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香不怕巷深,这件位列“召楼三宝”的佳酿,原来是……

明镜 今日闵行 2020-10-16



酒,既特殊又普通

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文化史一同开始

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有着深远的影响


几乎所有古老而优秀的城镇都和好酒连在一起,共享人们对它们的赞美。召稼楼和召楼大曲便是这样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浦江镇召稼楼


作为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闵行区浦江镇的召稼楼有着近800年的历史,除了一砖一瓦,这里的美食也在诉说着往昔,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品一品被称为“召楼三宝”之一的召楼大曲,听它说一说悠悠的召楼佳酿。





20世纪50年代后期


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农场在“大办农业”的同时,开设了商店、饭店、修配厂、粉丝厂等民生类工厂,而召稼楼酒厂就是在1959年建立的。

酿造好酒的地方要有三个先决条件:

1

有大量优质的粮食

2

有优质的水资源

3

有优美的无污染的环境

召稼楼集此“三优”于一身,是天然的制造佳酿的好地方, 召楼大曲 便应运而生。

酿造优质白酒,除了客观的“三优”之外,还要有精湛的工艺技术,而工艺技术中最关键最困难的就是粮食发酵问题。在那个科学技术有待发展的年代,还没有先进的酿造机械和测定仪器可供利用。来自同源酒厂的老师傅们在厂长的带领下,凭智慧和多年积累的实际经验很好地破解了这个难题。

他们在地窖里用本地生产的砖坯,砌成漏空的酒池,再用经过发酵的河泥把空隙填满,然后在酒池内外壁上抹一层河泥,使酒池密不透水。待河泥阴干后,把处理过的粮食放入酒池内发酵。当然,把握好粮食发酵的时间和规律也要靠过硬的本领。早一点不行,酒糟不熟,酒会涩口;迟一点也不行,酒糟会烂,酒会变酸。说起来有点“玄”,听起来有点“迷”。

但这些酿酒老师傅就是凭着这一套过硬的、“说不清,道不明” 的工艺技术和本领,酿造出了浦东特有的佳酿。酒厂的老职工说,这种酒酒味醇厚,酒香浓烈。本地有句顺口溜:“离镇还有三五里,酒香已到鼻子前”,言词虽然有些夸张,但召稼楼白酒的香味确是有口皆碑的。


20世纪60年代


由于粮食紧缺,“召楼大曲”逐渐停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再次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商店柜台上,并在各种各样的酒店饭馆酬宾。而到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迅猛发展的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啤酒,“召楼大曲”白酒厂也随着人们口味的转变而改建成“江南啤酒厂”

20世纪90年代


不少中国企业为扩大生产,搞活经济,改建为“三资企业”。江南啤酒厂和日本啤酒企业合资,成立了“三得利啤酒(上海)有限公司”。酒厂位于沈杜路南边,姚家浜和革新河汇流处的风景带上。

原召稼楼酒厂——现三得利啤酒厂一角

如今,召楼大曲已渐渐失传,对于很多喝着大曲佳酿过来的老一辈人来说,这是记忆里念念不忘的味道,也是情怀使然。一杯大曲下肚,仿佛郁积在心头的块垒和胸中的烦恼顷刻之际能全部消融,这大概也是很多人怀念大曲的原因。


资料:白相到闵行、《月满召稼楼》
实习编辑:梁巧稚


↑保存图片-打开抖音
和我们一起抖吧↑

猜你喜欢




△ 光门前小院就有150平米,40岁不到的她在闵行过上半隐居生活……


△ 送沪牌且售价仅需3万元的小汽车,有了它,我还要啥自行车


△ 逾150种“花姿百态” ,刚刚“以花之名”紧急召集了一批艺术家……


△ 闵行新增两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看在不在你家门口?



喜欢就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