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入榜僵尸企业比例最低地区 “三煤一钢”安钢率先扭亏转盈
投实君按:“安钢不容易!为了减亏减负,公司上下采用了各种办法降本增效。例如:
1:大幅度削减临时工,全员参加义务劳动。
2:多渠道询价比价,交叉采购原料。
3:三产剥离,联合开发,盘活资产。
……
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盈利是建立在不裁员,少降薪的基础上。”
7月29日,安阳钢铁公布2016年上半年财报: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2.75%,净利润9440.82万元,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安阳钢铁均按照规定时间兑付公司债利息,所有银行贷款均按时偿还,未发生逾期偿付本息的情况。关注投实回复“安阳钢铁”收看《安阳钢铁半年报:净利9441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
投实粉丝旋即点赞,发来上述评论。
投实君想加上第四条原因,4:钢价终于上涨了!
公开披露显示,年初以来30个城市地产累计同比销售增速33.4%。直接后果是——国内工业品中钢铁、水泥、煤炭均出现上涨,尽管同期海外大宗品普遍下跌,果然房地产才能救经济吗?
7月10日,河南省国资委国企改革指导组入驻“三煤一钢”,通过在企业实地调研,理顺企业产权关系,为实行混合所有制和引进民间资本作准备。点击标题收看《国企改革指导组入驻“三煤一钢”总体方案8月上报》
7月27日,河南国资委公布《上半年省管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河南能源化工集团、平煤集团、郑煤集团已逐步实现扭亏转盈,安钢集团已整体实现扭亏转盈。
《报告》显示:安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95亿元,利润8126万元;河南能化实现产销平衡,高附加值产品销售比率较计划指标提高7.68%;平煤集团焦炭产业构建形成“统一结算、集中购销”新格局,产能利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亿元;郑煤集团7家矿井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848万元。
同样,神火股份、中孚实业也传来中报“好消息“,最根本的原因依然是,铝价上涨。
7月29日,中孚实业发布2016年半年度报告,2016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公司净利润为1.45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上年同期公司亏损7535.38万元。2016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1.33亿元,同比增长61.29%,主要为本期铝产品销售收入和贸易收入增加所致。
7月14日,神火股份发布2016年半年度业绩预盈公告,2016年1-6月,公司预计实现净利润6.3亿-6.6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88亿元。4月份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所处煤炭、电解铝行业出现回暖,特别是铝产品价格持续回升,公司铝产品价格第二季度环比第一季度增长12.51%。
“三煤“的半年报也将于下个月公布,投实君与您一同关注。
然而,如此“振奋人心“的业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依然让人有一丝隐忧。
如此依赖于房地产的产业,在房地产“暴动“的背景下,”去产能“还能进行下去吗?结构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会不会再一次搁置?“去库存“,会不会又形成下一轮的”库存“?
7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目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仍然是我们绕不开、躲不过,必须全力啃下的‘硬骨头’。
“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是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的基础性改革。要通过深化改革,大幅提高国企投入产出效率,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和利率传导机制,激发民间投资热情,降低杠杆率,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同日,国内第一份全面研究僵尸企业的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发布。
僵尸企业都在哪儿?这份报告从年龄、行业、地区、所有制、规模等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
根据报告,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最高;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9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9.14%)、化学纤维制造业(19.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00%)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4.46%)这五个行业成为僵尸企业聚集的重灾区。而河南位于2005-2013年僵尸企业比例最低地区的第二名(4.23%),高于第一名西藏(3.61%),略低于第三名山东(4.29%)。
僵尸企业聚集的钢铁、煤炭、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在河南的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河南能源原材料行业的巨擘则多为大型国有工业, “三煤一钢”的资产、营业收入已分别达到省管企业的52.2%、82.2%。治理僵尸企业,去产能去库存,于河南,或许是推动国企改革和经济转型的契机。
人大报告:僵尸企业都在哪?
来源:聂辉华等|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现有的关于中国僵尸企业的研究几乎都使用了上市公司数据。相比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具有数据新、指标全、行业覆盖面广等优势。然而,上市公司对于中国全体企业来说代表性较弱,因此并不适合用来研究中国的僵尸企业问题。
首先,相比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能够上市的企业都是资质相对良好、管理相对规范、盈利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以2013年为例,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率为18.35%,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却只有5.51%。因此,使用上市公司数据来研究中国的僵尸企业问题就可能低估僵尸企业的比例。
其次,相比于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上市公司的规模一般比较大。以2013年为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平均总资产为8029.40万元,95%的企业总资产都在3.01亿元以下;而上市公司的平均总资产为466.90亿元,95%的企业总资产都在3.95亿元以上。因此从规模上来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并不能代表中国大部分企业。
最后,由于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比例很高,并且大部分企业都有国资背景,因此使用上市公司数据来研究中国的僵尸企业问题面临着严重的所有制代表不足问题。以2013年为例,上市公司中约有35%的企业为国有或集体企业,而工业企业数据库中这一比例只有2.75%。
由于上市公司数据的代表性较差,在本报告将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来分析中国的制造业僵尸企业问题。
本报告所用到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包含了1998-2013年全部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约占中国工业企业总销售额的90%,因此具有良好的代表性。首先,我们参考Brandt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跨期匹配。简单来说,我们先根据法人代码和企业名称对企业进行交叉匹配,未能匹配上的样本再根据“地址代码+法人代表姓名”和“地址代码+电话号码+开业年份”进一步匹配。其次,我们参照聂辉华等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例如,删除关键变量异常或缺失的观测值。此外,由于数据真实性可能存在问题,谨慎起见,我们暂时没有使用2010年的数据,并把2009年和2011年看作是两个连续的年份。最后,我们得到了1998-2013年间(2010年除外)由792267个企业、3636479个观测值组成的一个面板数据集。
(一)分年份统计
图1、图2分别描绘了利用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所做的分年份僵尸企业统计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2001年开始,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数量一直持续上升,并在2013年左右达到高峰(约410家);2010年之后僵尸企业的数量基本稳定,2013年以来甚至有所下降。然而,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比例一直比较稳定,2003年之后一直在13%左右波动,2013年以来比例有所下降。
图1 分年份僵尸企业统计图(上市公司)
由于2004年之后国有经济进行了战略性调整,并且国企改革暂告一个段落。因此我们在本报告中以2004年为界,将全部样本分为两个样本期进行比较分析。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0-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一直很高,均值为17.09%。僵尸企业数量的高峰出现在2000年,超过4万家规模以上企业是僵尸企业,占当年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高达约27%。随着国企改革的进行,僵尸企业数量和比例都有所下降。2005-2013年间,僵尸企业的比例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均值为7.51%。值得关注的是,2012年以后,僵尸企业数量和比例均大幅回升,这与近两年来官方、媒体所强调的僵尸企业问题是一致的。
图2 分年份僵尸企业统计图(工业企业数据库)
有趣的是,上市公司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僵尸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比例上看,其走势都有很大差别。我们认为,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上市公司严重的样本选择问题所造成的。从图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中僵尸企业的比例一直比较稳定。一方面,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量从2000年的1200家左右增加到2015年的2800家左右;另一方面,能够在A股上市的企业都是资质相对较好、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因此上市公司僵尸企业数量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当是上市公司数量的持续大幅上升,上市公司僵尸企业的情况变化也并不能代表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反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无论是僵尸企业数量还是僵尸企业比例都在2000-2013年间有较大的波动,并且波动趋势与总体宏观经济形势和国企改革政策比较一致。因此,我们认为不能用上市公司僵尸企业的情况来推测、判断中国目前面临的僵尸企业问题总体状况,更遑论以此为依据提出政策建议。
为了直观看出三种不同的僵尸企业识别标准带来的差异,并对僵尸企业的比例进行比较全面的估计,我们在图3中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描述了三种方法估计的2000-2013年中国制造业的僵尸企业比例。图3显示,如果按照CHK标准,中国制造业的僵尸企业比例每年都高达20%以上,最高时甚至超过了45%。这显然是因为CHK标准没有考虑到中国的产业政策,政府和银行对很多企业进行了贴息贷款和补助,因此导致很多正常的企业被误判为僵尸企业。而如果按照官方标准,2007-2013年僵尸企业的比例均不到5%,甚至一度低至2%。如果实情如此,则根本不必担心僵尸企业问题。按人大国发院标准,估计最近十年僵尸企业比例不超过10%。人大国发院标准刚好介于官方标准和CHK标准之间,并且在数值上更接近于官方标准。如果说,按官方标准估计的僵尸企业比例是底线的话,那么按CHK标准估计的僵尸比例就是上限,而人大国发院标准则是两者的折中,因此更为稳重。
图3 三种标准估计的僵尸企业比例
从图2、图3来看,总体上中国制造业僵尸企业的比例是在逐渐下降的,更重要的是最严重的形势已经过去了。虽然这几年关于僵尸企业的文件、媒体报道非常密集,但是历史地看,其严峻形势远不如1998年的三年国企脱困时期。根据官方数据,1999年全部国有企业20.7万户中,亏损企业11.18万户,亏损面达53.9%,亏损国有企业户数高达半数以上(“国有企业经营效益”课题组,2000)。1998-1999年全国国有企业共发生下岗职工2428万人,其中1998年为1254万人,1999年为1174万人。2000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57万人。
(二)分行业统计
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分行业僵尸企业统计情况,这里采用的是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 4754-2002)。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5.9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9.14%)、化学纤维制造业(19.1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5.00%)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4.46%)。僵尸企业比例最低的五个行业是:其他采矿业(0.0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3.37%)、非金属矿采选业(3.66%)、烟草制造业(4.10%)和农副食品加工业(4.92%)。
考虑到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只覆盖了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内的工业企业,从行业覆盖度上对中国企业的整体情况体现力不足。因此,我们提供了使用2013年上市公司数据得到的分行业僵尸企业统计表(采用“申万行业分类标准”)。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行业分别是:钢铁(51.43%)、房地产(44.53%)、建筑装饰(31.76%)、商业贸易(28.89%)和综合类(21.95%)。僵尸企业比例最低的五个行业是:银行(0.00%)、传媒(4.12%)、非银金融(4.65%)、计算机(5.23%)和休闲服务(5.88%)。
(三)分地区统计
中国各地区僵尸企业数量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例如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僵尸企业数量最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省份,例如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僵尸企业数量较少。我们发现,2000-2004年僵尸企业的数量分布与2005-2013年僵尸企业的数量分布几乎一致。
中国各地区僵尸企业占全部企业的比例则与僵尸企业的数量分布很不一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南部地区僵尸企业比例比较低,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僵尸企业比例较高。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虽然僵尸企业数量多,但是由于基数大,僵尸企业的问题并不严重;问题真正严重的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这些地区本来经济底子差、增速低、产业结构往往较为单一,如今又被僵尸企业所拖累,清理僵尸企业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僵尸企业比例的分布在2000-2004年和2005-2013年这两个时间段内差别比较大。中部和西南地区的僵尸比例在下降,而西部地区的僵尸比例有所上升。
2000-2004年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地区是云南(35.57%)、陕西(33.74%)、广西(28.95%)、新疆(27.91%)、宁夏(27.72%),僵尸企业比例最低的五个地区是西藏(4%)、浙江(9.6%)、福建(10.63%)、广东(11%)、天津(12.38%)。2005-2013年僵尸企业比例最高的五个地区是宁夏(17.06%)、山西(15.31%)、甘肃(15.09%)、云南(14.80%)、北京(13.95%),僵尸企业比例最低的五个地区是西藏(3.61%)、河南(4.23%)、山东(4.29%)、湖南(4.44%)、福建(4.68%)。
(四)分所有制统计
按照企业的注册类型,我们把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企业分为三种所有制:国有和集体企业、民营企业、港澳台及外商企业。这三类所有制企业的僵尸企业情况如图5所示。无论是2004年以前还是2004年以后,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都最高,而民营企业和港澳台及外商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相近,远低于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的比例。
图5 分所有制僵尸企业统计图
(五)分规模统计
根据国家统计局在2003年和2011年发布的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方法,我们把数据库中的企业划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三类。这三种规模企业中存在的僵尸企业情况如图6所示。其中,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僵尸企业比例最高,但由于基数比较小,大部分僵尸企业还是小型企业。
图6 分规模僵尸企业统计图
(六)分年龄统计
我们把所有样本企业按照年龄分为三组:1-5年、6-30年、30年以上。使用2013年的数据,分年龄的僵尸企业统计情况如图7所示。随着企业年龄的增长,僵尸企业的比例越来越高。成立1-5年的企业中,只有约3%的企业是僵尸企业;而在成立超过三十年的“老”企业中,约有23%的企业都是僵尸企业。这暗示了,很多僵尸企业都是老企业,再加上国企身份、规模大,势必给处置僵尸企业带来诸多挑战。
图7 分年龄僵尸企业统计图(2013年)
(七)重点行业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了4万亿刺激计划,通过政府投资、扩大信贷、增发货币和债券等多种手段,重点支持了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医疗卫生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与此有关,相关行业在最近几年也成为产能过剩的重点领域。下面,我们以煤炭、钢铁、水泥、玻璃、建筑机械和医药制造业为例进行简单的描述。其中,价格指数采用的是该年该行业的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基年2001年=100)。
1、煤炭行业
2、钢铁行业
3、水泥行业
图10 水泥行业
4、玻璃行业
图11 玻璃行业
5、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行业
图12 建筑机械行业
6、医药制造业
图13 医药制造行业
上面这些重点行业的僵尸企业比例描述告诉我们什么呢?第一,煤炭和钢铁行业的僵尸比例与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有关,前者与产煤区的分布高度一致,后者主要与东部临海省份有关。第二,价格指数与僵尸企业比例负相关。第三,以上行业在2008-2009年的僵尸比例降至最低,随后比例开始提高。
本文摘编自人民大学国发院报告《中国僵尸企业研究报告——现状、原因和对策》,项目组成员还有人大国发院研究员江艇、人大经济学院博士生张雨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方明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马上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