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视频流出:这样的老闵行,你肯定没见过!
岁末,总是容易让人怀旧。
上一期“档案里的四史故事”
让许多闵行人惊叹
“和我小时候的家有99%的相似度!”
今天这最后一期,
我们将通过区档案馆收藏的
手绘长卷和珍贵视频
再现闵行老街“小上海”的繁华
那笔墨里的林立店铺
镜头中的车水马龙
能否唤醒您沉睡已久的家园记忆?
闵行版“清明上河图”动起来了
珍贵影像再现“小上海”繁华
闵行老街地区东起南溪路,西至沪闵路,南濒黄浦江,北至新闵路,共占地22公顷,被横泾河划成河东、河西两片,曾因其繁华热闹而被誉为“小上海”。去年,小编曾在“今日闵行”公众号发表了一篇题为《最地道的闵行,竟然就藏在这里……》的推文,展示了闵行老人张文华先生(已故)的手绘闵行老街地图。您可以先横屏滑动欣赏一下手绘长卷局部——
当时有位粉丝慨叹:
今天,小编就要满足您的愿望了。区档案局(馆)收集了一批珍贵影像,记录了80年前闵行镇的街景街貌、日常生活等,印证并丰富了张文华手绘地图中记录的闵行老街形象,也让这幅老闵行版的清明上河图“动”起来了!
请点击下图
明弘治《上海志》记载:“黄浦渡在十六保”;清乾隆时有“便民航”往来上海、闵行间;清嘉庆间己发展成东、西两渡;当时的闵行西渡渡口,很多车辆通过摆渡的方式抵达对岸。眼尖的你会发现渡口右侧的售票亭也和张文华老人画的方位一致。
请点击下图
便捷的黄浦水运,使“码头经济”在这里展开,闵行成了商品物资的“中间地”,也是商品物资的“集散地”。商业活动由闵行外滩向北辐射扩散,形成镇南部为商业区,镇北部为居住区的格局。这是从黄浦江往岸上拍摄的一段视频,可以看到当时的闵行镇沿岸泊船相连、一路绵延,渡口的繁华热闹,与张文华老人笔下的手绘图相吻合。
请点击下图
1920年代,闵行镇人李英石、黄申锡修筑沪闵南柘公路,开设沪闵南柘长途汽车一路向南直达闵行镇。彼时的公路虽没有现在平整宽阔,两边仍以农田为主,但在当时也是一条康庄大道。从视频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北桥明心寺钟楼。
请点击下图
浦江畔还曾有过江边花园和游艇俱乐部。江边花园也称浦滨花园,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地址在今兰坪路南端黄浦江边码头堆场地块。《沪杭公路图说》一书中介绍:园在闵行镇西黄浦江滨,碧草如茵,颇饶幽胜。内设拍球场、游泳池、西餐室等,每届夏令沪上中外人士前往游览者络绎不绝。园东旁的煤渣路通英石路(今建设路),来此游览的轿车往往停满至沪闵汽车站。
此外,闵行镇还曾建有游艇俱乐部。在《旅行杂志》1947年第21卷第6号上发表过一篇署名“菽园”的文章——《周末游闵行》,内中提到,沿黄浦江“驶过闵行镇而到达快艇总会Yachts Club,会址在一个小岛上。”“在上海住腻了的人士,星期日都开了帆船、登陆艇、快艇,甚至小火轮,来此世外桃源,偷得半日闲”。时髦又浪漫,“小上海”这个名号果然名副其实。
为了将“小上海”曾有的热闹与繁华永久保存下来,2011年,曾经担任过闵百商店橱窗设计的86岁老人张文华把这里的七条主要商业街上的店铺一家一家完整罗列出来,好友汪大纲为他制作了《老闵行商业街》图册光碟。
张老先生画的老闵行七条主要商业街为后东街、前东街、新安路和新街、老西街、北街、南大街和外滩。另外,他还补充了施弄,东、西横泾滩和老小菜场的商店。
此后,他萌发了画“情景画”的想法,开始把老闵行这七条街上的商店一一画成长卷。此时正值老闵行历史文化陈列馆筹馆阶段,先画好的是用于制作“沙盘模型”的三条街的一侧商店,至2014年3月份全部画成,共计画了商店409家,另有堆场、栈、宅等其它房屋72处。
老闵行历史文化陈列馆内的老街模型
2013年3月,张文华先生所绘手稿为闵行档案馆收藏。
张文华(左)向闵行区档案馆捐献手绘长卷
不止有时尚和繁华,还有风骨和气节
闵行老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民国《上海县志》载:“闵行商会,清光绪三十二年成立,名‘闵行商务分会’。”闵行商会为发展经济、振兴实业、搞好市场秩序、调解涉商纠纷、上达民情、维护商民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商会还举办公益事业、参与爱国运动。闵行义塾、项氏女塾、纯嘏女子小学、夏氏女子小学、务敏学堂、中等农业学堂、闵行救生局、闵行救火会以及广慈苦儿院等公益事业,均为商绅创办或是得到商绅的捐助。
闵行救生局(张文华绘)
闵行救火会(张文华绘)
广慈苦儿院的影像照片(包括大门、会客厅、议事厅以及孩子们学习园艺工作的场景)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后,军警两次逮捕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更大愤怒,6月5日上海两万工人大罢工并成立各界联合会,以罢工、罢市、罢课的三罢斗争声讨当局、响应北京学生。《上海罢市实录》一书记述:“西乡闵行镇商、学各界公函,敝镇各商界对于上海南北商界罢市,营救北京被捕学生极表同情,闵行镇商店一律罢市以为应援……”商店罢市自6月6日午后起至6月12日共六天半,以实际行动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运动。
救国纪念塔
九年以后,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山东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引发了“济南惨案”后,闵行商、学两界再次奋起响应成立“反日会”,进行反日救国宣传,抵制、没收日货,筑“救国纪念塔”以警民众,勿忘国耻。
从日渐落寞到再度崛起
转型探索重焕浦江辉煌
上世纪50年代,在成为上海的卫星城后,随着一号路的横空出世和四大金刚的拔地而起,闵行从镇到区,再一次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建国初期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然而随着国家建设重心的转移,这片曾经的热土慢慢变得冷清寂寥。据92年5月统计,老街地区共有居民2601户(河东543户,河西2058户)。原闵行区人大市政工委在1992年6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老街现状与闵行经济发展仍不适应,旧里房屋陈旧,部分严重损坏,居民还在使用马桶。许多人抱怨“天热热煞,天冷冷煞,下雨急煞,刮台风吓煞!”
建设中的浦江高层远景(张建昌于1986年7月摄)
不过在撤二建一后,老街地区还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如河东地段拆迁了4500平米危简旧房,新建一批多层住宅。河西地段拆迁安置了近1.1万平米的住宅,改建了华坪地段医院,扩大新安路集贸市场,新建两幢浦江高层等,使市民居住和生活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
此后,老街乃至整个老闵行地区的改造一直没有停下步伐。如今,近30年过去,南闵行滨江地区,早已是改天换地、焕然一新,俨然成了闵行的“南外滩”。当然,此外滩已非彼外滩:当年驳船卸货的滩涂码头如今成了供游人散步休闲的亲水步道。滨江公园拔地而起,老旧小区住房改造,还有浦江路建设、轮渡码头更新……一片美丽的水岸画卷已然展开。若是张文华老人在世,看到此情此景,又会描摹出怎样的“清明上河图”呢?
闵行镇新街(摄于1946年)
一号路百货商店即景(江东摄于1986年)
如今的滨江步道
未来如何,我们一同期待!
图文资料:区档案局(馆)、张文华汪大纲合著《手绘老闵行商业街》等
记者:姚炯
编辑:姚炯
栏目统筹:姚炯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