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新书:《從正統到異端:祝由科的歷史》

六姐 史读勤绅
2024-11-25


【作者】林富士
出版社】三民書局
版时间】2024.7
【内容简介】

在未有系統性醫學的時代,難治疾病常被視為因鬼怪作崇而生,因此多以禁鬼驅疾等法術作為醫治手段,使用咒術療法為核心的「祝由」,即是在此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祝由神祕的術式、奇妙的效果,不僅吸引眾人爭相求治,也被官方列為正統醫學之一。但隨時間進展,祝由不僅被官方除名,也漸被視以術愚人的騙術;祝由的形象與地位,為何會有如此天翻地覆的轉變?

傳承自上古咒術療法的祝由,自先秦時代便通行於民間,並在隋代被納入官署,成為正統醫療體系的一環。但祝由嚴苛的鍛鍊方式,以及士人對療效的質疑,使其面臨人才短缺、遭官方除名的困境;與此同時,民間藉由「祝由術」惑眾斂財之例接連發生。原為正統醫學之一的祝由,竟轉為誣民惑眾的騙術,如此巨大的轉變,是社會變遷使然,還是政治角力下悲劇?作者以豐富文獻、嚴謹考證,追溯祝由的歷史脈絡、梳理咒術療法的形象流變,完整詮釋祝由於千年歷史中的起落史。

除了考證祝由的歷史淵源及相關文獻,本書亦從醫學、社會,以及宗教等多重角度切入,探究各朝代對祝由的態度、剖析傳統醫學社群對祝由的觀感,並蒐羅近代中國祝由科醫者以符咒、符法行醫之實錄,不僅重現祝由的神祕面貌,更為後世研究留下珍貴史料、拓展新視野。期盼讀者能從中見證祝由從「正統」到「異端」的歷史進程,一同認識源自上古時代的「神乎其技」。


【目录】
導 論
一、被忽視的歷史
二、被刪除的記憶/技藝
三、探索之必要
語言的歷史──「祝由」釋義
一、辭典的定義
二、經典的注疏
三、「祝說病由」析論
四、現代文字學與語言學家的看法
五、結 語
科目的歷史──宋元明清的醫學科目
正統的範式──官方「祝由科」的內涵
「祝由科」醫學文獻及其傳習
「祝由」醫學與道教的關係──以《聖濟總錄‧符禁門》為主的討論
試論《聖濟總錄》的編者
傳統醫學社群的聲音──醫者與士大夫對於「祝由科」的態度
一、引 言
二、隋唐至兩宋時期(西元六至十三世紀)的主流聲音
三、元明時期(西元十三至十七世紀)的多元聲音
四、清代(西元十七至二十世紀)的褒貶
五、結 語
清代民間祝由科的醫者群像──傳統文獻的描述與刻畫
一、引 言
二、「祝由科」醫者的醫療事例
三、「祝由科」醫者的人群特色
四、祝由術與對治之病
五、結 語
神乎其技──近代中國「新媒體」中的「祝由科」形象之一
一、引 言
二、祝由科醫者的醫療活動
三、祝由科醫者「人群學」分析
四、結 語
騙術與邪術──近代中國「新媒體」中的「祝由科」形象之二
一、引 言
二、負面新聞中的祝由科
三、輿論對於祝由科的批判
雜揉與堆疊──民間祝由科文本的「後設資料」
一、引 言
二、祝由醫者與宗教人士的「祝由書」
三、專業醫家與士人的「祝由方」
四、結 語
結 論
一、誰是祝由?浮浮沉沉的技藝
二、誰主浮沉?宗教、醫療與政治的糾結
三、誰是主體?痛苦、無知與絕望的病人
附 錄


【作者简介】
林富士(1960-2021)出生於臺灣雲林。臺灣大學歷史學士、碩士,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博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召集人。學術研究領域為宗教史、醫療史、文化史、數位人文學。著有《小歷史──歷史的邊陲》《疾病終結者──中國早期的道教醫學》《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北臺灣的厲鬼信仰》《漢代的巫者》《巫者的世界》與《紅唇與黑齒──縱觀檳榔文化史》等。



【内容摘编】


官方「祝由」科在1571年被廢之後,始終不見恢復設科。不少明清醫者和士人也常說此科已經「不傳」、「無傳」,「祝由科」似乎從此絕矣!不過,也有一些明末的醫者說「民間」尚有傳承,清代和民國初年的傳統文獻也指出湖廣等地「風俗耑祝由」、「有祝由科」;近代新的傳播媒體(如報刊、雜誌),也有「祝由」科醫者刊登「廣告」,以「祝由」療病「不用針刀、不用藥物」為號召,有時還會以「被治癒病患」的名義刊登「謝詞」。綜合傳統文獻和近代報刊的資料來看,官方「祝由」科廢除之後,的確還有一些民間的「祝由」科醫者活躍於清代和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這證明「祝由科」的傳統一直到二十世紀上半葉都未完全斷絕或根除。


在傳統中國社會,任何一種專門知識(技藝),若能生根、發展,除了要有知識社群的投入與認同,還必須滿足特定的社會、文化、經濟需求,而且,還必須獲得官方的支持,至少是容許。祝由科的興衰廢立也是如此。祝由科的技藝源起於先秦和秦漢時期的巫醫、巫祝的醫療傳統,到了隋唐時期,在官方的主導下, 進一步吸收魏晉南北朝新興的道教和佛教的咒術療法, 並以「咒禁」為名開設專科,設官分職。兩宋時期,因更加強化、吸取道教的符法,此科更名為「書禁」科,並利用《黃帝內經》的理論,企圖將偏向宗教療法的祝由術轉化、整合到官方的醫療體系中。元明時期則結合隋唐「咒禁」科和兩宋「書禁」科的內容,設立「祝由書禁」科(一般簡稱「祝由」科)。此科雖然在1571年被廢,但是,從晚明一直到民國初年,民間仍有傳承和發展,而且也獲得不少醫家和士人的認同與支持。不過,時移事變,晚清之後,「祝由」科不僅要面對傳統法律的禁令和部分士人的批判,隨著西學引進,新世代的知識分子高舉「科學」的旗幟,利用著述、教育、輿論和政治影響力,企圖「改造」傳統中國社會的「迷信」行為與習俗,「祝由」科也深受打擊。而無論是國民政府還是「新中國」的統治者,也多是「科學」的支持者,因此,「祝由」科醫者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社會很難有立足之地, 他們的身影及其新創的「祝由」科文本都逐漸在我們的視野中隱沒,「祝由」科的歷史似乎也日漸成為模糊的記憶。不過,弔詭的是,從1990年代開始,我們卻發現,竟然有一些中醫師開始重新評價「祝由」科,企圖從「心理治療」「精神醫學」的角度借鑑古老的「祝由」術,甚至主張要將祝由術推廣、運用於臨床治療,或開始訓練現代的祝由科醫師。這也許只是一時的「逆流」,但也顯示「祝由」科確實是一個不斷演化、生命強韌的醫療傳統。


從元世祖中統二年開始,「祝由」(或「祝由書禁」)便成為官方「醫學十三科」的科目之一,大約到明穆宗隆慶年間被廢除,然而在民間「祝由」科的傳統一直到二十世紀上半葉都未斷絕,我不免好奇:「祝由」何以會成為官方醫學的科目名稱?其具體內涵和隋唐時期的「咒禁科」、兩宋時期的「書禁科」,以及佛道二教的宗教療法有何異同?「祝由科」被廢除的緣由如何?「祝由科」被排除於官方醫學體系之後,其專科的醫者或祝由術是否也隨而消逝?至今是否仍有傳世的「祝由科」文本或祝由術?本書主旨在考察「祝由科」的形成、發展與衰微的歷程與緣由,依序探索下列問題。

首先,從「知識社會學」的角度探討中國醫學科目從隋唐到元明時期的分合變化。我認為醫學分科不止代表醫療知識的專業分化,也反映了醫者社群的壯大與分工。此外,這往往也涉及教育制度與官僚組織的變革,甚至是知識典範與文化風潮的移易。

其次,我借用「知識考古學」(archaeology of knowledge)的概念,探討元明時期「祝由科」如何形成,並將分析此一科目的核心文本、具體內涵、邊界畫分、知識積累與技術擴散,以及支持或建構此一體系運作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網絡。

接著,我探討「祝由科」在明代中晚期被官方醫學剔除的緣由。一方面從知識發展的「內在理路」或實質運作著手,分析其醫者養成、技術傳承、臨床運用等方面的內在限制;另一方面則從其「外緣因素」著眼,分析「祝由科」醫者所面對的「同業競爭」(包括其他科別的醫者、通曉「祝由」術或符咒療法的宗教人士),以及政治、社會和文化環境的變遷。


此外,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結合地方志的資料,分析明清時期「祝由科」醫者的時空分布。

最後探討「祝由科」在喪失官方支持或脫離官方控制之後的存亡問題,考察「祝由科」醫學文本的離散、重組與再現,討論「祝由科」醫者與醫術所引發的「社會評論」與「政治介入」,並分析「祝由科」醫學的現代評價或「現代轉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史读勤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