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鸟类去哪里?”和《动物去哪里》

勺子发布 和勺嘴鹬在一起
2024-09-09

想必入坑观鸟圈没多久的新人,常常要面临“鸟在哪里?”的终极难题。那些观鸟大神总是能迅速又精准地找到鸟在哪里,而观鸟小白的大把时间可能都在“不断找鸟但又找不到鸟”中“虚度”了。为什么大神们总能找到更多的“好”鸟?难道他们就是“好运”附身,天生和鸟类有缘吗?



世上哪有这么美的事儿。(有还是有的,比如有的大神具有超好的视力或听力,天生就是为观鸟而生啊!)大神之所以是大神,是因为他们会在观鸟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积累,总结出鸟类的活动范围和规律。因此,他们总能在合适的时间前往合适的生境或地点,极大地提高了看到目标鸟种的概率。



当然,除了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观鸟需要找到鸟类在哪里,严肃正经的生态研究和物种保护工作,更是与“动物在哪里”的议题息息相关。掌握了物种的活动范围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开展和指导研究和保护项目。因为这些信息关系到如何划定保护地的边界和范围,并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管护、修复和监测等各种工作。


勺机构长达十多年的鸟类调查工作就是在努力回答“动物在哪里”或者“动物去哪里”这个重要的科学问题。在日常调查工作中,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鸟类的飞行路线,试图了解水鸟在哪片滩涂觅食,在高潮期间又会飞往哪片停歇地休息:迁徙季节途经江苏连云港的半蹼鹬们会在青口河口和临洪河口的滩涂觅食,在高潮期间利用海堤内的鱼塘;而在江苏东凌越冬的蛎鹬,常常会飞到被我们称为“海蜇塘”的高潮停歇地休息。


在连云港滩涂埋头“苦吃”的半蹼鹬们 | 拍摄:韩永祥


然而,望远镜能看到的范围终究有限。动物的行为、活动地点以及活跃程度,常常会在同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内有着明显的变化。比如,滩涂上的水鸟会随着潮水的涨落往返于相距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觅食地和高潮停歇地。许多动物,尤其是迁徙物种的行为,更是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望远镜的客观条件限制了我们追踪和观察鸟类大范围的活动规律。


即使是单筒望远镜,也因“插翅难飞”而存在一定的局限 | 拍摄:馄饨


于是,在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的推动下,鸟类的环志和旗标应运而生。通过在鸟类的腿上佩戴金属环和旗标,人们首先解决了无法进行鸟类个体识别的问题。随后,这些被标记的个体会在其迁徙路线上被调查工作者(例如勺机构)、科研工作者、观鸟爱好者、摄影师等人们再次看到并记录下来。当我们把关于这只鸟在不同地点的信息拼凑起来,就能粗略地画出鸟类迁徙路线的简图。


多年来,勺机构在调查过程中积极地寻找带有旗标的鸟类,同时收集来自观鸟者和摄影师的旗标目击记录,将其分享给相关的科研工作者,从而为补充和完善鸟类迁徙路线图贡献一分力量。比如,2016年,一只在俄罗斯繁殖地出生的勺嘴鹬被戴上了白色1H旗标。之后,国内的观鸟爱好者和摄影师们分别在江苏条子泥和广东阳西看到并拍到了它的身影。通过这些旗标目击记录,我们便可以大致推断出这只勺嘴鹬的迁徙路线,并且进行后续的相关研究和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工作。


在广东阳西被拍到的戴有白色1H旗标的勺嘴鹬 | 拍摄:陈杰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设备的飞速升级,卫星追踪设备成为了解“动物去哪里”的新晋“网红”。卫星追踪的数据回收快速而精确,使得科学家们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以更高精度了解鸟类活动的位点和范围。上个月,勺机构和伙伴机构们合作开展的中国沿海部分省份的越冬蛎鹬同步调查,就是在追踪数据的帮助下,确定的重点调查区域:通过卫星追踪的数据点,我们确定了蛎鹬偏好的滩涂和高潮停歇地位置,在潮汐高度合适的时间对这些地点进行实地调查,实现了云上数据与线下工作的结合。最终,我们在7个调查点共记录到超过8000只蛎鹬,这是近年来首次较为全面的针对在我国东部沿海越冬的蛎鹬种群数量的调查和统计工作。


江苏东凌越冬的蛎鹬 | 拍摄:慕童


由此可见,“动物去哪里”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勺机构以及热爱动物的各界人士关心的重要话题。近期出版的《动物去哪里》,正是一本以此为主题而引入中国的书籍,让我们来一探究竟,看看书中都讲了些什么。



👇👇👇



好书推荐

《动物去哪里》



《动物去哪里》| 图片来源:后浪出版公司


《动物去哪里》是一本“大”书,小编刚拿到手里的时候着实惊讶了一把。之所以做成大开本,是因为本书汇集了50张精美又独特的地图。这些图是两位著者通过收集的来自各国科学家提供的野生动物追踪数据,经过几百个小时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将这些动物的位置数据可视化,最终绘制而成。书中展现了包括鸟类在内的三十多种野生动物的“行踪地图”并配有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这些野生动物的足迹。于此同时,本书讲述了一些科研工作者背后的故事,带我们走进“艰深晦涩”的动物迁徙的科研世界。


本书中的每一幅地图都精美绝伦,值得收藏 | 图片来源:后浪出版公司


关于“鸟类”去哪里,作者留出了整整一章的篇幅,叙述了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利用各种“追踪”手段,不断地提升大家对鸟类行为和分布的认识。


例如,本章中提到的eBird平台,是观鸟人士熟知的一个公民科学项目。大量的观鸟者将直接观察得到的一手鸟类信息上传到eBird网站,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海量的数据,从而有效地帮助了野生动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实施和开展。然而,eBird平台的迅猛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在早期阶段,开发团队费尽心思维持着用户黏性,提高大家的参与度,同时,在处理和分析上传的记录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保证记录的准确性、真实性和科学性。能在书中读到这些数据背后的故事,实在是很有意思。


此外,这一章中有动物迁徙距离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北极燕鸥的“全球飞行历险图”,还提到了通过众筹获得资金去追踪“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雪鸮的故事等。


北极燕鸥创纪录的飞行路线 | 图片来源:后浪出版公司


本书的第一、第二章则展示了广受大众喜爱的陆地动物和海洋动物的踪迹,相信喜欢大象、狼、海龟和鲸鱼的自然爱好者们能在阅读相应章节时,能对这些野生动物产生全新的认识。


其中一项研究是通过在空中拍摄卫星图来计数南极的帝企鹅,这个想法也太酷了吧!| 图片来源:后浪出版公司


《动物去哪里》中收录的是“有幸”被研究、追踪,并得到了明确结论的野生动物的行踪与故事。然而,在这个生活着几百万个物种的星球上,仍有许多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和它们精彩的生命历程等待着人们去探索与发现。即使是被科学家“选中”且研究了多年的物种,人类对它们的了解可能依旧只是略知一二。例如,明星物种勺嘴鹬的旗标环志工作已开展多年,也曾有戴过卫星跟踪器的个体,但是我们仍然未能明确它们所有的繁殖地、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范围。在更小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我们依旧不知道它们在宽广的江苏条子泥和东凌滩涂是如何分布和活动的。因此,我们仍需要更多科学家坚持不懈地努力,来解开这些未解之谜。


亲爱的勺子啊,你究竟要飞向何方 | 拍摄:慕童


希望《动物去哪里》这本书在带领读者追寻野生动物的踪迹之旅时,也能让大家感受到科学研究的收获和成果并不只是略显冰冷和枯燥的论文或者报告,这些研究背后的故事和趣闻,也同样精彩。我们还希望,有朝一日能有一本书记录下中国本土野生动物相关的科学研究及其背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期待属于我们的《动物去哪里》。


图片来源:后浪出版公司


最后,我们想以本书译者谭羚迪所写序言中的一段作为结尾。


“如果目的仅仅是发现动物行踪、进行数字化、绘制地图的话,我们去跟踪动物的意义也就很肤浅了,甚至反而会是一种不敬和破坏。实际的保护工作告诉我们:像本书这样了解和呈现数据很重要,但是数据救不了大多数动物,更救不了人类。我们受到数据的启发之后,应该去考虑更多的东西,至于那是什么,各位读者读后可能会有各自的看法吧。”


祝大家阅读愉快!




/




留言福利

如果你也有关于——

追踪野生动物活动轨迹的故事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勺机构将选出1个最佳故事

送出1本《动物去哪里》


留言截止时间为3月20日23:59

3月21日开奖哦!

(中奖以留言区收到中奖提醒为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和勺嘴鹬在一起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