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和祖国共成长|就算“火”上了《纽约时报》,她仍选择继续“成长”……

点击蓝字关注👉 今日闵行 2020-02-04


回忆起二十年前的蔷薇小学,到校第一天的情形校长沈珺还历历在目——空置许久的校舍迎来了她与十多个老师,校门前的道路泥泞坎坷,走了她一腿的泥,操场上的野草有齐腰那么高。她与她教师团队便一心扑在这荒芜上收拾打理、埋头深耕,让泥地里顶出了新芽,结出了花苞,开出了蔷薇,花香满园。


“蔷薇小学没有秘密。

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教师。”

1999年的蔷薇小学


说建校初期的蔷薇小学是一所“村校”其实并不过分。它地处闵行和徐汇城乡接合部,最初只有7个教学班级,200多名学生,农民工子女占了生源的一半以上,中师出身的教师占79%,校内45岁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8%。


就是这样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却在2013年的某一天突然“火”上了《纽约时报》,吸引了国内外教育界的目光。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

上刊登的《上海的秘密》节选


学校的“出名”缘于当年10月全球教育机构联盟Teach For All对上海的一次考察。考察团成员之一的《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蔷薇小学考察后,回去立刻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他在蔷薇小学找到了上海获得PISA(国际学生测评项目成绩)第一的秘密。


蔷薇小学的秘密是什么?在学校“出名“后,有许多媒体询问过沈珺这个问题。而她的回答总是一样的:“蔷薇小学没有秘密。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教师。”


上海市特级校长、蔷薇小学校长沈珺


从建校最初屈指可数的单薄师资队伍,到现在硕士学历达25.23%的107人大团队,如何让这些教师成长起来、优秀起来,沈珺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当生源、政策等无法由学校来决定时,师资建设就成为了学校改变现状,走向内涵发展的最重要的途径。”沈珺坦言。关注教师的成长一直是蔷薇小学的主旋律,学校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

2008年,蔷薇小学成为上海400所农村信息化工程中重点扶持推进的学校,沈珺便从中敏锐地看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新突破口。在全国还没有多少教师会使用电子白板的时候,蔷薇小学的老师开展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教学研究”,并用研究成果一次次参加全国电子白板教学评比,不仅拔得头筹,而且拓宽了视野,吸收了更多新鲜理念。从代表薄弱小学来参与培训到获得教学评比奖项再到今天成为培训师,老师们在“看得见的成长”中增添了自信心

成长的不仅是教师的自信心,更是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近年来,蔷薇小学更加重了信息技术助力教师发展的力度,并在其中融入学校新发展特色——传统文化传承。2017年,学校挂牌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闵行蔷薇小学之后,充分运用学校基础与高校优质资源,通过扁平化形式,组织来自各个学科的教师,共同组建了课程研发团队。

 

本草详细部位的剖析介绍时

利用AR立体化本草


将AR技术引入“微微本草”课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学校原有的纸质教材内容为基础,以AR数字化资源为核心,以AR交互学习系统为支撑,融入整个“导入—探究—实践—分享—评估”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未来型”综合素质人才。“我一直都觉得,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也应该是教师发展的地方。通过扎实丰富的信息化应用实践,我们的老师都成了‘跨学科’的能人干将,比如我的副校长,她从一个普通的英语老师,成长为了信息化项目的‘大师’。”沈珺笑道。

据了解,由蔷薇小学老师们自主研发的《微微本草》校本课程资源是全国首套AR本草科普读本,第一辑全十册,包括蒲公英、莲、橘、银杏、菊、桑、薄荷、姜、枣、山楂等十种孩子生活中常见的“药食同源”本草植物。


“打破常规‘套路’。

处处有老师,时时可学习。”


这20年来,变化的不止有师资力量,还有学校的硬件设施与课程。建校初期,学校除了教室,没有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专用教室;而课程方面就更加“寒酸”,除了国家、地方基础课程,缺乏校本课程,除了手拉手相关拓展活动资源,科创、传统文化、艺术等课程资源几乎没有。

晶城校区的创新实验室


“而现在就大不同了,”沈珺有些自豪地说着,“基本的教室就不用提了,蔷薇小学目前的两个校区都拥有非常有特色的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多个专用场所,比如中医药文化特色的创新实验室、立足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意实践中心。校本课程资源也丰富了很多。”

学生们在体验创新实验室课程


校本资源的丰富,是意味着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上更多课吗?学生能乐意吗?对于这个问题,沈珺先卖了个关子,只说要带着记者在校园里转转。

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贴着不少二维码,正当记者疑惑时,她指着那些二维码揭秘:“这就是我们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品牌之一——易百科。”学校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本值得探寻的百科全书,基于这个理念,蔷薇小学开发了“易百科”创新课程,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每个实物,都有一个自己的身份二维码,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了解到这个物体的相关信息,以及通过回答几个小问题,来帮助理解它。


通过二维码,将枯燥的学习内容变成了鲜活的无处不在的学习,将学习场景从固定的教室延伸至广阔的校园甚至校外,将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了自主选择的学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打破固定学习“套路”的课程,在蔷薇还有很多。蔷薇小学的科技总指导陈佳咪就将自己的课堂搬到了食堂,在这里她开展了“丫和芽亲子生态种植课程”,家长与学生在第一课时种下豌豆苗,小苗苗就放在食堂的生态养护区由学生来照看。吃饭时,孩子们一转头就看到培养箱里豌豆苗的生长情况,在日常照料中,学习植物生长、培养的知识,最后还能亲口品尝到自己“种豆得豆”的成果。



蔷薇小学20年来的成长,其实只是闵行区整体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培育具有跨学科跨学段教学能力的全能型教师、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校园、深化课程改革教学......这些蔷薇小学在做的,闵行其他学校也在做,做得各具特色、有声有色。


就在9月底的闵行区教育大会上,区里还发布了《闵行区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五份文件,为闵行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确切的方向,定下了阶段性目标——未来,闵行将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培养管理、强化紧密型学区集团建设、创建“智慧教育示范区”四大工程推动教育转型发展。

沈珺用“深耕、坚守、成长”三个词来形容蔷薇小学二十年的变化。而这样的形容放在闵行教育上也同样切合。随着闵行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支值得信赖的教师队伍逐步培养起来,并深耕扎根在学校。在成就家门口好学校的同时,普通教师、普通校长也在其中成长起来,通过紧密型学区、集团的建设,优秀教师柔性流动,进而又带动区域内薄弱校的成长。


深耕、坚守、成长,

闵行教育未来可期!


记者 方佳璐

编辑 方佳璐


猜你喜欢



 是时候尝尝桶蒸糕了!五大会场,糕天糕地,颛桥各种糕马上开大会啦!


 九旬社区老党员展出收集60多年的“宝贝” 为新中国70华诞庆生


 来野!闵行有片童话森林,白天蝴蝶翩跹,夜晚萤火虫飞舞


 “闵行钱学森”,100岁生日快乐!68年前,他毅然从美国回到祖国投身国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