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庆十周年上海观礼团中占C位的她来自闵行这里

点击蓝字关注👉 今日闵行 2020-10-15

去年3月闵行区档案馆收到一份珍贵的资料

其中有这样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1959年上海赴京观礼团的合影照片,在照片第一排正中间的是马桥镇居民宋秀娟女士,去年在征集志愿者顾福根同志的牵线下,宋秀娟将其保存了近60年的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筹备委员会”的请柬、观礼标,以及上海赴京观礼团的合影照片,无偿捐赠给了闵行区档案馆。


宋秀娟女士

关于宋秀娟参加国庆观礼的故事,在2011年《今日马桥》文化副刊《三岡水》中有这样一段宋秀娟的口述:



1958年,群力公社在马桥大队第三生产队搞油菜试验田20多亩。我任妇女队长,带领生产队社员(主要是妇女)负责种植管理。由上海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员蹲点指导。经过辛勤劳动、科学种田,终于取得夏熟油菜大丰收,夺得亩产338斤高产。这一先进事迹,上海市人民广播电台曾经予以报道。由此,公社、县推选我为出席建国10周年国庆观礼代表。


图片来自网络


我于1959年9月21日,与上海市国庆观礼代表一起到北京。九月三十日,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宴,毛泽东主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全体国庆观礼代表。十月一日上午8点,到天安门广场,登上观礼台,观看建国十周年盛大阅兵式,夜晚观看烟火表演。在北京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与我握手、合影。邓颖超同志好几天与我在一起,关心照顾女代表们的生活起居,曾多次握手、合影。于后,我又随上海代表团一起,在北京参观学习。于10月19日回到上海,历时27天。




遗憾的是宋秀娟女士已于今年年初过世,享年88岁。

“我的母亲并不识字,但是一直是生产队的‘劳模’,不仅工作认真,也乐于助人。所以人缘很好,年纪大了在家也经常有朋友来串门探望。”


左为杨抗美,右为宋秀娟

宋秀娟的女儿杨抗美告诉记者,“我出生在抗美援朝时期,所以取了这个名字。另外还有两个兄弟,大家都希望把这些资料捐给国家保管,既能保管的比较完好也能让这段故事得以保存。”





宋秀娟所在的第三生产队之所以能夺得高产,部分原因是上海郊区1957、58年正处在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中。据记载,当时马桥乡所在的上海县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8544亩,有14个人民公社和248个生产队,平均每个劳动力耕地2.56亩。


马桥畜牧场——正在给猪猪们防暑降温

马桥二队——收稻

马桥俞塘一队——棉花移苗

1957年10月中旬上海市政府外事办组织23个国家驻上海总领事和夫人到上海县马桥乡参加水稻丰产验收。浩浩荡荡数十辆轿车开到马桥乡南部一个村,后来把这个村定为友好大队。


周恩来到马桥乡田头视察

1958年上海县委决定以马桥乡为基点,设置了二十多亩地的农业试验区,在马桥试验区正当稻谷抽穗、灌浆之后,在1958年7月18日周恩来总理亲临视察。总理不仅在田头仔细视察,还到当时78岁的军属叶菊堂家中走访询问生活情况。




几经沧桑,通过几代人的奋斗,这片农田上“长”出了洋楼,时代的车轮下,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4年春天,在调整后的乡党委会议上,马桥人一致认为马桥的红旗不能倒,最关键还是要把工业搞上去,这是“瘦”马变“肥”马的“良方”。


1981~2003

(顾福根摄)

星星村陆家湾从典型的上海郊区农民住宅群转变为旗忠森林体育城动迁安置地。


1989年,马桥乡在上海郊区的社会总产值、工业利润,上交国家税金、国民生产总值和百元固定资产创利税5个项目中,夺走了5枚“金牌”。年有目标,年年有突破,成了马桥人的风格。


1964~2009

(顾福根摄)

1964年8月,生产队办起肠衣加工厂,仅有几间芦席棚,几只缸甏。到1988年,上海星星肠衣有限公司成立,至今仍在发展壮大。


在大力发展乡村工业的那些年,乡里对农业投入超过1500万元,所以在马桥乡村工业连上台阶的同时,粮食生产仍然稳中见长,成为市郊十大“粮仓”之一。


千年的田头如今依然金秋稻香  崔松鸽 摄于2020年9月20日

马桥乡对工业的投入是非常大的。1987年,总投入是1200万元;1988年为3000万元;1989年则达到了6000万元。当然,这些投资都是有回报的,1984年至1989年,马桥乡村工业以平均每年增加30家左右企业的速度迅猛发展,企业设备不仅有国内的先进设备,还有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的进口设备。高投入加上科学管理,使当时马桥的投资效益高达103%,即投入100元,可获利103元。


崔松鸽 摄于2020年8月31日

乡村振兴带来发展新机遇。同心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引入科技公司技术,努力打造以田为底、以水为脉、以路为骨、以林为肌、以业为魂的生态保护型示范村。


随着全市人工智能“4+X创新融合载体”之一的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迅猛发力,马桥镇在创新研发、高新技术引进、高端产品、精细产品开发、产业上下游链条延伸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空间。


如今马桥的田间依然能品读原汁原味的历史诗韵,各个村里也俨然一派田园风光,从乡间田野再到人工智能领域的谋新图强,把农业根本和发展宏图展现得淋漓尽致。


资料:闵行区档案馆、东方城乡报、顾福根

栏目统筹:姚炯

编辑:张逸欢





猜你喜欢





△ 这碗国庆喜面,为伟大祖国庆生!有你吗?


△ 第100场,来啦!


△ 进来投票!2020闵行购物节“买买买”哪家强?由你定!


△ 乡音难忘,英烈永生!闵行融媒体今起推出红色家书沪语版



喜欢就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