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为何要携手打造前海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2月2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访问广州和深圳,首次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展开访问。当晚8时,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共同制定的《关于协同打造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的十六条措施》(下称“16条”)于两地同时发布实施,成为第二个深港联手推出的“政策包”。
在这个“政策包”中,深港将首次携手推动知识产权领域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支持香港知识产权在前海转化运用,打造跨境服务体系,助力香港巩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地位。
为何深港为何要携手
在前海打造知识产权创新高地?
在业界眼中
“16条”是否能切中行业要害?
前海是否有孕育知识产权产业的土壤?
▼
受多重因素影响,香港当下主要发展诉求是实现产业实体化和多元化,谋求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和空间,这在近两年的香港特首施政报告中已能明显感受到“主动融合”的热情。
2022年9月2日,前海管理局和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在深入调研深港两地私募业界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基础上,以联合公告形式同步对外发布《关于支持前海深港风投创投联动发展的十八条措施》,成为深港首个联合推出的“政策包”,亦为前海深化深港合作机制探索新路。
时隔仅半年,“16条”成为第二个联合“政策包”,而这次为何聚焦在“知识产权”领域?
“通俗地讲,知识产权就是把无形的技术和发明的东西,做成类似有形的资产去保护,这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目前我们有1000多件专利。”丰巢科技法务部总监李嘉琼说,公司现服务全国200个城市19万个社区,拥有近4亿消费者,并于2017年起进行海外销售布局,这与公司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密不可分。
事实上,自主创新能力在全球化时代已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保护知识产权本质就是保护创新。对参与全球竞争的跨国企业而言,知识产权已不仅是企业的金融资产,更是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通行证”。
就在上月,香港知识产权交易所董事局主席吴高林出席“亚洲金融论坛分会场暨深港科创金融合作交流会”上也直言,全球贸易已从货物贸易过渡到知识产权服务贸易,随着资产数字化和数字资产化深入,知识产权将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交易也将是链接虚拟资产、实体经济的桥梁。
目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不仅赋予前海“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大任务,更要求前海要构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生态系统,推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金融服务、海外风险防控等体制机制创新。
在深港科技资源互补,科技创新成为深港合作最大“公约数”的背景下,深化前海与香港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无疑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领域,也是深港创新协同和机制对接的着力方向。
综观“16条”可以发现,其具有鲜明的深港合作特色,将重点解决香港知识产权服务向内地拓展的现实需要。
比如,对龙头企业与香港高校及研发中心联合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的,给予运营费50%的资助,每年最高100万元;香港及国际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前海,最高可获200万元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利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香港企业和香港居民提供知识产权存证、监测、取证等服务,每年最高奖励20万元;在前海执业的港澳居民,高级知识产权师、专利管理高级工程师每人奖励10万元,专利代理师资格每人奖励5万元。
“16条”发布后,香港特区政府商经局局长丘应桦第一时间予以公开支持和认可。
“特区政府一直多管齐下保护知识产权及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包括与深圳、前海共同研究、商讨和推行合适的措施。‘16条’既可协助香港的知识产权开发者、企业及人才在前海发展知识产权相关业务,又可支持前海知识产权业界利用香港独特的优势及平台联通世界,进行知识产权贸易活动。”丘应桦认为,这将进一步发挥香港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的优势,促进大湾区的知识产权贸易发展,使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紫藤知识产权集团(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进则用“恰逢其时”来形容“16条”的出台,并直言其破解了当前行业的三大痛点。
“一是产业化。在前海打造连接深港、大湾区乃至全球的知识产权高地,解决了服务对接聚集性问题,提高了效率;二是专业化。知识产权是高度集合和复合型产业,需要法律、技术、金融、商务等多种人才,这个政策对人才有很大吸引;三是国际化。内容非常有前瞻性和大局观,既体现了知识产权在市场上的价值,又可促进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要素的流动,让我们在竞争中有实力、合作中有底气。”杨进说。
深圳市前海智慧版权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郝汉也认为,“16条”兼具科学性、地方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为深港两地知识产权创新合作指引了明确方向,并尤其关注“建立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机制、支持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前海国际知识产权综合运营服务中心建设、支持举办深港知识产权活动”等方面的措施。
“比如,我们可以根据‘16条’支持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汇聚两地版权资源、促进文化交流、开拓研究视野。同时依托前海版权区块链网络和前海版权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香港企业和香港居民提供知识产权存证、监测、取证等服务,进一步推动‘版权运营与服务模式创新’的研究与落实。”郝汉说。
李嘉琼则最关注“16条”措施中鼓励龙头企业与香港高校及研发中心在前海联合设立技术转移中心的内容。“深港在知识产权的制度、规则、流程,包括专利申请、商标申请方面都有些差异,‘16条’打通了规则和体系,为跨境合作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未来,我们希望与香港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这对公司未来战略布局意义重大。”李嘉琼说。
协同打造“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是“16条”的目的,为何高地会选择前海?
事实上,《前海方案》发布后,科技创新已成为前海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关键引擎。目前,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976家,集聚企业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达12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4家,省、市“专精特新”企业315家,“独角兽”企业12家,商汤科技、思谋科技、丰巢科技、小马智行、爱客科技等一批港资科技企业扎根前海、迅速成长。
与此同时,前海也在建设深圳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近年来已集聚了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深圳分中心、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前海知识产权检察研究院、华南高科技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等机构,构建起覆盖知识产权司法、行政、仲裁、公证、法律服务的全链条保护体系。2022年前海企业新增专利授权21742件、PCT申请762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86件。
正是这样的布局,让紫藤知识产权集团看到了产业发展前景,并于2018年落户前海,致力于搭建国际创新合作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桥梁,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的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知识产权市场是处于点状式或分段式的状态,比如,知识产权要申请时需要找代理机构,处理诉讼纠纷时要找律所,有专利包交易时要找财务或投资机构,做分析咨询时要找咨询公司。从客户端来看,这是一个高度分工和剥离的状态,而我们希望是能够‘一站式’‘集成式’的服务客户,形成‘系统链式’模式,从而实现最高频率的触达。”紫藤知识产权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进认为,“16条”打造的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创新高地,正是朝这个方向发展。
杨进认为,“16条”有三个突破和创新点:一是其顶层制度设计和规则的统一配套,打通各方面的孤岛问题,首次把创新要素比较全面地集合在了一起;二是从技术转换和知识产权运营角度,直指知识产权的价值如何在市场上被接受和呈现,“任何知识产权绝不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而是要在市场上展示出应有的价值”;三是政策有针对性,且只是适度地拿出一些资金去牵引和聚集产业。
“这是非常高明的做法,不能让人觉得政策本身是可以获利的东西,而是用资金去牵引企业进驻,把目光放在产业上。因为只有产业才能给这样一个聚合体和里面的企业,一个真正活得好、活得久的机会。”杨进说。
就在“16条”出台前两天,落户前海的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深圳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代办处)办理了全国首件香港特区申请人在内地发明专利优先审查,申请人为香港科技大学。
“‘16条’推出后,我们将迎来更多这样的业务,让香港申请人在内地提交的符合资格的发明专利申请可获优先审查,以保障申请人使用和商品化其发明,助力香港创新科技发展,也为深圳乃至大湾区引入更多创新机构。”该中心副主任张剑说。
据悉,接下来,前海管理局将联同深圳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与香港特区政府知识产权署、香港海关、香港贸易发展局等机构成立前海深港知识产权合作推进小组。双方将建立定期会议和项目合作制度,推进深港在知识产权跨境保护、交流研讨、宣传教育、运营转化和知识产权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来源:南方+记者:张玮校审:陈圆圆编辑: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