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井立义:《中国农民合作社》——我的良师益友
《中国农民合作社》——我的良师益友■ 文 /井立义
我叫井立义,现任山东省东平县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主抓农民合作社建设工作。近年来,东平县农民合作社有了长足发展,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固然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凝聚着合作社人的心血和汗水,但更与我的良师益友——《中国农民合作社》期刊的教育、启发、指导和服务密不可分。
初识期刊——如获至宝
东平县农民合作组织萌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无系统成型的教科书供人们参考,指导合作组织发展基本是摸着石头过河。我这个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农经”接手这项工作时也遇到了“新问题”,感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其间,得令时的兴奋,困难时的迷茫,低谷时的消沉,技穷时的无奈,小成时的喜悦尝了个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特别是《中国农民合作社》作为全国首份农民合作社专业期刊的创刊,使我这只在大海里几乎迷失方向的一叶扁舟找到了方向。我如获至宝,立马自费订阅了一年半的期刊,且每期刊物寄达都会在第一时间逐栏、逐篇阅读,重点篇目反复阅读、着重圈点、择要摘录,这一习惯延续至今。期刊从创刊号到2014年第4期均被我悉数收藏。
拜刊为师——解疑释惑
合作社辅导员,既要学懂弄通《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又要吃透各级发展合作社的政策精神,还要掌握合作社设立登记、章程制定、内部管理、盈余分配等方面的技巧,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合作社辅导员要走上台去会讲,拿起笔来善写,工作起来能干;合作社辅导员还应是知民情、察民意、理民事的智者……这些近乎苛刻的条件,使很多希望成为辅导员的人士望而却步。关键时刻,都是期刊帮了我的大忙。不论是改版前的政策传真、示范社建设、地方实践……还是改版后的热点关注、合作论坛、农机合作社等栏目,无不在我不知所措、困难无助时伸出援手,像一剂剂灵丹妙药给我无穷智慧,让我增长才干,教我理清思路,帮我想出办法……且屡试不爽,使我能够得心应手地工作在农民合作社建设的前沿阵地。
与刊交友——三生有幸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者古来有之,与《中国农民合作社》交上朋友,实属本人“三生有幸”。期刊面世,正如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发刊词》中强调的“恰逢其时”,她引领合作社步入快速发展的“春天”,也让本人加深了对“相见恨晚”和“久旱逢甘霖”涵义的理解。期刊创刊5年来,我通过撰写稿件、电话咨询、参与活动、个别交流等形式不间断地与编辑老师、发行部门、培训机构进行互动,加强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使办刊、办社实现了“合作共赢”。同时,我利用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合作社订刊、学刊、用刊,每年订户都在30家以上。
请刊支招——惠泽“三农”
近年来,东平县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向期刊讨教、请期刊支招,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社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辅导员教育培训、开展品牌创建、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狠抓示范社建设等措施,使合作社发展进入最佳时期。截至2013年底,全县各类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039家,覆盖了粮食、油料、蔬菜、林果、水产、畜禽、旅游七大支柱产业和全县716个行政村。其中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10家、市级14家、县级45家。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101个;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8个;注册商标28个。农民群众不无感激地说,是期刊给合作社搭建了发展的平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农村经营管理办公室)
相关阅读:
农业部主管 农干院主办
【官方QQ群:434100844 或“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