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 《古文字与语文教育》研究概述
点击蓝字关注
RenWenWanXiang
古文字与语文教育
甲骨文已经发现120多年。甲骨文的发现,对古文字研究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相关领域如历史、哲学等研究也会产生一定促进作用。但对一般大众来说,甲骨文等古文字还是一个高深莫测的神秘领域,其研究成果只有专业人士能够看懂,只能封存在学术象牙塔中,可望而不可即。
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拥有巨大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汉字形体所蕴含的创造智慧和历史文化信息对现代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价值,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素材和案例。使古汉字在现代语文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研究领域可以分为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研究现状阐述如下。
本体研究
一、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
自甲骨文发现至今120多年来,在几代学人的辛勤努力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成果日益丰富完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古文字考释、甲骨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期、商代史研究以及数字化等。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是古文字的收集与整理,字形考释与构意说解等成果。
古文字的收集整理成果主要有《甲骨文合集》《新甲骨文编》《殷周金文集成》《新金文编》《战国文字编》等断代古文字汇编,还有《古文字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等通史性的古文字汇编,这些字编是本书提取字形的主要依据和参考。
汉字构意说解成果非常丰富。《说文解字》把汉字分为540部,以部首字为统领,对9353个汉字逐个进行说解,揭示了汉字形体与音义之间的关系,说明了汉字系统的结构规律,为字理教学提供了典型而系统的材料。
(《说文解字系传》及
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版本《说文解字》)
同样,《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集释》《甲骨文字诂林》《甲骨文常用字字典》《金文诂林》《金文常用字典》《战国古文字典》等断代性质的工具书,《古文字诂林》《汉语大字典》等具有通史性质的大型工具书,都对汉字构意进行说解。这些工具书不仅为字词教学提供依据,还为进一步研究汉字创造智慧、词汇隐含义素以及汉字文化等提供线索,是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成果在现代教育中应用的重要基础。不同工具书对于古文字形与现代汉字的对应关系、字形构意说解还有一些分歧,对于有分歧的观点,本书择善而从,即采用符合汉字系统、历史文化以及逻辑真实的观点,对于难定正误的汉字形体及其构意说解,本书尽量回避。
二、造字智慧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5):“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把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都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我们民族一个重要的智慧体现就是创造了极具表现力和生命力的汉字,然而,对造字智慧进行阐释和研究的成果非常少。
王作新的《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对汉字创造中体现的意象思维进行阐释,分析它不同于逻辑思维的特点,指出意象思维是一种有助于创造的思维方式。孔刃非的《汉字创造心理学》从心理学、人类文化学、哲学与全息学等角度研究了“汉字创造”所需要的“文化平台”和“心理特征”,对汉字创造的性质、特征与各种技巧进行了系统论证。姚淦铭的《汉字文化思维》对汉字形体所体现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解读,阐释了中国人“以字为本”,对汉字的“以形为本”和“内存思维”方式进行了解读,阐释了其中蕴含的创造智慧。詹绪佐、朱良志的《汉字与中国文化教程》其中一讲是“汉字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分析了汉字形体所体现的直观认知方式,分析了其中蕴含的朴素辩证与具象思维模式。孙雍长的《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根据汉字构形的心智特征,归纳出“绘画象物”“烘托显物”“标记指物”“借形寓意”“符号示意”“比形象事”“合字会意”“加注意符”“加注声符”“音义合成”十种汉字构形的思维模式。这些论文论著大都针对整个汉字系统所体现的总体思维特征进行阐释,这对本课题分析汉字创造智慧具有一定启发和指导意义。
由于这些著作侧重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分析和总体概括,很难直接融入汉字教学,所以,要把汉字造字智慧应用到汉字教学中,还要对常用字的创造智慧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一线教师在汉字教学中直接“拿来”应用。
应用研究
一、在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部分:字词教学,诗文炼字赏析,创造性思维训练,传统文化熏陶等。
识字教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当然也有过一些偏颇。从启蒙识字教材看,早期的识字教学主要是把常用字编成灵活多样的韵语,使之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和记忆。这种通过具体语境把识字与文化学习融为一体的识字方法延续了几千年,不管是最早的《史籀篇》,还是被概括为“三仓”的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爰历篇》和胡毋敬的《博学篇》,还是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和南北朝时梁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以及后来的《百家姓》《三字经》等,这些识字教材都是韵语形式,内容广博,目的是让儿童在背诵中逐渐掌握所用汉字和相关文化知识。
与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成果关系最为密切的识字教学法是字理教学。字理教学是一种利用汉字特点和结构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科学方法。字理教学法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被有识之士提出,陈独秀的《小学识字教本》(未完成)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在这本书的《自叙》中说:“昔之塾师课童,授徒而不释义,盲诵如习符咒,学童苦之。今之学校诵书释义矣,而识字仍如习符咒,且盲记漫无统纪之符咒至二三千字,其戕贼学童之脑力为何如耶!即使中学初级生,犹以记字之繁难,累及学习国文,多耗日力,其他科目,咸受其损,此中小学习国文识国字之法亟待改良,不可一日缓矣。”指出了“漫无统纪”学习汉字的危害,指出汉字难学并不是汉字固有的属性,而是教学方法问题;如果认识正确,方法得当,就可化难为易,提高汉字识字效率。他主张遵循汉字的特点和汉字系统结构的内在规律进行字理教学,用字根法、字原法、理据法来代替一般的机械识记法,以提高学习兴趣、帮助记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
近年来,字理教学得到越来越多教学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认同,王宁先生根据汉字规律和教学特点,提出“汉字教学不但要注重教法,更要注重学理,也就是要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接受科学汉字学的指导”。从理论高度阐述了字理教学的科学原理,提倡“用科学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有规律的思维训练为前提去探索如何生动活泼地教学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用更高的境界去看待汉字教学的意义,规定汉字教学的目标,汉字教学才可以真正承担‘教育的基石’这个重要的任务”。
随着古文字研究成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甲骨文等古文字逐渐走入中小学课本和教辅材料中,目前王宁先生领衔的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开发的“汉字全息资源应用系统”正式上线,为中小学字理学习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为教师利用甲骨文等古文字进行字理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在诗文炼字赏析中的应用研究
利用汉字进行诗文炼字赏析的相关研究,目前主要是本课题负责人张素凤的部分成果,专著《说字解诗》以23组具有近义关系的46个字为主线,通过字形构意抽绎出词语的隐含义素,并通过隐含义素显性化辨析近义词,以隐含义素为抓手,对相关诗词炼字之妙和思想内涵进行解析,为诗词赏析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此外还有一些相关论文,如《谈字理分析在课文解析中的应用》从题眼字、文眼字、修辞用字三个角度总体阐述古文字构意在课文解析中的作用和价值。《汉字构意在古诗赏析中的应用价值——以小学一年级课文〈小池〉为例》对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小池》进行了解析,具体说明了汉字构意在诗词解析中的应用方法。此外,金文伟的《〈伯牙绝弦〉字词的科学解析——古诗文课的“科学识字”之一》利用“绝”的甲骨文构意解析“绝”在课文中的意义,并进一步阐释了《伯牙绝弦》的思想内涵。李岐在《解字析词——字理解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第四章专门探讨字理解析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虽未涉及古文构意,但其从字词入手进行阅读分析的方法对本课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在创造性思维训练中
的应用研究
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探究如何利用汉字创造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利用汉字创造智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是以具体字的创造方法为素材和案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抽象、联想、想象、判断、选择等思维方法。目前尚未发现相关研究成果。
第二是用造字方法和造字智慧启发学生布局谋篇的作文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詹绪佐、朱良志的《汉字与中国文学的意象创造特征》,文章揭示了汉字与文学意象之间的联系,该文指出“汉字中实际上也存在一个意象结构,每一个字均有意象两极,意是表达的概念,象是具体的符号”。
“汉字创造中深埋着一种借物写心的比喻创造原则”“汉字是现今唯一还在使用的‘诗性文字’,它是一种具象符号,具象符号不指谓世界,而显示世界。显示世界就是将客观世界直接移入到符号世界中,不去割裂自然的内在生命,不是用一小打人为的符码去规范组合宇宙,而是力求保护自然生命的完满性和原初形态,让生命自身去自然的呈露”。
这些论述对本书深入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功能之一——造字智慧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无疑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
四、在传统文化熏陶等方面
的应用研究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语文,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
汉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把汉字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这样不仅使汉字教学课堂更加丰富、有趣,同时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也会使学生逐渐受到民族历史文化的熏染,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得以传承和延续。
李运富的《汉字教育的泛文化意识》强调语文教育应该担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重担,强调汉字教育应有“文化意识”。大量相关论文说明,已有很多教师在实践中体会到识字教学与汉字文化信息融合的必要性,也从侧面证明了本课题的可行性。但是,这些文章对于汉字文化信息的说解大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有些说法还非常牵强,缺乏科学性;但足以证明识字教学中融进文化信息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识字教学与文化的融合方式还有进一步探索和提升的空间。
总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都停留在学术象牙塔内,与语文教育实践结合得还很不够,其在语文教育中的许多功能还有待开发。本课题的目标就是在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语文教育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古文字研究成果“拿来”为语文教育服务。
内容简介
古文字与语文教育
张素凤 著
2020年12月出版
定价:78.00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978-7-5201-7114-4
本书以古文字为依据,通过汉字构意揭示汉字的语用规律,为字词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深入挖掘汉字形体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探索传统文化教育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解析汉字形体中蕴含的独特创造智慧,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供素材,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解析汉字构形表现词义的方法和技巧,启发学生作文构思方法与写作技巧;利用汉字构意揭示语词的隐含义,使诗文炼字之妙不仅可以意会、言传,还有规律可循和可操作性,开辟了诗文赏析新途径。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说出你印象最深刻有关语文课的记忆,
留言点赞数量最高的读者(截至2月28日24点)
将获赠本书一本~
SSAP
扫码了解古文字的博大精深!
策划:佟 譞
编辑:蒋枚君
审校:李建廷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