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贺雪峰|三农是一个整体,不应分开来谈

贺雪峰 新乡土 2022-05-23

现阶段中国乡村振兴的重点不是现代农业,也非美丽乡村,而是真正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和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友好却并不一定现代和美丽的农业和农村。


一、

当前学界和政策部门都存在的一个不足,就是仍然习惯于将“三农”分开讨论,不明白“三农”是一个整体。讨论农业,就想到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显然与小农户经济尤其是与老人农业相差万里,因此就主张消灭老人农业。讨论农村,就想到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就要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点,让农民住在比城市基础设施更好、风景更优美、风花雪月的地方。搞规划和乡村建设的团队以美丽乡村作为卖点,让地方政府买单建设根本不可能推广的示范村。个别成功的美丽村庄案例,全国都去学习,成功案例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络绎不绝学习参观的客流消费。讨论农民,就想到应当让农民增收,增收最好的办法是将他们“金饭碗”的价值显化,即通过农村产权改革,让农民土地价值变现,农民带着土地变现的收入进城,从此成为城市市民,完成城市化。

二、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城市很难为所有进城农民提供在城市安居的就业与收入条件。农民家庭往往是年轻子女进城,年老父母留村;年轻时进城,年老时回村;经济形势景气进城,经济不景气回村。正是一个并不现代的农村和一个并不现代的农业,为农民家庭中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中老年人提供了农业收入和农业就业,为进城失败农民提供了农村退路,为缓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存在的经济周期提供了有效应对。一个并不现代的农业和一个并不美丽的农村,却因为对农民友好,可以容纳农民尤其是为相对弱势农民提供基本保障和最后退路,而特别重要。相反,无论农业多么现代和乡村多么美丽,如果不能容纳相对弱势的农民,如果对弱势农民不友好,这样的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又有何用?

三、

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个时期,三农问题的根本只可能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中最为积极活跃的力量,同时也是最为脆弱的力量,他们身上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都比较少,进城不容易。当前中国还有2亿多农户,还有包括农民工在内的8亿农民,目前来看,国家不可能为全国所有农民提供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农民在市场上寻找各种可能获利机会,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会因此成功在城市体面安居,同时也肯定会有相当一部人不那么成功,这个时候,对于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和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农村基本保障与最后退路就极其重要了。这些农民并不是因为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以及农村比城市更宜居而回到农村(或不愿进城),而是他们缺少在城市体面安居的条件,他们又不愿在城市流浪漂泊,他们才留在村庄(或回到村庄)。农业与农村是农民的基本保障,是底线。任何将底线浪漫化为美丽乡村和现代农业的想法与做法,都是极其有害的。

四、

“四化同步”之所以是错的,是因为农民进城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农民进城过程往往曲折反复,不可能一蹴而就。指望农民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是不可能的。反过来,正是一个并不现代的农业和一个并不美丽的乡村,为农民提供了基本保障和最后退路,农民才敢于进城去打拼,即使打拼失败,他们也可以豪气冲天地说“大不了回去种田”。这样的底气也是农民的心理安全机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喜欢显摆农业现代化,是因为这些地区已经形成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经济带,城市经济带的农村有大量家门口的二三产业就业机会,绝大多数农民不再种田,他们的土地就可以流转出来搞规模经营。问题是,发达地区城市带的农村根本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你搞你的农业现代化,有啥可以显摆的?怎么就有优越感了呢?你们得知道,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土地上不仅生产了大量农产品,而且为数以亿计农户提供了农业收入和农业就业,支撑了农民的城市化,缓解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有的各种紧张。也就是说,中西部地区不那么现代的农业,不仅提供了农业产出,保证了粮食安全,而且为农民提供了基本保障,缓解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压力,这样的不那么现代化的农业,难道不比极少数沿海地区所谓现代化的农业更加重要及更应当有优越感吗?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还喜欢显摆美丽乡村,似乎想要证明,农村比城市更适合居住,似乎中国已进入后现代化时期。实际上,中国正处在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地区的中西部的农民正在进城,他们希望能在城市安居,过上城里人的日子。他们没有乡愁只城愁。问题是,农民能否在城市体面安居还有不确定性,他们因此要保留农村退路。既然只是退路,当然也就是保底,就不需要也不可能建设得多么美丽宜居。反过来,美丽宜居是要钱的,农民进城,资源有限,如果要让农民既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又想方设法在城市体面安居,这显然不可能。因此,现阶段中国乡村振兴的重点不是现代农业,也非美丽乡村,而是真正对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和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友好却并不一定现代和美丽的农业和农村。当前几乎全国地方政府都进行的乡村振兴实践,重点目标人群是城市资本、农民中的强势群体和早已进城的乡愁群体,真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和农民中的弱势群众却被忽视了。地方乡村振兴实践的方向错了,应当改正。
2022年1月27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