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周其仁:界定分享经济的产权属性,别以“分享经济”的名义来追悼分享

2017-05-15 起点财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


5月13日上午,“2017全球化背景下分享经济的发展与实践高端对话沙龙”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出席活动并发表讲话。


周其仁教授则举了汽车出现时因为马车的反对被著名的“红旗法案”限速的例子,呼吁对网约车等新业态加大开放力度、审慎监管。


以下演讲速记稿,人文经济学会经授权发布。稿件未经演讲人审阅。

 

周其仁:分享经济的产权界定


周其仁:谢谢。分享经济带来很多研究的新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可能跟财产权有一点关系,有一个想法,财产权不再重要,产权经济是过时的看法。为了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我们需要有一些概念引进来。因为财产的权利安排,跟资源竞争性有关系。


有两个维度来讨论今天这个问题,第一个私产和公产,一些资源是属于个人的,属于家庭的,属于某个团体的,还有一些对所有人排他,在一个村庄排他,或者国家排他,或者全球排他,这是一个公共财产,这是熟悉的概念。


还有另外一个概念,不从法律角度不排他,从物品本身做一些区分,因为有一些物品是所谓非共用品,就是大家一起使用,一起使用不影响它的价值就是共用品。

 

这样把法律上非共用品和共用品放在一起有四个象限:

 

第一个我们最熟悉的法律上和技术上都排他的这种物品,比如说这个手机,我的手机,别人不能用,我不用的时候别人不能用,里头有大量的私人信息在里头,这是一类物品。

 

第二类物品非常有意思,法律上排他,技术上不排他,技术上有可能不排他,我这个车钥匙经常我开车过来,现在我不开车车是空着的,如果别人是用是可以用的,这是我们讨论共享一个可能性,这是象限的内容。

 

第三个象限,是法律不排他技术排他,北京大学的校园,北京大学是国立大学,按道理说中国人都可以看,校园有一个容量,如果进去的游客、观光客家长带孩子参观以后,学校的教学、研究秩序没有办法保证,国立大学门口设立一些障碍,如果校区太多的人查证会延长,这样来减缓大学校园拥堵、拥挤。国立北京大学不让中国人来看,因为技术上排他,有空间容纳的问题,过了临界点不能看到校区美。

 

第四个法律与技术都不排他,现在技术起来最崭新的领域,还有维基百科,一部百科大辞典花多少钱,现在只要能上网都可以查,在国内百度百科,无数人贡献,查很多资料有报酬,往里加,所有人都可以分享,法律与技术都不排他。有四个象限。

 

我们讨论共享经济财产权问题的时候要做一个区分,有两类排他性。一个基于历史、文化、传统,法律上说是谁的对其它人不排他性的。


还有一类不考虑排他性,讨论这个物品本身的是使用和消费上排他或者不排他。


如果用这个四维空间来讨论,跟共享经济有关的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放在红色象限很多地方,由于技术发生以后变成第二象限的,这是共享经济的重点,比如讲的这部车,没有车钥匙不能开,法律上是我买的车有一个所有权证。


人类拥有多了以后,拥有越多时间东西越少,大量的闲置,车辆、自行车、房屋,也研究一个案例很有意思,北上广每家都有一个洗衣机,一个洗衣机占地面积,北上广去量多大的资产,洗衣机很多时候是闲置的,这种资源富裕程度提高,人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因为时间有限的,用它的时间越少。


所以在这里头从第一象限可以转为象限没有清楚的信息技术,我这个车什么时候不开谁知道,我不开把它停着原因什么时候开很方便开它。


这个技术知道什么时候不开,谁需要,另外讲到电子,形成一个信用,别人用这个车跟我一样在乎它,等到会议结束后回到这里,这样不排他可以交换这样一个东西,这是所有的共享经济这是重点。

 

当然这个领域第一象限如何转到第二象限,我们比如梳头发都可以共享的,我不用别人可以用,这个价值太小了,不如每个人都买一把。当然如何第一象限可以走向第二象限,这是分享经济讨论非常热烈的事情。

 

第二个重点,我们很多法律和技术上不排他的东西,其实是技术上排他的。比如交通拥堵的问题,无论是滴滴、摩拜,过一个临界点变成一个城市的问题,如果共享太便宜,太方便汽车会增加,自行车会增加,过到一定临界点,不排他的公共道路变成第三象限的东西。很多公共政策的讨论、辩论里头就遇到这个麻烦。


刚才有一位讲到中央的态度很开放,为什么落不下去?城市有具体问题,我们过去逻辑上可以说,如果有共享的汽车就不需要买这么多车,这个逻辑成立吗?但是这个逻辑要经验的检验。


对于曼哈顿因为政策进行改变,因为某些便利技术上排他,变成北京大学可以一样,北京大学属于全国人民谁都可以来看,这个道理上没有错,谁都来看谁也看不成,变化走不通。


对原来法律不排他的事情建立一些排他性的措施,不是所有权的,不是北京大学是北大人的北大,做不到。对于一些不是北大设置一些障碍,增加一些麻烦,我们城市交通有一些很多麻烦,城市交通是公共的,为什么交通法规法,什么时候可以走,什么时候可以走,过了一些量点要收费,都是从第四象限往第三象限推。

 

这个共享经济的难点是什么,第一象限发现很多东西共享的时候,导致某些资源从第四象限往第三象限推的,这个就是法律公共政策的讨论的困难。我们从滴滴打车遇到这个问题了,城市交管系统不愿意进来,很多观念不接受新的事物,这个通过工作解决,还有一些现实的,道路拥堵程度降低城市生活品质,分享经济很少,减少资源。


但是相应引起另外一个变化,一些原来法律和技术都不排他的东西变成法律不排他,技术上排他。摩拜单车,到了一些时机如果不给它规范停在什么地方,那个确实很方便,投放量非常大,甚至连走路都替代它。从整个城市,从人类的健康生活来看,三步租一个车,一块钱骑很方便生活,摩拜车有一个限制,低于多少步不能骑它。


因为道路上不排他它,我们白天很堵,晚上很少,我们还有低空的开放,低空送包裹,可以减少路面的拥堵。现在大量讨论第一象限变成第二象限,也有很多令人很多赏心悦目的东西。


但是这个东西发展越快,就会瓶颈,遇到临界点,原来不排他现在非排他不可。这两个变动放在一起研究共享经济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非常愿意跟各位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怎么解决!谢谢大家!

关注我们

起点财经

ID:qidiancj

长按并识别关注


起点财经:做中国领先的财经自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