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观察丨前海深港合作十二载里的三大变化

深圳前海 2022-07-13

#


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前海深港合作也进入第12个年头。前海始终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把全面推进深港合作放在首位。


回望十二载,昔日滩涂已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城市新中心,勾勒出最美最好的图画,并在更深层面、更大范围推动深港合作发生飞跃式变化,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



“当你亲眼目睹许多工地如今已高楼林立,众多企业总部集聚,心中总是涌动出一种感动。”亲历前海深港合作点滴变化,首批入驻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陈升感慨道。


去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正式发布,面积扩大8倍的前海再次迎来新机遇。此后,覆盖扩区全域的多个产业扶持政策陆续出台,为深港合作拓展更大空间。


就在前几日,前海又一口气推出“惠港九件实事”,从住房、创业、就业等九方面为港人港企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十二载初心如一,深港携手同行。


在前海这片热土上,深港合作发生了哪些变化?谱写下哪些新时代的“双城故事”?


时光倒回,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崛起成为全球经济的推动力,中国作为其中重要一员,亟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稳固地区和双边关系。

此时内地与港澳的合作虽签署CEPA及一系列补充协议,但因准入门槛过高和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并未大幅刺激香港服务业“北上”。而香港也迫切希望拓展内地市场,以巩固其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背景之下,前海获批成立,并允许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拉开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深港合作序幕。

2012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仍是一片滩涂的前海,留下“一张白纸,从零开始,画最美最好的图画”的祝福,作出“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重要指示。

香港太平绅士、时任香港律师会副会长林新强敏锐地意识到机会,当即来考察,却发现“园区里无处下脚”,最后爬上区外紧邻一小区顶楼才窥得一貌。“想找个吃饭的地方太难了,也没什么车,条件很艰苦。”嘉里建设(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天龙也对当时前海的“荒凉”记忆犹新。

但这样的描述对爱浴餐饮文化传媒(深圳)有限公司海外秘书袁颖欣来说却“难以想象的”。作为刚来前海就业的香港青年,她第一次踏入前海见到的是“绿色植被、湛蓝天空和高低错落、设计现代的建筑群”,“仿佛还在香港”。


而造新城并不足以满足深港合作需求,必须有更针对港人港企的聚集平台,方能减少跨境发展的融入障碍。于是,从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深港创新中心、深港基金小镇,到深港商贸物流平台、深港国际金融城、深港国际法务区和国际人才港,深港平台陆续建成启用。仅2021年至今,就统筹提供产业空间82万平方米。


其中,在香港高校和青年群体中享有极高知名度的梦工场,成为港澳及国际青年内地发展“第一站”,累计孵化团队591家,其中香港团队325家,累计融资总额超29亿元。

“实在太火爆了,我等了好久的位。这里整个氛围与香港非常相像,对港青扶持力度很大,几乎覆盖从场地、人才,到社保、就业等初创企业成长的所有痛点。”香港十大杰出新青年、RubyFang高级定制服装品牌创始人方丽华说。

作为前海深港国际金融城的产业聚集载体,前海嘉里中心首批入驻企业即聚集了西门子、IBM、三菱日联银行、恒生前海基金等众多港资外资名企。

“前海打造了一批深港合作平台,为入驻港企提供多方利好。我们也几乎每周都举办交流活动,邀请深港业内专业客户相互分享,聚集效应显著增强。”于天龙认为,“国家所需”和“香港所长”在前海找到最佳的“交汇点”。

近期,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即将正式启用,不仅创业空间拓至13.9万平方米,还将打造“四中心一街区”,提供从产业孵化加速、成果转化、餐饮配套等全方位创业服务,再次助力香港创业团队加速起航。


先行先试、制度创新是前海开发开放的内生动力,深港合作则更需要在以往制度空白之地寻求“从0到1”的突破,才能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真正互联互通。

12年来,前海屡屡“破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推动深港合作在财税、金融、法治等多领域全面联通。


最先突破的就是率先探索的“15%”个税机制改革。前海在全国首创对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超过15%的部分给予补贴;后又对符合条件的港企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让税率降低了10个百分点。

“这项制度为我们吸引到很多国际顶级人才,也是我们选择长期在前海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家落户前海的国际知名财富管理机构瑞银前海首席运营官蔡永为说。而这也成为前海的港澳及外资企业几乎都能脱口而出的“前海政策”。

作为香港本土发展60年的老牌券商,香港胜利证券决定开启前海投资之路的原因之一,是看中了前海法律制度上的深港互通探索——前海在全国首创涉港合同可适用香港法律,并有香港陪审员参与审理。

“作为港资企业,我们对融入内地发展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但我们最先看中的,是前海的法治环境:在这里发生纠纷,依旧可以引用香港法律进行裁决。”深圳市胜利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武说。

中国建筑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助理设计总监钟营则因前海的香港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资质互认政策来到前海。

“我是香港注册专业工程师、英国特许工程师,只用了一周左右,就成功通过前海资质备案获得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及注册监理工程师认证。”目前,钟营正参与“前海建设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规则衔接”改革创新课题研究,希望探索更多制度规则融合点,助力深港人才、制度、市场双向融合。

除了突破,制度创新也推动前海营商环境向国际一流迈进。前海在全国率先推出的港澳商事服务“注册易”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为提升港澳投资者办事便利度,前海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服务,借助银行完善的跨境业务网点及操作流程,委托银行及合作机构免费为港澳投资者提供深企注册服务,实现“足不出港澳”即可办理深圳商事登记。目前,该项制度创新复制推广至深圳全市。

现在,在前海开办企业仅需1天,内资公司设立的审批时限甚至已压缩至几十秒。“前海在工商注册登记等企业服务上,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恒生前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宇认为,前海营商效率及便利度领先全国。

《前海方案》发布后,“政策扩区”也与“物流扩区”叠加推进,新出台的办公用房、金融、专业服务、新型智库、深港国际法务区等产业扶持政策,覆盖宝安、南山等扩区范围。

数据显示,前海已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68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65项。仅2022年1—5月,前海合作区实际使用港资18.74亿美元,同比增长48.9%。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眼中,“一国两制”中,制度对接走向制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深港融合先是企业之间相互整合,但最终的融合应该是人心的融合,这是最重要的”。

而从“最初持观望态度”到如今“主动选择和推介前海”的转变,恰是港人港企融入前海,实现深港“心融合”的体现。

香港回归祖国那年才出生的波比是前海来画公司的香港员工,他直言家里最初对其来前海就业并不太支持。公司现已从前海成功孵化的陈升也坦言,“刚来时也有迷茫,不知道能否适应,能否创业成功。”

这些疑虑都在来到前海后被打消。“这里针对港澳人士的扶持非常全面,从创业到就业,从职场新人到高级管理者,从交通到住房。我现在住的前海人才房离公司4个地铁站距离,40平方米,一房一厨一卫,月租仅是同区域商品房租金的1/4。”波比说。


陈升认为前海是个很大的“训练场”,既扶持香港青年创业,也帮助其了解国情、内地文化和更大的市场,“在这里,我们获得机会、学到技巧、链到资源”。


Bays Work加速器始创人、大湾区青创中心联合始创人郑思怡也有同感。3年前她来到前海投入港人港企的孵化,并开了家港式风情咖啡店。“之前我们很难跟社交圈以外的朋友做新业务,来了前海后,甚至可以跟一些国内头部企业直接合作,机会很难得。”

郑思怡还在更多细节上感受到关怀。比如,梦工场的繁体字指引路牌;人才港有设置讲粤语的港澳人士专窗;越来越多的港式风味餐饮,以及政府不时收集的港青需求,都让她感到贴心。

“重新适应一个环境是困难的,但前海将香港青年适应的困难大大降低。”如今袁颖欣听到亲友有意到内地就业创业或开拓市场,会第一时间推荐其来前海。

波比的父母现在非常支持儿子在前海发展,香港的同学则开始主动询问他在前海的发展情况和生活细节,“有的甚至已经投了简历”。

郑思怡早就把朋友圈的个性签名改为“一枚前海人”,她相信前海未来会成为前所未有的世界级湾区中心,并很荣幸自己能参与其中,想帮助更多港人港企来内地发展,为深港融合贡献力量。

“回望这些年,我觉得前海就像一个‘窗口’,对外展示内地改革开放成果和祖国博大胸怀;对内则是香港观察内地发展和深港合作的重要平台,让更多港人了解内地,更加热爱祖国。十二年,前海何止是给深圳,也给香港造了一座新城。”陈升说。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张玮、曾子航
校审:吕攀
编辑:李少通

往期精彩回顾

林郑月娥欢迎深圳前海发布九项惠港措施
一图读懂丨前海惠港九件实事
深港合作 共创未来 | 2022前海粤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媒体评论:让港人港企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