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显龙道歉了,新加坡终究不该是“李家坡” | 新京报快评

2017-06-20 任南岭 新京报评论

“家长式统治”有其时代价值,是新加坡战后经济奇迹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一原则的弊端,在“李家风云”高潮迭起的冲击之下展露无遗。


▲6月19日晚7时30分,李显龙在社交媒体Facebook并发布视频公开向国民道歉。


文/任南岭


最近几年,新加坡可谓风波不断。这不,发酵于去年的“李家风云”近期达到了一个新高潮,并给新加坡国家声誉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19日晚7时30分发表声明,就李家纠纷一事,向新加坡全体国人道歉,并表示接受国会提问。

 

“李家风云”丢了新加坡的脸


一部李家内部纠纷能给新加坡造成如此伤害,跟李家自新加坡建国以来长期作为第一家族休戚相关。这让我想起一个常被一些网友拿来调侃新加坡的词语——“李家坡”。


我并不认同这个名词,新加坡不是“李家坡”,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李家在新加坡有着特殊的影响力与政治地位。如今,受“李家风云”的冲击,新加坡该着眼于未来,就李家如今在新加坡独特的影响力和地位进行反思。


作为新加坡的第一家族,李家的点点滴滴自新加坡立国以来,就一直颇受新加坡内外的关注。如今,在李光耀去世后,李家兄妹三人更是兄妹(弟)“反目”、姑嫂“成仇”,而表面上触发李家三兄妹矛盾的,正是李光耀欧思礼路38号的故居。


李家三兄妹“梁子”早就结下,只不过碍于李光耀的威严,被暂时遮住。李光耀去世后,其久存的矛盾便因区区一栋房子迅速激化并公之于众。


▲左至右分别为李显扬、李显龙和李玮玲


但不同于一般家庭,新加坡“李家风云”在丑事外扬后不但成为各界饭后谈资,且大大地丢了新加坡的脸,也深深地伤害了新加坡人民。


“家长式统治”是祸根


新加坡的政治具有非常明显的“一体多面”色彩,其在强调民主、法制的同时,也深受“家长式统治”的影响。“家长式统治”是李光耀在新加坡独立后逐步确立起来的原则,而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该原则在新加坡政治发展中的影响。


我们熟知李光耀为新加坡确立的“大国平衡”与“毒虾”对外交往原则,这些使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能够在地区与国际舞台上一再唱出“小国大外交”的大戏。而在内政方面,新加坡的经济奇迹同样得益于李光耀所确立的原则,除了“家长式统治”,还有“唯才是用”。正如英国媒体评价的,新加坡能从一个缺乏自然资源、民族分歧严重的落后热带港口发展为一个光彩夺目的第一世界大都市,正是得益于李光耀对这两条原则的强调与践行。


新加坡浓厚的“家长式统治”政治生态,也由此形成。如今,李光耀虽已仙逝,他塑造的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家长式统治”生态却并没完全消逝。


但随着“李家风云”新的高潮的到来,“家长式统治”原则问题也在彰显:其一,李家“家事”外溢“国事化”,深深伤害了新加坡国人的感情;其二,李玮玲和李显扬指责中的其中一条,就认为李显龙利用职权影响部长级委员会(该委员会目前由新加坡副总理张志贤领导)的政治决策,这也是人民党等其他反对党指责的焦点;其三,李显龙夫人何晶在政府中没官方职位,政治影响力却很大。


具体的问题还有待调查,可这已引起新加坡反对党和部分民众的反思,甚而有反对派力量发声明呼吁李显龙“采取决定性举措放弃威权统治和将新加坡引向民主之路,否则他当总理的余下任期将麻烦不断”。


不可否认,“家长式统治”有其时代价值,是新加坡战后经济奇迹实现的一项重要因素。但这一原则的弊端,在“李家风云”高潮迭起的冲击之下展露无遗。它在成为新加坡国人茶余谈资的同时,或许也正在使更多的新加坡人重新思考新加坡政治发展的未来。


李家对新加坡的历史性贡献,不会被遗忘,也值得新加坡人继续铭记。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加坡就该是“李家坡”。


编辑:与归  实习生: 魏显勇 王琳  校对:陆爱英


推荐阅读:

面对激烈的成品油价格战,一向高冷的中石化、中石油也hold不住了

“状元笔记”成为网购热卖商品:不过是反常识的“应试经济”

从北大保安到CEO,悟空单车的故事讲错了

早日让北京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丨新京报社论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