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他们在负重前行

诺诺 新浪娱乐 2021-04-30


湖北: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至2月13日。


北京:2月10日前必需行业企业安排职工到单位上班,其他企业应安排职工灵活完成工作。


上海:企业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


广东:行政区域内各类企业复工时间不早于2月9日24时。


内蒙古:各类企业假期延长至2月9日、各学校延长至3月1日。


河南:企业复工期限推迟到2月9日,中小学开学延长至2月17日之后。


.....



因疫情影响,全国各地复工时间一延再延。原本只有七天的春节假期,如今变得尤为“漫长”。


对于足不出户的我们,这个假期无聊、甚至会憋闷;


但还有很多人,他们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和病毒作斗争,为病人送去温暖,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基础保障,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那些战斗在一线和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的他们,都值得被看到。


冲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


83岁的钟南山院士,告诉我们不要去武汉,但自己却在疫情爆发初期就坐上了去武汉的高铁。



73岁的李兰娟院士,安顿好手头工作后,又马不停蹄的带队出发驰援武汉。



曾奉命组队赴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医疗队,在状病毒肺炎爆发后,纷纷放弃休假,准备随时回到工作岗位:


“若有战,召必回”。



上海第一批重症和呼吸科医生已经出征武汉。


四川派出135人组建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教授已先期到达武汉指导救治。


广东135名医护人员即将驰援湖北。


.....


自抗疫之战打响以来,已有无数医务工作者前仆后继,赶赴战场。


他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



张定宇,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57岁的他身患渐冻症,双腿已开始萎缩,而他的妻子,又不幸感染肺炎。


但即便如此,他已在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30余天。



胡佩,是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护士。98年出生的她,这次疫情选择了迎难而上挺身而出。



因终日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侵蚀着,斑驳的红色血痕已经爬满了她整个双手。



还有数以万计的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累了,困了,就直接在办公室休息;



口罩用完了,就自制口罩;



防护服没有了,就用医用垃圾袋自制防护衣;



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扛着被暴露被传染的风险,用倒计时的方式与生命和时间进行搏斗。


即便是物资不充裕,没有条件,创作条件也要上。千里驰援,迎难而上,无怨无悔。


任劳任怨的警察同志


疫情发生后,全国公安民警、辅警同样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与全体医护人员并肩战斗。


指挥交通;



监测体温;



他们按照职责分工坚守一线岗位,守护辖区秩序,确保广大市民出行平安。


26日,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派出所民警何建华主动请缨到人流量大的客运站工作。


起初,他像往常一样工作;但连续工作数天后,他突感身体不适。即便已第一时间被送往医院进行抢救,但最终还是因小脑出血医治无效不幸因公殉职。




和何建华一样,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不幸牺牲的,还有苏莱曼·巴马丁、何建华、程建阳、刘大庆、尹祖川、李弦、曾文聪、张新忠。


短短11天,已有8位英雄先后倒在抗击疫情一线。



此时,再多的文字都是苍白无力的。


英雄们,一路走好。


敢于发声的媒体记者


面对病毒,普通人都避之不及。但还有一群人,迎毒而上,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他们。


他们,便是冲在一线的记者朋友们。


2019年12月31日,在武汉通报出现27例新冠肺炎病例当天,新京报记者就曾探访华南海鲜市场;



1月22日 ,总台央视记者走进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重症监护隔离病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带我们了解医务人员及病患的日常;




1月28日,央视记者又来到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探访疑似病例的收治,隔离病房的基本配备等情况;



昨天下午,因网络上争议不断,央视记者又实地探访了武汉红十字会;



哪里有疫情,哪里有争议,哪里就有一线记者。


正是这些冲在前线的记者,我们才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疫情一线消息;也正是这些冲在前线的记者,那些公众最关心的问题才能够得到回应。


24小时连轴转的生产工人


屏幕前的大家,买到口罩了吗?


正值春节,各大工厂纷纷关闭,工人们也都背上行囊回家过年。但疫情爆发以来,口罩、酒精、防护服等防护用品供不应求,很多厂家连夜开厂,召回工人,甚至开始24小时连轴生产。


成都一消毒液生产厂,便24小时不休,昼夜不停的生产;



平时生产都是在车间里,但此时,需求量过大,为尽可能节约时间,他们只能在门口进行包装。只要包装好,立马就装车送往一线战场。



距离武汉100余公里的仙桃市,曾是中国最大的一次性口罩生产基地。


疫情爆发后,王少平紧急通知工人复工,承诺给3倍工资,但工人还是不愿意回来,甚至还有人说"5倍都不回来。”



实在没有办法,王少平只有全家上阵,一家七口撑起生产线。



加班加点抢工时的建筑工人


1月25日,在设计图纸尚不确定的情况下,建设者们提前进场施工。


2月2日,火神山医院完工。



4000余建设者、近千台大型机械设备,24小时不间断施工,仅仅用时9天,火神山就已建造完成。


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成绩,自然离不开那些加班加点的建筑工人们的努力。



他们拼命抢工时,饿了,直接在工地吃饭;



累了,就干脆在工地上休息;



即便是受伤了,也要坚持完成任务;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早完成一分一秒,就可能会多挽救一个无辜的生命。


运送物资的快递小哥,坚守岗位的外卖小哥


空空荡荡的城市街道上,外卖小哥和快递员便是最繁忙的人。当大家都在家中躲避病毒时,他们却依然在坚守岗位。


对于外卖小哥来说,他们已然成了人们与超市、便利店之间的桥梁。



而对于快递小哥来说,他们更是为我们运送物资的关键人物。


92年的袁双是武汉一个快递站点的站长,也是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这个特殊的春节,他每天依然坚持送货,用责任守卫着这座城市。





昼伏夜出的环卫工人


及时对公交车站进行消毒;



及时清理垃圾,并对垃圾箱进行全方位消毒;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加强环卫保洁,全面消杀市政公共设施,及时处理海量垃圾,保障着市民,确保城市环境有序运转。


他们的工作,或许很微不足道,但同样至关重要。


默默付出的志愿者


很多人的本职工作,并非医生、警察、记者,但他们同样想尽自己的一分绵薄之力,于是,便有了大批的志愿者。


有在铁路维护秩序的志愿者;



有无偿支援口罩厂的志愿者;



甚至是街头巷尾,也有了很多志愿者,向居民群众宣传权威防疫知识;



你看,当我们在家里躲病毒时,而他们,却义无反顾的冲锋陷阵。


越长大越会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啊,只不过有他们在负重前行。


不管是冲在一线的医生、警察、记者,还是加班加点拼命生产的工人、快递、外卖、超市药店的员工,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志愿者等等...


致敬那些还在坚守岗位的人,你们辛苦了❤



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一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