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治中国》政论片有助社会凝聚法治共识 | 新京报社论

2017-08-23 社论 新京报评论



要实现依法治国,除了需要重视立法执法,还需要官员和民众,真正树立法治精神,让全社会在法治建设方面建立共识,这也是播放政论片《法治中国》的意义所在。




文/社论



近期,一部以法治为主题的政论片《法治中国》在央视播放。

    

诚如《法治中国》政论片中所提出的,“无不平之法、无法外之人、无法上之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治化”。无论是保障公民权利,还是发展市场经济,都离不开法治。对于仍然处于转型的中国,凝聚法治共识尤其重要。

    

《法治中国》共分六集, 《奉法者强》算是总论,剩下的几集《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对应的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十八大以来,中央不断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将法治确立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实也是意识到,想要实现长治久安,跳出“历史周期律”,必须奉行法治。

    

此前,中央有关部门先后组织拍摄了政论片《永远在路上》《将改革进行到底》,让大家对反腐和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

    

政论片《法治中国》全景式展现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法治进程,弘扬法治精神,凝聚社会法治共识,为更深层依法治国的实现创造舆论条件。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法律不被尊崇。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化传统中法治精神的不足,也是我们建设法治社会所面临的现实。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了新的法治进程。近年来,中国在立法、执法方面的水准不断提升,法治精神,也再度在国民内心生根发芽,成为中国推动依法治国的巨大动力。

    

不过也要看到,改革越往深入,就越难,法治进程也是如此。立法、执法方面剩下所需改革的,多数都是硬骨头,观念冲突、利益纠缠,想要冲破这些纠葛,就要争取更多民众的理解、支持。


所以,未来的司法改革,除了要继续一如既往重视立法执法,还要重视法治精神传播,让官员和民众真正树立法治精神,让全社会在法治建设方面建立共识。

    

就此而言《法治中国》这部政论片,有其独特的价值,为实现依法治国,建立良好的舆论环境。


编辑:梁适


推荐阅读:

把“慰安妇”图片做成表情包,底线呢?| 新京报快评

“留学花费百万月薪6000”,所以留学还值吗?| 新京报快评

知道“赢不了”,美国为何还不从阿富汗撤军?| 新京报快评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