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港币十年新低,这个行业拐点将现!

2018-04-27 中信证券 起点财经

文/刘斌 中信证券市场研究部首席市场策略师

来源:中信证券(ID:citics95548),文章经授权发布


当下中美贸易战摩擦不断,另一场“货币保卫战”又在香港上演。

为阻击港币贬值,香港金管局多次出手“救市”。

一时间,舆论风口蜂拥追忆起98年那场令人无法忘却的“金融保卫战”。

不禁隔空喊话:“索罗斯还会来么?”

但是接下来的分析会告诉你

这件事,你很可能既想多了,又想少了。



98年危机重现?你想多了!


这要从香港特有的汇率制度讲起。

香港的汇率制度有个非常形象的名字,叫做“联系汇率制”。说白了,就是把港币和美元直接挂钩,以一个对价联在一起。

自1983年起,这个对价固定在7.8,也就是1美元兑换7.8港元。



当然这个“联系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还是有区别的。


金管局作为香港货币管理机构并不直接发行货币,而是委托给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及渣打银行这三大发钞行发行。三大发钞行向金管局缴纳美元作为储备,并按照1:7.8的比例发行港币。

这就相当于流通中的每一元港币,都需要有美元储备作为支撑。


也就是有多少美元,才能成比例发多少港币。

2005年,“联系汇率制”做了一次调整。

即将固定汇率改为一个区间:即1美元兑换7.75-7.85港元。这样一来,港币汇率如果超出这个范围,金管局就会出手干预。


具体干预的手法是:


港元升值,1美元兑换不足7.75港元时,

金管局会卖出港元,买入美元。


港元贬值,1美元兑换超过7.85港元时,

金管局会买入港元,卖出美元。


开篇所说的“港币保卫战”,实际上就是金管局因为港元贬值触发了上面7.85的红线,而进行的干预行为。



但是与1998年相比,此干预非彼干预。

如果担心会发生系统性风险,就有些多虑了。


1998年,港币受到国际对冲基金的围剿,港币一度面临失守的风险。后来,港府在大陆支持下稳住了汇率,但也付出了极大代价。而此时,与那次不同的是,当前并不是危机时刻,没有明显的风险爆发。

 

同时,截至2018年3月份,香港的外汇储备高达4303亿美元,相当于香港基础货币(1.73万亿港元)的近2倍、M2存量(14万亿)的1/4,是 1998年时外汇储备的4倍。


这一规模,足以应付大规模的换汇需求,不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当然,如果港币持续面临贬值压力,则会带来利率的上升。



港币只看美国脸色?你想少了!


没错,由特有汇率体制决定,港币必须盯住美元。

与此同时,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其经济与美国的相关性异常紧密。从数据看,2000-2017年两者GDP增速相关度可达0.7以上。


小贴士:相关度是一个-1到1之间的数值,大于0表示两者同方向变动,越接近1表示关系越密切。

 

资料来源:Wind资讯,中信证券市场研究部

 

但与此同时,香港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大陆发展同样密不可分。

从数据上看,大陆和香港的GDP相关度高达0.5以上。并且,通过二元回归,在控制住美国的影响后,中国大陆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另外,分段计量表明,中国大陆的影响是上升的(回归系数从0.691上升到0.996)。从贸易数据也可以看到这种关联度的上升,如下图。



香港GDP增速对中美GDP增速的二元回归



由此可见,虽然港元盯住美元,但经济受中美共同影响。

作为联系汇率制下的必然结果:

当美中经济出现分化时,港币必然一边倒,即出现明显的贬值或升值压力。


历史可以应证这一点。


丨  2002-2007年,中美经济周期同步向上。


美国

在2001年科网泡沫破灭后,迅速降低基准利率,并采取“居者有其屋”的房地产政策。低利率和房地产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此后利率也在复苏后不断上扬。

 

中国

受98年房改和加入WTO影响,经济同样呈现强劲增长势头,政策利率(存款基准利率)也不断上调。

 

港币

基本围绕7.8中枢震荡,没有明显的贬值或升值压力。

 


丨  2008-2016年,中美经济周期出现分化。


美国

受次贷危机影响,私人部门持续去杠杆。美联储通过量化宽松,来刺激经济增长。尽管如此,美国经济总体比较低迷,政策利率处于零附近。

 

中国

在4万亿刺激下,经济增长一度强劲,并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尽管此后经济下滑,但中国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经济整体处于杠杆周期往上,且利率维持高位。

 

港币

面临持续升值压力,在7.8以下的区间震荡,频繁触及7.75红线。


丨  2016年,中美经济周期反转继续分化。

 

美国

随着私人部门去杠杆完成,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并成为全球新一轮增长引擎,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基准利率不断上行。

 

中国

虽然在去产能、去库存等政策的推动下,经济企稳。但是,高杠杆成为经济最大掣肘。政策主动开始去杠杆,经济难有较强的向上动力。

 

港元

出现贬值,并在近期触及7.85红线。


因此,港币走势由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大势决定。

未来港币贬值压力会持续存在,不会马上结束。



资料来源:Wind资讯


大陆开放,港币何去何从?


市场中一种观点认为:大陆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将削弱香港的特殊地位,继而看淡港币长期前景。


尤其是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中国不断宣示“开放之门只会越开越大”之计,持这一看法人有所增多。


但我们认为,应该分角色和分阶段来看。

 

❶ 贸易开放的冲击:非常有限 

改革开放之初,香港作为中国连接世界的桥头堡,在商品贸易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时期,香港对大陆的贸易额在整个中国贸易额的占比不断攀升,最高一度达到50%。


但是,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全面放开商品贸易,通过香港的贸易占比直线下降,一直降到目前的13%左右。


近几年,中国先后成立了上海、天津、广东、福建等十多个自贸区,并且近期提出海南打造自由贸易港。


由此好似更容易得出,大陆开放对香港贸易会形成冲击的推论。然而从数据上看并不成立。因为,2015-2017年,香港对大陆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是略升的。

这表明,经过入世后的十余年发展,香港在贸易方面的特殊地位已经大大削弱,中国在贸易方面进一步开放措施,对香港的影响将非常有限了。

❷ 金融开放的冲击:短期机遇大于挑战

分析金融开放的冲击,同样需要分阶段来看。

中国的金融开放一直较为审慎,但近年明显加快。 

一是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进一步加大了境内外资本市场联系;

二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上市,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又下一城;

三是近期博鳌论坛上,关于金融业开放已经列出时间表,今年银行、保险、券商、期货等的外资持股比例都将放开。

考虑到香港金融市场在法律、监管、交易、结算等方面都更为成熟。在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初期,作为金融中心的香港仍要发挥关键作用。

政府此前选择香港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离岸市场,选择香港作为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的入口,也是考虑了这一点。

此外,在“中兴事件”之后,中国在自主创新领域的诉求会进一步增大。未来,中国需要加大对于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的金融支持。然而,国内资本市场无论从监管制度还是投资者成熟度方面,都是不足的。

因此,将香港作为中国新兴产业融资的关键补充,是历史的必然,短期机遇大于挑战。 

近期,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允许双重股权结构的公司上市,本质上反映了对于新兴产业融资的战略考虑。

当然,随着中国的金融业、金融市场逐步成熟,完全向外资敞开,人民币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结算、计价和储备货币,届时香港金融业的特殊使命也将宣告终结。


综合以上两方面分析:大陆开放,对港币冲击有限。


港股贬值下的投资启示


❶ 香港房价将掉头向下

2008年以来,美国量化宽松使得香港不断释放港币,以维系与美元的汇率关系。其结果是导致了房价的持续上升。

目前,港岛A类住宅平均售价已高达17.3万港币/平米,处于历史最高水平。随着未来港币贬值压力持续、利率上行,香港房价拐点向下是必然。

❷ 香港债市难有趋势性机会 

在香港利率持续上升背景下,这是港币盯住美元的必然结果。只要美国经济周期没有出现拐点,这种情况就会存在。 

❸ 香港股市多是结构性机会

目前,香港市场上中资股市值占比超过60%。随着中国经济去杠杆的深入,经济短期的强劲上行难以实现,加之港币利率的上行压力,未来股市难有趋势性机会。

当然,结构性机会是有的。随着香港逐步成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IPO的重要战场,机会将更多来自这些领域。

文/刘斌 中信证券市场研究部首席市场策略师

来源:中信证券(ID:citics95548),文章经授权发布



关注我们

起点财经

ID:qidiancj

长按并识别关注


起点财经:严选深度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