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想看病先考试”,能别这么奇葩吗 | 新京报快评

2017-08-28 仲鸣 新京报评论


如果真要考试,给这位“想看病先考试”的张医生考考医德,兴许才是最应该的。

▲影视剧《急诊科医生》剧照


文/仲鸣


“想看病先考试”,乍看这几个字,你可能以为,这说的是医学生从医前考医师资格证,可这没准针对的还是患者。


近日,一篇“看病前先考试,考试不及格不给看病”的文章,把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银屑病科医生张英栋推进舆论漩涡。据其诊治过的病患介绍,入院考试确实存在,考试的内容全部出自他出的四本书,不仅如此,在张英栋处看病的很多患者都曾被他推荐买书。而张英栋对此回应,考试只要求住院的病人参加,从未强迫患者去购买自己的书,而考试、推荐购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治病。


看个病,你以为排上队挂上号就行了?来,先考个试再说。


这听上去挺不可思议:听说过各种职业资格许可,如今做患者也要“资格许可”了?


很多网友就想不通:“还有这种操作?”“我只想单纯地看个病啊”“我要是懂‘为什么感冒、扁桃体发炎误治会引起银屑病?银屑病的诱因是什么?人体自发的“出邪之路”有哪些?’,还找你看病?”


我猜想,古代神医扁鹊若采取这般做法,那所谓的“蔡桓公”就算不是死于“讳疾忌医”,也可能在叹一声“(这道题)寡人做不到啊”后卒。


据了解,到张英栋处看病的,哪怕患者是五岁的小朋友也得考;不识字者也不例外,可以面试;不仅患者要考,患者家属也得考,谁陪侍谁考,中间若换了陪侍人还得重考。连陪人看病都有知识门槛,建议该医院对及格家属颁发“准陪证”。


▲影视剧《青年医生》剧照


张英栋称,“以前不考试,许多患者住院期间疗效很好,但回去后不听医嘱,很容易旧病复发。”“考试是筛选病人,筛选掉那些不信任‘广汗法’、不能很好配合的患者。”有些网友也说,患者看病也得了解病情。


看似在理,问题是,让患者了解病情、遵照遗嘱,就非得通过考试的方式?现在在线医疗咨询这么发达,患者非得掌握指定书籍上的“知识点”?而医生看病本身,本就内含医学知识普及的过程,他们无权强加患者以考试加强认知或记忆的义务。借此筛掉部分患者,也注定争议不小:此前有医生主张拒绝为医闹看病,就引发有违医务工作者职业伦理、是用“医闹”等方法解决“医闹”问题,就因为病人没通过自设的考试就不让其住院,更是在刺激医患纠纷,有违职业伦理。


到头来,遭殃的还是患者:通过考试多半还得买或借他的书,而其四本书捆绑销售价为130元,这对有些本就难以承受就医费用的患者来说,无疑是加重负担。很多患者是从外省而来,若入院治疗前的考试迟迟未过,食宿成本和可能被耽搁的病情谁来负责?


就像有些高校教师以考试为由卖书那样,张英栋此举也像是借此卖书。针对卖书的质疑,他称“从未强迫”,还说如果书中的知识有利于患者康复,“何乐而不为?”不知他知不知道有个词叫“软强迫”?


“想看病先考试”,奇葩。如果真要考试,那给拼命摇头治脑瘫的医生及其宣称脑瘫治愈率愈80%的科室考考脑瘫治疗常识,给这位“想看病先考试”的张医生考考医德,兴许才是最应该的。


 □仲鸣(媒体人)

编辑:与归   实习生:王琳  纯洁  吴敏   校对:陆爱英


推荐阅读:

糟糕的后厨,暴露“海底捞熟人模式”短板

“依法”姑息“暴走团”,是个坏示范

煎饼摊大妈月入3万,是什么概念

判大师强奸引发骚乱 印度怎么了

假冒政府名义挂横幅该重罚

为给“暴走团”让路而限行,就想问一句:凭什么?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