆风光《阿艾石窟》的描写等,充分显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激情,爱恨情仇。


2017年


《乡音乡情乡愁》 杨建华主编

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故事以及对老梅陇的历史回顾,表达了梅陇人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他们用简短的散文、随笔式的非虚构纪实文本,以及保存下来的老照片、谚语、顺口溜等,从各自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不同角度,纪实、感怀、回忆、抒情,内容富有真情实感,有一定的历史和人文价值。此书图文并茂,一些珍贵的老照片令人回味。

《比一千个太阳还亮》 游本凤著

神秘的航天,冰山的一角,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回顾我国载人航天、嫦娥探月的重大工程,用火热的情感及使命感将此述之笔端。

《雍正帝与家人》 金恒源著

这是一个现代梅陇人经过多年苦心考证后,用通俗的叙述形式,把雍正后宫的围墙、幕布逐层打开,通过向读者介绍雍正帝与其家人真实事件的真实关系,更客观地介绍雍正帝的一次努力与尝试。虽然进行得很艰难也很辛苦,却也乐此不疲。


2018年


《闵行有你》 龚炜斌著

作者在闵行报社工作期间的部分作品,其中有闵行人,有闵行事,也有闵行的言论观点,包括闵行的过去和未来……考虑到新闻的时效性,选摘于书中的作品,都是留得下来,读得下去的,并且能够感受到闵行温度的,也希望通过这些文字,传递人文梅陇的一大愿景,家住梅陇,为闵行歌唱!

《闲情拾趣》 杨建华主编

梅陇有许多“民间藏家”,他们有许多“收藏故事”。为什么收藏?他们说,收藏,是文化的传承;我们的藏品,最终都是民族的遗产,而不归个人所有;不少人的收藏,有他的系列,有他的文化积淀。他们不屑“买藏品求增值”。欣赏、交流,是他们最大的人生乐趣。梅陇,还有各种不同爱好的“民间达人”——他们的闲情逸致,他们的“艺术之路”,也被此书“收藏”下来。

《人文梅陇》 杨建华主编

主要内容来自于“人文梅陇微论坛”。此论坛是梅陇的文化品牌,此论坛不设选题,从诸子百家到琴棋书画、茶道花道,从西方文化到中国古文鉴赏、诗词习作,从国之四维到坐卧行禅,它就像和朋友谈经论道,以书会友,以文会友,以学会友,为作者和读者打开知识之窗,让大家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


2019年


《印象梅陇》 谢林殷主编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曾是城乡结合部的梅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地”的城镇化为载体,引导梅陇百姓,走上一条形态适宜、景城融合、产城互动、城乡统筹、集约高效的城镇化道路。以“北优南拓、双轮驱动”为发展战略,本书记载了梅陇党建、社会治理和经济前行的足迹,让所有在梅陇居住、创业和驻足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梅陇蓬勃发展的气息。

《师说》 何红梅主编

打开历史空间,回顾梅陇教育的过去,感悟今天,展望未来,梅陇的教育工作者有话说。他们是耕耘的园丁,他们要说一说对校园、对学生、对家长、对同行、对本职工作点点滴滴的“幸福感受”。教师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教师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本书展示梅陇镇中小学“灵魂工程师”的业绩,是让更多的人关注梅陇教育,支持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

《我是记者》 刘辛培主编

他们是沪上各媒体的记者,他们有个共同的身份:梅陇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记者的眼睛最灵敏,他们观察社会,观察社区,记录下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人物与事件。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作为一名职业记者,就意味着一种精神、一种责任和一种担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本书的记录是对历史的客观描摹,同时也接受历史的检验。



END



记者:李逸

编辑:李逸


猜你喜欢



△ 一批新学校亮相新学期,每所学校都大有来头……


 又一个医联体!添了华东地区第一!


 开业、暂停业同一天?开市客开业有点“闹”,那么到底价格怎么样?


 如果有一天你的父母变了,请别急着怪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