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百年沪闵路|第六集:一路芳华

点击蓝字关注👉 今日闵行 2020-10-16


 播讲|陆缨 


我有一位做律师的朋友,对风水之说颇为投入,老早以前他就说,有风水大师给他测事业,让他在沪闵路沿线择址做事,这是他的财位线,如此才会顺利。我当然笑他迷信,现在所谓的大师有几个不是诓人的?他则辩白、佐证风水的科学性,又说自己读高中时在闵行中学,大学毕业工作又在莘庄,换了几家单位,如今单位的确还在沪闵路边上,而且这些年都做得顺风顺水,拥有了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粗粗听着有几分道理,可细想之下又有点哑然失笑。沪闵路作为上海市区连通闵行的主要干道,其实与大多数闵行人,尤其是莘庄、颛桥、江川地区的居民,无论在生活、工作、学习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沪闵路对我们而言已不仅仅是条路那么简单,它留下了我们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足迹,也目睹了我们一路芳华的青春岁月,更让我们见证了沿线街镇从阡陌相连的落后乡村,向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的迈进。



▲20世纪70年代的沪闵路(资料图片)



▲20世纪80年代的沪闵路(资料图片)


百年沪闵路,它的历史包括了之前的沪闵南柘路,现在的老沪闵路。而1958年截弯取直修筑,并于1959年9月通车的沪闵路,对闵行人来说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风雨六十年,整整一个甲子,也承载了几代人太多的记忆。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第一个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在如今的老闵行地区建成。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卫星城,新中国能源装备产业也从这里起步。入驻此地的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四家重工业企业被誉为“共和国长子”,而本地人则亲切地称之为“四大金刚”。“四大金刚”在佛教中又被称为四大天王,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这四家企业员工都在上万人的大厂能被人们尊称为“四大金刚”,足以表明他们在那个百废待兴年代的特殊地位。

城市建设,企业发展当然离不开交通和运输。而当时的沪闵路,也就是现在的老沪闵路,基础是煤屑路且不够宽。1958年8月6日,上海市规划院呈送给上海市建设委员会关于《沪闵路复线选线的报告》。报告中称:闵行是上海市卫星城市,又是今后的机电工业主要基地,交通运输量必将日益增加,原有的沪闵路已不能满足要求。为了适应目前以及今后日益增加的交通运输要求,必须加强这条线路的运输能力,所以有开辟复线的必要。报告提出:原有的路面可以充分利用,部分路线可以截弯取直,提高车速,改善运输条件选项。建议沪闵路由闵行经北桥、颛桥与市区中山路环路相衔接,然后通过衡山路、肇嘉浜路等干道通向市区各地。最终市建设委员会采纳了规划院的意见,并报市人民政府通过,着手沪闵路复线的修筑。

1959年9月,在国庆十周年之前,沪闵路改道竣工,沿途经漕河泾、梅陇、颛桥等地区,最后抵达老闵行。原有的市区到颛桥的沪闵路改名为老沪闵路。而与此同时,闵行一号路也就是现在江川路的部分路段也建设完成。这条被誉为“中华香樟一条街”“闵行淮海路”的道路是十万建设大军和周边居民一起日以继夜,仅用78天铺出了比当时的南京路还要宽两尺的柏油大道,还建造出沿街十多栋主建筑和商业设施,包括著名的闵行饭店、闵行百货商店、闵行剧院等。这些建筑,主要是为了解决城镇中的大中型企业职工住房和生活配套问题。一号路建成以后的几年间,党和国家领导人、海内外著名人士纷纷到访。闵行饭店的六楼阳台是放眼闵行卫星城的最好瞭望台,可以把工业新城尽收眼底。凡是领导人、外宾一般都会上去,纷纷惊叹于这里的建设奇迹。


▲20世纪80年代沪闵路华坪路以南段(唐世杰 摄)


路是没有生命的,但走久了就有了故事,有了温度,有了难以名状的情感。

对于生活在沪闵路沿线或经常从沪闵路经过的人来说,沪闵路在他们心中的印痕是深刻的。家住莘庄的本地人邵嘉敏先生就曾在他的文章《我眼中的悲欣沪闵路》中这么写道:

起始筑路时,祖父母、父母辈都是出过力流过汗的。通车时,我就作为首批行人涉足了,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就是每天沿着它走去上学的。直至上中学,也是骑着自行车顺它而去。每逢寒暑假,边做作业、干家务,边看着它车来车往,闵行大厂的巨龙交通班车;满载货物的运输车;还有拉着警笛呼啸而过的消防车、救护车、警车;更见过当时轮子最多而且全国唯一的平板车,装载着叫不出名的大型构件......有时候夜里被隆隆的轰鸣声惊醒,起床看是浩荡的军车、炮车队伍。我们还曾目睹一代伟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宋庆龄等乘坐的车队缓缓而过。

邵嘉敏记得当年从中学毕业,回乡务农,骑车、拖车或者驾驶小拖拉机到粮站交售稻麦粮、交售油菜籽,到棉花收购站交售棉花,到药材公司交售红花、菊花等药材,到市区出售瓜果,到漕河泾、宜山路、龙华拉回猪饲料,到生产资料部买回化肥、农药......每逢农忙季节,把公路当晒场,时令紧张时,甚至直接把麦秆摊上公路,让来往的车辆充当脱粒机。


而当年作为知青曾插队落户到原上海县北桥公社的著名作家彭瑞高说:“沪闵路伴我度过了大半生,它印下了我青春的足迹,现在又接纳我飘散的白发。”他曾回忆到:

几十辆大客车浩浩荡荡开过沪闵路,把我们这些知青送到北桥。队长骑着自行车在公社大院等我,驮上我继续沿沪闵路南行,然后拐进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一直骑到黄浦江边,那里便是我这辈子永远惦记的小村。后来我被抽调到县委,继而又到市委宣传部工作,在外工作多年,一直牵挂着沪闵路。它两侧的大樟树是我心中的绿荫,三十年来它是上海变化最大的老路之一:衔接沪杭高速,建起莘庄立交,开辟全市最漂亮的绿化带,拓建全市最长的自行车道......上海第一条地铁与沪闵路北段并行,轨道五号线又与沪闵路南段相伴,沪闵高架落成,沪闵路像生出了双层飞翼......


而同样感怀的还有四十多年前在老闵行企业中工作过的郑宪先生。高考恢复以后,他进入了大学,毕业后成为《解放日报》科教部的一名记者。2018年,他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我们的芳华在沪闵路上回响》的文章,记述了他们那个年代火热的青春。他写道:

四十多年前,来回四车道的沪闵路就呈现在我们面前,笔直延伸,开阔平坦,路边十五米一间隔的亭亭香樟,如受阅的士兵整齐排列。沪闵路两边一片片规整农田、大河小湖是农人的劳作舞台。春天闻香田,秋天见果实。那年,我在老闵行学徒工满师,想买辆自行车在沪闵路上骑驰。那个时候父母负担重,日子紧巴,家里已经有一辆车,父亲在骑。结果父亲无奈做出退让:“你骑吧,我上下班走路。”我听之竟心中窃喜(恕我少不更事)。那天起,我便骑上父亲七成新的自行车,从徐家汇到老闵行工厂,春风得意马蹄疾:沪闵路,我来了......
在郑宪眼中,那时的沪闵路除了壮阔美丽,又是一条灰尘满天、充满噪音的路,大小拖拉机横冲直撞,只是当年浑然不觉的,倒是认为,一切源于勃勃生机,连撞鼻而来的汽油和柴油味儿也香气提神。突突突的拖拉机,是当年沪闵路上的一道风景:有小型手扶拖拉机,也有带正式驾驶座位的大中型拖拉机,从一条条乡间机耕道上驶入沪闵路,嘶吼着,冒着滚滚黑烟、黄烟,驶过你眼前,湮灭你的说话声。不反感,非但不反感,还去“拥抱它”:跟上猛骑,再果断伸出一手臂,手指手掌迅速握住拖拉机后车身的边缘一角,便搭上了“贫下中农”的顺风车。如此。腿脚不用骑蹬,车已加速往前。这行为,危险,但节省体力,爽。

郑宪老师还说:“四十多年前,工作在工厂,骑行在沪闵路,生活在一号路,有赳赳之气。想到当年两句话:到了上海不到闵行,等于没到上海,到了闵行不去看‘四大金刚’,上海白走一趟。”

郑宪老师退休以后也多次重走沪闵路,并到老闵行回访,写下了不少文章发表。他感慨道:“今日驱车重走沪闵路,农田稻浪已不见,油菜花了无踪影,成林的桃花不再摇曳,拖拉机行驶的耕道无处寻觅。历史留下了沪闵路,照单全收地保留了它的长短宽窄,但路两边,已不见初始的景致。”

一路芳华沪闵路,让人是如此的念念不忘。



根据:《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百年沪闵路》改编

作者:吴玉林

制作:陆缨 刘帆

编辑:何婷婷

出品:闵行区政协 闵行区融媒体中心

//本次推送还有↓↓

/// 

NOTICE

第3条:金九银十买车季来了吗?超值信息一通奉上 | 闵行车圈

第4条:专挑老人下手!“热心人”在上海地铁闸机口做这种事

第5条:“90后”钢筋工木板上练书法,看到他的“笔”网友服了!



不要错过哟




猜你喜欢





△ 惊艳!闵行所有网红打卡点,竟然都藏在这支“神曲”中!


△ 这几天全区18.5万人出动,就为这一件大事

△ 勤劳踏实肯干还要耐得住寂寞,听他说如何成为优秀“城市美容师”


△ 全球艺术高地、特斯拉体验店……七宝发布产业规划“升级版”



喜欢就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