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卖垃圾围城:监管标准不明确,环保治理就白扯

2017-08-26 社论 新京报评论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外卖垃圾围城。


文/社论


“外卖垃圾”几成一个专有名词,它用来指代这些年因网络外卖兴起而产生的塑料垃圾。昨日新京报报道称,外卖垃圾已有“围城”之势,而写字楼成了外卖垃圾“重灾区”。


有两个事实不容忽略:一是随着外卖行业迅速发展,外卖垃圾潜伏的生态隐患已引发担忧。二是目前市场上餐盒材质主要为PP5(聚丙烯),这类材料虽无毒害、耐高温,但其不可降解的特点引出了垃圾处理难题。



事实如此,但如何看待外卖垃圾现象仍是一个问题。前不久任志强以“外卖产生的塑料垃圾正在成倍增长”为由怒怼外卖平台,接着又有自媒体声称“中国外卖正给全球带来一场生态灾难”;在昨日报道中,一位环境史博士甚至呼吁“减少订外卖”。


由“外卖垃圾”指向订外卖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很轻松的说辞,却又是一种有些“悬浮”的判断:人们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而对外卖平台而言,的确有其倡导环保之责任,但平台并不具有执法权,更不能直接干预商家自主的选择,尤其是当这种行为并不违背法律法规之时。


一切商业的行为,合法即可。因此关于外卖垃圾,真正要追溯的仍是法律与监管。



然而,这方面真实的情形让人尴尬。新京报报道中,对于餐盒材质标准,监管部门表示,目前尚未有对外卖行业使用餐盒具体的成分标准。而对于是否为可降解环保材料、是否有利于日后处理则没有相关规定。“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就行。”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既无标准,亦无规定。即使有些相关制度,也易变成姿态性的宣示。当我们忧切地看着外卖垃圾“围城”之时,发现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



以外卖使用甚广的塑料袋为例,早在2008年国家就实施了“限塑令”,然而10年之后人们发现,“限塑令”成了“卖塑令”,不仅没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反而让消费者为之埋单。


“无毒无害,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就行。”上述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这句话,同样让人反思良久。对于食品安全和环境治理,我们的标准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不吃死人就行”的层面上;面对“470年才能降解的塑料垃圾”,我们的治理也应具备更长远的眼光与使命。


▲赵德汉台词:不能这样啊。


“年产10亿吨垃圾,世界最大垃圾生产国”不是什么美好的指标。在针对外卖垃圾的环保治理上,立法和监管都不应有过多的弹性与犹豫。检视各国对于塑料垃圾的应对,无不以立法严令禁止、执法部门严格监管为前提。舍此则难有根本治理。


这里的“监管标准”,包括从环保角度提出对外卖餐盒生产的材质与质量要求,也支持外卖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产业化,还包括明确监管者、餐饮商家、外卖平台和公众各自的责任。环保本就是一项需要政府、公众、企业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


就眼下看,可通过塑料餐盒使用量跟外卖垃圾回收成本分担正向挂钩、对使用绿色餐盒给予税收激励等方式,实现外卖垃圾的“减量”;而外卖平台如何通过平台及技术优势倡导更环保健康的消费习惯,也关乎平台自身的社会形象及责任承担。


在外卖垃圾围城不容忽视的背景下,明确监管标准宜早不宜迟,该标准也该着眼于解决外卖垃圾的长远生态隐患。


编辑:仲鸣


推荐阅读:

致海底捞:请别让一只老鼠打翻了你的“锅底儿”

发个台风自救倡议书被一堆学生骂,这所高校肿么了?

妇幼医院医生摇头治脑瘫:还有这种操作?

别让公证乱象绑架了国家司法公信 | 新京报快评

到底是哪些人为“萝莉网站”的儿童色情生意提供“货源”| 新京报评论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