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分享 互联网+制造,中国制造业的生存之道

2017-09-16 【济宁星空】 订阅号智能服务

工业4.0:一种更高层次的制造控制与组织管理模式


憧憬: 在智能工厂中,人、机器和资源如同在一个社交网络里一般自然地相互沟通协作;按照智能程序,智能化的组织生产过程,最终创造出智能产品。


驱动: 用户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多变化,实时、及时的响应和应对;在制造的最后阶段,也允许做出需求的变更;


理念: 即使生产一次也可以获利,将"更好、而不是更便宜"作为工业化变革的机会和基准,确保潜在的商业利润在整个价值链的所有利益相关人之间公平地共享;



互联网+制造:中国制造业的生存之道


个性化制造是一种服务型制造:

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驱动,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是更高质量的服务;


服务型制造的基础保障来自高水平的制造

服务型制造不是抛弃制造转而做服务,而是通过服务创造新的增值机会和空间;


高水平制造需要长时期知识的积累:

最大挑战来自与先进制造技术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和积累;


个性化制造有利于创新型企业取得竞争优势:

个性化制造本质上是对创新活动的一种褒奖,鼓励差异化的市场竞争,规避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没有高品质的产品和广为接受的品牌,何以谈服务?


企业需要面向核心要素有针对性的设计智能制造方案

控制成本主要不应该是采用劣质材料、漠视环境恶化、忽视知识产权、过度压缩人力成本、挤压合作伙伴的价值,而应该是通过企业内外的改革和技术举措,提高效率,既提高企业内部的制造效率,又提高企业间的协作效率,通过效率提高控制成本是无止境的。



制造能力核心要素分析




核心要素的意涵:二个维度






制造模式

消费者的偏好从注重质量、价格(成本)的两维模式向注重质量、性价比、需求个性化、响应速度的四维模式转变。




智慧制造:一种满足个性化需求、交付高品质产品、且快速响应服务的制造模式



一个难以回避的主题





面向核心要素有针对性的设计智能制造方案





主要不应该是采用劣质材料、无视环境污染、漠视知识产权、过度压缩人力成本、挤压合作伙伴的价值;

应该是通过企业内外的改革和技术举措,提高效率,既提高企业内部的制造效率,又提高企业间的协作效率。

数据集成是基础
中国企业尚未很好的解决产品质量、产品价值问题;而伴随互联网发展,企业同时面对新的挑战:个性化需求、快速响应服务;
需要从数据采集开始,构筑制造过程全程可视化的系统环境,将制造过程透明化;这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最好的切入点;
另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建立机制,来适应在不同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工业软件,将存量的软件资产功能整合在同一个运营管理平台上。
以产品质量、成本为主线的全面信息可视化是制造过程可视化的核心。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