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话骂民警就要被拘留,这个错案才算纠正了一半 | 新京报快评

2017-08-15 欧阳晨雨 新京报评论

“电话骂民警就要被拘留”,这拘留是不是来得太容易了些。


文/欧阳晨雨


因酒后拨打民警手机,使用了侮辱性和威胁性语言,家住贵州台江县城区的潘强,就要被县公安局拘留10天。黔东南州公安局下达纠正违法通知书后,潘强不服,起诉到镇远县法院,得到法院支持。近日,镇远县法院作出判决,台江县公安局相关处罚决定书违法。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只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情节较重的”,才能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潘强打电话骂警察,只是“点对点”的行为,并不符合“公然”的标准。尽管是当事民警故意打开手机扬声器扩大了“影响面”,也不意味着,潘强对个别人的辱骂行为已扩散到了不特定的“公众”。


如今,这起“民告官”案件,以市民的胜诉、公安局的败诉告终,固然是法律正义的体现,值得赞许。但对“电话骂民警被拘留”事件的反思和追责,还不能画上句号。


对当事人处以行政拘留,限制人身自由,是一种相对严厉的处罚措施,仅次于刑罚,其适用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定,决不允许肆意滥用。作为公民,电话辱骂警察,固然是一种错误行为,但还没有达到被拘留的程度。


试想,如果是普通民众,彼此之间发生矛盾摩擦,一方在电话中对另一方破口大骂,措辞也多有不雅,被骂者能享受这种“执法护航”的“特殊待遇”吗?在现实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形,恐怕拨打110,也是不会处警的。


令人遗憾的是,当地公安部门在此事“处理”上,太过于“雷厉风行”,前晚骂人,次日即下达处罚决定书。姑且不说违法事实的认定、法律适用是否正确,仅从之前黔东南州公安局下达的纠正违法通知书看,处罚决定书还存在案件名称不规范、行政处罚决定书字号编写错误、复议机关适用错误等“低级”差错。


如此匆忙草率、错漏百出的行政处罚,就像是路人被人激怒后挥出的一阵乱拳,难以置信这就是执法机关的法治水平。


不可否认,警察的身份有别于普通民众,但现行法律并未规定,这个群体一旦受到了非公然的侮辱,就应当施以当事人行政处罚,以儆效尤。排除了警察的身份因素,这就是一起再普通不过的民众日常纠纷,并不是什么执法模糊地带——“电话骂架不违法”是基本道理。


该案当中,有关人员草率下达处罚决定书的做法,用意过于明显。而一旦行政权力违法介入,明知不合法而强行执法,就带来了徇私报复之嫌。


因此,当行政诉讼的尘埃落定后,相关职能部门应启动对有关人员的行政追责和问责,让权力更加规范、节制。而当事人可就此向行政监察机关进行投诉,以追究其责任,通过错案追责,来遏制类似的权力张狂与执法随意化。


□欧阳晨雨(学者)

 

编辑:与归   实习生:纯洁  吴敏   校对:郭利琴


推荐阅读:

22年前的灭门案凶手竟是“知名”作家,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共享马扎”式炒作,拉低了共享经济下限

“流失教授可再造一个兰大”,还是没钱呀

次贷危机10 年:永远对市场抱有敬畏之心

以专项整治为契机铲除传销毒瘤| 新京报社论

“捆孩子拖地走”,“康复机构”如此看护自闭儿童?| 新京报快评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