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前沿:创新京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2017-11-24 朱希铎 高科技与产业化

点击上方“高科技与产业化”可以订阅哦

/ 朱希铎

自古以来,北京与河北就是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宗的近邻。即便如今, 从北京天安门出发,向南35 公里也可到达河北省北三县。然而,近年来北京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快速崛起的优势,并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地外溢到河北省,相反,北京大量的科技成果却在千里之外的江浙沿海地区开花结果,有力助推着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目前北京中关村每年对外技术交易额达4000 多亿元,其中京津冀地区占比仅4% 左右,而剩余96% 成交额背后的大部分高新技术都在江浙、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实现了产业化。具体到河北,只占中关村每年对外技术交易额1.2% 的比例。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现状分析

“十一五”以来,北京逐渐形成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和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以下简称“六高”)。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6 年1 ~ 11 月,“六高”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实现收入19144.1 亿元,占全市科技型企业收入合计的76.8% ;在利润方面,“六高”实现利润2621.9 亿元,占全市科技型企业利润总额的82.5%。

在“六高”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全国高新科技园区统计,中关村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经济总量、科研经费投入等指标均位居全国高新区之首。2016 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4.6 万亿元。同时,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技术收入7580.4 亿元,技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11 年的14.5% 升至2016 年的16.5%。从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看, 2016 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申请PCT 专利3187 件,占全市PCT 专利申请的47.9%。

北京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以及科技创新能力,以下这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6 年北京市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479.8 亿元,占地区GDP 的5.94%。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189129 件和100578 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74965 项, 增长3.7%;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940.8 亿元, 增长14.1%。

据河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 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31827.9 亿元,比上年增长6.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7%。

2016 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6% ;钢铁工业增加值下降0.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5.5% ;石化工业增加值增长4.9%; 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5.4% ;建材工业增加值增长3.2% ;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3.2% ;纺织服装业增加值增长6.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4%。

再看河北省的科技研发投入状况和创新能力。2016 年河北省全年研究与发展(R&D) 经费支出400 亿元, 比上年增长13.6%,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26%,比上年提高0.08 个百分点。专利申请受理量54838 件,授权量31826 件。

对比后不难发现,以中关村示范区为代表的北京市科技创新能力强,科技成果多,而以钢铁、水泥、煤炭、化工等重工业来支撑经济发展的河北省,在“转方式、调结构”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主旋律的背景下,对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客观现实是北京并没有多少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在河北实现产业化,具体原因可以从供需两端来看。

原因盘点

从科技成果的供应端(北京)来看, 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北京很多科技成果转化的成熟度不够。聚集了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北京科技成果固然非常丰富,但很多科技成果成熟度并不高,转化起来非常难。因为这些科技成果并不是为了转化落地开发的,而是为了国家某个专项开发的, 这种开发机制造成了很多科研成果有产业化的应用前景,但距离产业化落地还非常遥远。通俗来讲,科技成果转化的“种子” 本身不熟。

二是科技成果需要有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北京有不少所谓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但大部分机构都只做浅层次、撮合交易式、碎片式或者线上的服务,其实这远远不够,多数科技成果并不是简单的技术交易就能实现落地,而是需要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系统化、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来做全过程的服务。简单来说,目前北京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还有差距。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整合科技资源的杠杆去撬动,寻找资本去驱动。目前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多数是简单的技术交易, 但客观来讲,大部分科技成果都不是这种直接交易可以成功落地的。需求方买回去不一定能成功落地,其实差的正是资源整合和配置,以及资本驱动的条件。

当然,不仅是供应端存在问题,从需求端(河北)来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河北的产业需求与江浙完全不同。河北经济的支柱产业基本都是以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还包括一些中低端的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决定科技成果转化不是简单的技术交易就能实现的,传统的重工业的转型升级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配置大量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河北省近几年要强行削减6000 万吨钢铁产能、6000 万吨水泥产能和400 万平米平板玻璃产能。这些重工业产能削减之后,需要新业态来支撑经济增长,所以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特别强烈,但这不是简单的技术交易就能完成的。

二是整个北方地区的产业文化跟江浙不一样,河北也不例外。江浙地区的产业文化完全是市场化和商业化的,追求的是产业周期短、赚钱快、盈利能力强,当地的企业家总想用最小的投入在最短的周期内赚最多的钱。而由于河北的产业以重资产投资、长周期收回为主,一个厂建设几年, 收回投资又用很多年,这样的产业赚的是长线的钱。现在河北的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但转型升级谈何容易?这种产业文化就养成了河北企业家相对保守的性格,不求快求新,不太会像江浙企业一样,完全靠商业嗅觉快速捕捉赚钱的机会。

三是河北的产业环境相对不好。由于各级政府和产业园区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 相对保守,对引入高科技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自然就不够。要转型升级的是重工业, 需要创新驱动和配置资源的门槛很高,没有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根本不行。本来河北各地政府应该比江浙地区支持力度大才对, 但实际并不如江浙地区。

四是河北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不足。每年河北科研投入占GDP 的比例是硬指标, 跟全国的差距比较大。以石家庄为例,在全国60 多个大中城市中,石家庄科研投入占比排到40 多名。当然这与当地的财力有很大关系。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京冀两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现状,为了推动北京丰富科技成果在河北省实现产业化落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首先,河北要加快搭建面向中关村的科技资源在河北落地的服务平台。支持跨北京和河北的创新科技资源平台建设,目标是让中关村的科技成果在河北落地。不要立足于抓北京疏解中低端产能的机会, 到北京招商引资,要引入一些北京的高新科技进行产业化落地。

其次是河北要从战略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各级政府和产业园区要把科技创新驱动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能力, 而且是核心驱动力。

第三是河北必须能够瞄准一些重点产业进行创新驱动的重点突破。因为河北的财力有限,想面面俱到、全面开花不行, 可以集中财力和资源重点做几个引领产业项目,树立起几个标杆性的创新驱动产业项目。

最后,河北省在创新驱动过程中,要加快人才培养。不管财力多大,不管政策到不到位,要做事情就得有人干,这就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前沿科技视野的人才,让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市场化意识和商业嗅觉。


作者单位:北京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


更多版权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发表之文字、图片等,版权归《高科技与产业化》编辑部所有。授权合作请联系hitech@mail.las.ac.cn

内容请订阅《高科技与产业化》杂志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100190)
电话:010-82627674

传真:010-86267674
邮箱:hitech@mail.las.ac.cn

网址:http://www.hitech.ac.cn

全年12期,58元/期,全年订价696元

邮发代号:82-741

刊号:ISSN1006-222X CN11-3556/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