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将“格斗孤儿”送回家,未必是最优方案 | 新京报快评

2017-08-08 王言虎 新京报评论


相关部门不能简单地一刀切,而应该综合考虑“格斗孤儿”、监护人以及俱乐部的情况,找出最优解决方案。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343haiwf&width=500&height=375&auto=0新京报《局面》专访“格斗孤儿”的视频


文/王言虎


7月底,“格斗孤儿”事件被曝出后,引发社会巨大关注。成都市教育、民政、公安部门介入调查,凉山州教育局也赶赴成都,安排孩子重返校园。要不要将孩子接回去,舆论词锋往来,未有定论。


今日新京报《局面》推出专访“格斗孤儿”的视频,两名“格斗孤儿”小伍与小杰都表示不想回去,“我不走,我回去也会再跑回来!”


在格斗俱乐部训练、生活到底怎么样,“格斗孤儿”如鱼饮水,当然也最清楚。俱乐部或许会撒谎,但孩子的眼神与表情不会。在《局面》的采访中,小伍与小杰提到老家凉山的时候,一直隐忍着,但悲伤的眼泪终究还是决了堤;而提到在格斗俱乐部的生活时,他们却意志坚定:一定要留在恩波俱乐部。


▲格斗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当“格斗孤儿”表态要留在格斗俱乐部的时候,凉山州教育局是否还一定要将他们送回凉山,接受教育?


该如何安置这些“格斗孤儿”?这个问题的解题思路关键其实就在于,“格斗孤儿”的出路才是核心。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接受良好的教育,才是需要解决的根本目标。其余的考量,当以此为基础。另外,“格斗孤儿”是事件的主角,他们有权利为自己发声,诉求应该被充分倾听,而不能因为他们是未成年人,就成了事件解决的局外人;他们是表达的主体,而不是被表达的对象。


所以,解决“格斗孤儿”的困境时,涉事地方政府不能为了平息舆论,或是教条化办事,就一刀切地把所有孩子接回老家。那种不分具体情由与不考虑“格斗孤儿”意愿的做法,未必是“格斗孤儿”最好的成长道路。


在《局面》的采访中,我们发现了“格斗孤儿”与格斗俱乐部的更多信息:他们的日常并不是被困在笼子里打比赛,他们并不是被俱乐部奴役的孩童,他们每天晚上还有两个小时的文化课。训练之余,同样接受文化教育。这样的培养体系,其实跟一些正规武校大体相似。


“格斗孤儿”的故事足够悲伤,不止地方政府,每个关注他们的人都希望他们能过上好的生活。所以,眼下的救助也该结合具体情境,考虑“格斗孤儿”自身意愿。


如果他们回家后情况只会变得更糟糕,那就没必要非得将他们送回老家,若他们愿意,作为流入地的成都,也该依照国家层面明确的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问题“以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的原则,给他们妥善安置;而涉事俱乐部和孤儿家乡政府也担起责任,协同解决该问题。


说到底,在帮助“格斗孤儿”的时候,相关部门应该不能简单地一刀切,综合考虑“格斗孤儿”、监护人以及俱乐部的情况,找出以孩子权益为本的最优解决方案。


编辑:与归   实习生:纯洁  吴敏   校对:王心


推荐阅读:

连“巴黎”都拼错的“中国学生遴选办公室”,学校也敢合作? | 新京报快评

又有人死于传销,重拳治传销无需生命“鞭策”| 新京报快评

“非洲小朋友举牌视频”:创意广告不是法外之地 | 新京报快评

不要轻易被“寒门难再出贵子”所击倒

摆脱传销洗脑,为什么那么难

培训6岁孩子编程,这是“人工忽悠”

干部在群里索要红包,不只是“吃相难看”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