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深港法治合作!前海法院优化一流营商环境→
昨天(10月25日)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发表《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
其中提到
要扩展内地企业使用香港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推动将“港资港法”和“港资港仲裁”由深圳前海及内地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至适用于整个大湾区。
法律事务一直是前海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前海方案》支持在前海合作区内建设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探索不同法系、跨境法律规则衔接。在实践中,前海率先开展与港澳法律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探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企业来大湾区投资时可以按照他们比较熟悉的法律解决纠纷,这样的实践让投资者感到安心。”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香港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梁美芬提到前海法院时表示,“前海法院依法保障涉外商事纠纷当事人选择适用域外法律,模式成功,很受欢迎。”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前海法院聚焦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以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靶向,以改革创新为动能,全面服务保障前海深化改革开放。
2023年9月,在《前海方案》发布两周年之际,前海法院发布了“服务保障前海深化改革开放 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十大改革创新案例”,聚焦提升“商事审判竞争力、法律适用公信力、凝聚法治认同感”,打造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安心法治环境。
作为投资“热土”,深圳前海外资“磁吸力”强劲。2022年,前海实际使用外资58.64亿美元,占深圳市的53.5%、全国的3%左右。
吸引外商“安家落户”前海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一项调查显示,75.29%的企业表示投资深圳前海最看重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在民商事诉讼中,案件当事人能否自由选择适用域外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司法自信的体现,也是一个区域司法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深圳前海,当事人可以依法自由选择“熟悉”的法律解决纠纷,这是商事主体投资创业的“定心丸”。在原告翁某诉被告李某民间借贷纠纷案中,前海法院同时适用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三个不同法域的法律进行裁判,充分尊重了当事人在处理跨境商事纠纷时的意思自治,及时、平等、全面地维护了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一个案件适用三域法律审理,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开放包容,体现了前海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前海法院率先在全国建立最系统完善的域外法查明与适用体系,搭建起“法院依法自主查明+香港地区陪审员和外籍、港澳台地区调解员参与查明+社会化专业力量协助查明”的立体化查明模式。法官队伍中硕博比例达86%,其中8名有境外留学经历,这意味着法官具备域外法查明能力。此外,前海法院不断完善域外法律专家协助查明机制,通过选任香港地区陪审员,聘任外籍和港澳台地区特邀调解员等方式,协助法官适用域外法,进一步确保当事人选择适用域外法的权利。
从2015年2月2日至2023年9月30日,前海法院适用域外法审理案件138件,涉及11个国家或地区,其中适用香港法审理案件124件。另外,适用《蒙特利尔公约》等国际条约、国际商事惯例、国际通行规则审理案件56件。
2023年5月,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某公司与香港的卓某公司,收到了来自前海法院的民事调解书,他们在前海法院适用香港法解决了借贷纠纷。
案件审理过程中,前海法院法官主持双方调解,原被告双方适用香港法律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委托香港执业律师作出《中立第三方评估报告》,对案涉合同及调解协议是否符合香港法律规定进行评估并提供了法律意见。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前海法院并不鲜见。粤港澳大湾区经贸活动频繁,近年来,前海法院整合内地与港澳地区法律资源,率先在全国建立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制度体系,从诉讼规则、实体规则创新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机制,激发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前海法院围绕提升凝聚法治认同感,从推进跨境商事实体法律规则衔接 、联动港澳打造司法交流新模式等方面着手推进模式创新。2022年底,前海法院制定发布以《关于深入推进跨境商事诉讼规则衔接工作指引》为统领的“1+8”系列规则,编制《内地与香港地区公司股权转让规则比较白皮书》等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衔接白皮书,引领跨境商事法律规则认知与衔接的整体突破。
东莞某电子公司与香港某贸易公司、深圳某科技公司因为电子产品的买卖发生纠纷,在网上提交立案申请之后,不到三天就收到了立案通知书,这是前海法院办理的首个简化港澳诉讼法人主体资格确认的案例。
除了简化涉港澳商事案件中主体资格认证,前海法院还规范了线上见证授权委托等诉讼手续,让涉港澳诉讼程序效率得到提升,大大减轻了涉港澳案件当事人的诉累,进一步便利了港澳商事主体在前海参与诉讼,有效提升了跨境纠纷解决的效率。
2022年6月至2023年9月30日,前海法院已在115件涉港澳案件适用简化涉港澳案件主体资格司法确认程序,远程见证当事人授权委托行为561人次。
在确保公平公正审理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的同时,前海法院还加强科技赋能,提升司法效率。不仅着力打造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调解、线上庭审等全流程线上诉讼机制,还全力研发“金融云审”“知产云审”系统,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与银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多端主体链接,打造金融和知识产权案件纠纷批量处理方案,实现诉讼服务和司法审判全面提速。
除了诉讼程序的优化,前海法院还积极打造ADR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健全与国际专业仲裁与调解机构对接机制,聘任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拥有多职业背景、多语言能力专业人士担任特邀调解员,充分吸收国际先进非诉讼解决程序,建设“前海特色”诉源治理机制。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30日,前海法院ADR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受理案件17626件,成功调解案件9409件,为当事人提供更便利经济的纠纷化解选择。
执行信息屏蔽,是指被执行人的相关案件信息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暂时查询不到,公司的诚信指数暂时不会变动,不会影响到公司参与项目投标、融资、开设资管基金等正常经营活动。前海某公司之所以获得这个“特殊待遇”,得益于前海法院与前海管理局联合建立的诚信企业司法激励机制。
该项机制通过对17个二级指标共117个评分子项的分析,评定出前海信用A类企业。前海信用A类企业都是首次涉诉企业,此前没有不良司法记录。只要是前海信用A类企业,前海法院在执行过程中都视具体情况采取更加灵活、善意的执行措施,包括暂缓失信信息公开,适当设置执行宽限期,坚持比例原则灵活查封财产,慎用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出具自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证明等,保障这些企业在积极偿还债务的同时能够正常经营。
该机制推行以来至2023年9月30日,前海法院共办结涉诚信企业案件4576件,涉及诚信企业319家,结案标的额60.68亿元。
前海法院近年来坚持防治结合多位一体,纵深推进司法诚信治理体系建设,融入大湾区创新经验,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司法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引》,覆盖了立案、送达、调解、答辩、举证、证人与专家出庭、执行等民商事诉讼各节点全过程,形成了全面化、体系化的制度规则,为域内外当事人诚信诉讼提供了更加明确、精准的指引,助力前海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营商氛围。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前海法院诉讼流程的每一次简化,司法服务的每一点优化,都将为企业布局扎根增强信心,让这片投资“热土”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安家落户”,为推进深港合作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