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调研深圳“4+2”企业和区域,反映了什么信号?
不久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
到广东调研
(戳链接回顾)
并先后来到深中通道和前海嘉里中心
在深中通道施工现场
李强总理叮嘱各方
继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更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在前海嘉里中心
李强总理听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建设情况汇报
要求加大先行先试力度
切实做好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
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力的国际化大都市,2023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3周岁生日。
据新华社报道,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广东调研。
23日,李强先后来到深圳市贝特瑞新材料、思谋信息、迈瑞医疗、华为公司,对企业创新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鼓励企业向着国际一流水平继续努力,要求有关方面继续优化政府服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李强来到深中通道施工现场,叮嘱各方继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更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在前海嘉里中心,李强听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情况汇报,要求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切实做好深港合作这篇大文章。
值得关注的是,思谋信息是一家兼具深港科创融合的AI产业领军企业,也是智能制造领域最快跻身独角兽行列的科技企业。贝特瑞(835185.BJ)是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厂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迈瑞医疗(300760.SZ)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业务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标杆。前海嘉里中心是第一个在前海由大型香港企业投资的重大项目,也是前海第一个试点“香港建设模式”的投资项目。
深中通道,作为湾区大融合的重要交通枢纽,是继港珠澳大桥后,集“隧、岛、桥、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
四家企业:折射深圳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作为全国经济特区,深圳一直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发布的《机遇之城2023》报告显示,深圳在“宜商环境”维度中排名全国城市首位。
同时,深圳民营企业发展十分活跃,深圳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深圳拥有400万以上的商事主体,且涌现出一批在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四家企业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其中,思谋信息是一家兼具深港科创融合的AI产业领军企业,也是智能制造领域最快跻身独角兽行列的科技企业。
华为,是一家诞生于深圳并在深圳成长起来的科技巨擎,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供应商。2023年,是华为在制裁常态化下正常运营的第一年,也是关键之年。据了解,华为今年继续冲破艰难险阻,有质量地活下来,对研发、供应链、拓展市场、组织变革等多个维度进行强化。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华为销售收入31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净利润率15.0%。
与华为相同,迈瑞医疗(300760.SZ)也是一家诞生于深圳的本土企业,在生命信息与支持、体外诊断、医学影像三大业务领域,现在已经成为国内医疗器械领域的标杆。与此同时,上市五年的迈瑞正稳步增长,迈瑞医疗刚刚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显示,经初步测算,2023年第二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1亿元,同比增长约20%,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8亿元,同比增长约20%。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贝特瑞(835185.BJ)是全球最大的负极材料厂商。据了解,目前,贝特瑞业务版图涵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及石墨烯材料等核心产品,随着下游需求扩大,公司产品销售规模不断提升,扩产步伐也持续加快。今年 6 月,贝特瑞公告将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开发建设“年产8万吨新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8 月中旬前,贝特瑞还与澳大利亚Evolution签署合作协议,在海外进行天然石墨资源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四家企业不仅是深圳营商环境中充满生命力的企业代表,他们也是深圳在产业强劲发展动能上的代表。
梳理四家企业背后的产业发展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到,这四家企业背后的产业,在深圳无不发展强势,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且龙头企业聚集,带动产业蓬勃发展。
比如在思谋信息背后的人工智能领域,根据《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图鉴》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深圳人工智能企业的存续数量达到63763家,全国最多;从2016年至2022年期间,深圳人工智能产业链相关企业增长总量为42598家,全国最多。
同时深圳聚集了腾讯、华为、平安等AI领军企业和一批如晶泰科技、云天励飞等AI领头羊和独角兽企业,还拥有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并积极打造AI+医疗、制造、金融、教育等落地场景,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广阔的成长前景都展露无遗。
一个个产业的高能发展,自然也与深圳、广东对于科技企业的长期支持和帮助密不可分,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在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等方面推出更多引领性改革,尤其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等方面采取更多创造性举措,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比如在思谋信息背后的人工智能领域,深圳更是立法先行,高位推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2022年和今年5月,深圳陆续出台两部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项立法,分别是《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和其中《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其中,《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更是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
两大区域:湾区协同的最新进程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前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级合作平台之一,一直是深圳以平台牵引,促进深港在人员、物资、资金等融合的重要示范基地。
而本次总理走访的前海嘉里中心,则是发挥前海国家级合作平台,促进深港协同的代表。
据了解,前海嘉里中心是第一个在前海由大型香港企业投资的重大项目,也是前海第一个试点“香港建设模式”的投资项目,一期和二期相继于2020年底和2022年9月竣工投入运营。
前海嘉里中心
目前,前海嘉里中心已成为一个极具“港味”与“国际范”的高端商务社区,不断吸引国际顶尖企业和机构落户。8月1日,全国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大新银行深圳分行就坐落于此。
与促进深港融合类似,深中通道则是在交通领域促进湾区融合意义重大。作为湾区大融合的重要交通枢纽,深中通道是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沟通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功能组团的重要交通纽带,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
深中通道即实现了深圳和中山两座城市交通上的直接联系,同时让深中两地同步进入“半小时生活交通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人文、物流、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及交通的互联互通。
据了解,项目最新进展是深中通道桥梁工程最后一个盖梁已经完工,预计明年可实现通车。
而以上两个项目只是深圳在推进湾区融合的两个窗口,近半年来,在推进湾区融合中,深圳行动频频,不断为湾区融合加码。
在重大平台牵引方面,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深圳不断深化深港金融合作,尤其在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使跨境金融创新得以实践,拓展跨境金融业务提供极具吸引力的经营环境。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河套科创中心正式封顶,高标准打造科技创新生态,向着生命科学研发高地加速迈进。
在基础设施“硬联通”方面,以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为重点的“软联通”,也在大湾区持续拓宽深化。4月下旬,粤港澳三地在深圳共同公布110项三地通行的“湾区标准”,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物流等25个领域,在这份标准清单中,小到广式月饼、广陈皮、传统凉茶,大到楼宇可持续发展指数、食品冷链应急配送规范都有了标准规范。
在民生领域,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深港合作也跑出“加速度”。《深圳市进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实施细则》,涉及港澳居民各类就业补贴达15项,将推动更多港澳青年来深就业创业;福田区政府与香港城市大学将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共同建设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18类港澳专业人士在前海备案即可执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金萍校审:吴猛编辑: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