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帝师手迹、秀才考卷……闵行这座神秘建筑里藏着很多宝贝!想来看吗?

点击蓝字关注👉 今日闵行 2020-09-01

联农路上,北横沙河畔,绿树掩映着一座仿欧式建筑,这里,就是闵行区档案馆,是全区重要档案集中安全保管基地、档案数字化加工和电子文件接收管理中心,有很多珍贵档案收藏于此。平时,档案馆不向公众开放,但6月9日、10日下午,市民朋友都有机会通过预约参观走进这栋神秘的建筑,一睹其馆藏真容哦!


走进档案保管库区,你会发现这里处处体现着注重绿色环保的高科技理念,清洁可再生能源地源热泵空调,恒温恒湿机组、库房温湿度监测调控系统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各类珍贵的历史档案、特别是纸质档案不被温度、湿度侵蚀。全新技术不仅打造了更为安全的档案保护体系,而且还可节能40%以上。

此外,数字智能也被用在了纸质档案的存储中,所有进入档案馆的档案都会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时采用智能密集架存放,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电脑端进行操作,就可轻松在库房取出纸质档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就让我们打开珍藏档案,一起来大开眼界吧——

明朝董其昌手卷


董其昌(1555-1636),明华亭(今闵行区马桥镇董家宅)人,官至明朝南京礼部尚书,是明代杰出的书画史学大家。《临王羲之草书手卷》珍贵之处不仅在于由董其昌所书,更为难得的是该手卷先后又经清朝收藏家沈荃收藏,近代书画大师程十发鉴定并题跋。

明朝廷尉公像

冯恩(约1496-1576),明华亭莘溪(今闵行区莘庄镇)人,嘉靖五年进士。图为马桥镇冯家桢先生向档案馆捐赠的祖传手卷,上有冯恩着官服的《廷尉公像》和清代雍正、乾隆、光绪三朝五位文士题像跋语。2013年,该手卷被列入首批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

清朝徐桐手迹

徐桐(1820-1900),清四朝元老,同治帝师傅,曾任太常卿、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等职。馆藏徐桐试贴诗十分讲究书写行款的平顶格式,诗以维字平头,与以下各行的微、理、钧、风、陈、钜、醇相平。

清朝同治年间清丈册

该图册为清同治二年南汇县十七保一区一图清丈图,反映了现浦东三林、陈行、浦江镇等地区田赋清理情况,为清末地方自治机构整理的图册。是当时厘税机构征收赋税的依据和研究清末地政田赋的重要史料。

清朝张秀芝考卷

张秀芝,今闵行区马桥镇人。弃举子业从医,师从松江名医金秉之。临诊务求其本,处方严谨,每起危笃之症。他能诗善书,马桥钮永建中举后,曾请张氏题写堂匾。此为清光绪年间的秀才张秀芝在吴会书院应童子试时的一份试卷,为其后人捐赠。 

清朝杨光霖抗路办学史料

杨光霖(1862—1907),闵行区七宝镇人,父为七宝乡董。1906年,上海公共租界以“便利华洋马车往来”为由,筹划兴筑由虹桥通往七宝和佘山的马路,以越界筑路为名实为变相侵略。杨光霖奋起发动当地乡绅20余人联名上书,敦促政府干涉,最终迫使英人拔除路标,收回地基。同时,杨光霖提倡普及教育以救国,捐资创办蒲溪明强公学,开七宝近代办学之风。其后人将他当年抗路及办校的珍贵手迹赠予闵行区档案馆保存。



郭沫若题词

郭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社会活动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1961年10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来闵行工业区视察,兴致之余,郭老挥毫书写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和“实事求是”四个大字分别给中共闵行区委和闵行区人民委员会,这二幅字展现了郭老作为大文豪神来之笔的功底和风范。


潘鸿海作品

潘鸿海先生系闵行区梅陇镇人,历任浙江画院副院长、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他以创作江南风情油画著称,其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上海美术馆等权威美术馆收藏。2006年潘鸿海先生专程向闵行区档案馆捐赠三件代表作:按梅陇幼年居所的记忆创作的油画《柿子园印象》、国画《金鱼》、《江南仕女》。



档案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预约报名参观的市民朋友除了能有机会欣赏到这些珍贵馆藏,还能现场参观闵行区对口援建主题展以及区档案馆的总控室、修裱室、档案库房、现代化保管设备等,近距离感受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

怎么样?心动了吗?那就赶紧拨打预约电话:24203603,名额有限,约满为止哦!

区档案馆地址:联农路397号

参观时间:6月9日下午、6月10日下午


部分图文来源:区档案局

作者:姚炯

编辑:姚炯



↑保存图片-打开抖音
和我们一起抖吧↑


猜你喜欢




△ “6.6”夜生活节来了!5亿消费券、888元红包、神秘嘉宾带来底价折扣!快关注!


△ 星级酒店推出平价自助餐,美味约起,还有福利哦


△ 闵行的“博物馆奇妙夜”来啦,就在今晚,看直播淘宝贝去~


△ “四史”教育再升华,闵行这个学习会透露出积极信号


喜欢就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