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宿舍既取名“青楼”,还不让多想?

2017-09-13 斯涵涵 新京报评论




历史悠久的大学建筑冠以“青楼”,不但违背了相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本意,也丧失了文化保护的自觉,真乃斯文扫地。


“青楼”  图片来自安徽网


文/斯涵涵


近日,安庆市市区保护性建筑名录中,将坐落在安庆市大观区菱湖南路128号安庆师大菱湖校区的近代建筑国立安徽大学教职工宿舍楼称为“安徽大学青楼”后,舆论哗然。而安庆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办公室则回应称:“别想多了!”

“青楼”原指豪华精致的雅舍,是豪门高户的代称。但宋、元以降,“青楼”的偏指大行于世,基本上成了风月之所的专指。


如果该建筑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青楼”的名称,倒也情有可原。但无论是当地文史专家还是安庆师大的师生,都对这个名称表示“第一次耳闻”。只是在这次普查建档时相关工作人员为了与“红楼”对应,而随意起的一个名字。这种不考虑历史延续也不考量风俗习惯的随便命名,既是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矮化,也是对居住在这个建筑里的教师及家属们的侮辱。


国立安徽大学教职工宿舍楼铭记了太多人的成长与青春,也蕴含着城市的记忆与辉煌,却因为一个“青楼”之名变得支离破碎。“任性”改名的背后,暴露出的是敷衍了事的懒政以及浅薄的文化观。加之缺少有效的约束手段和监督反馈,乱改建筑名,才变得如此理直气壮。


历史悠久的大学建筑冠以“青楼”,不但违背了相关文物保护的法规本意,也丧失了文化保护的自觉,真乃斯文扫地。安庆有关部门应该温习一下城市历史文化课程,最起码补一补常识,切莫让莫名其妙、低俗不堪的“青楼”坏了一所大学的名声,贻笑大方。


 □斯涵涵(职员)


编辑:温文


推荐阅读:

14年陈案昭雪:“存量错案”考验司法决心|新京报快评

从王保安的“影响力学”看破一些官场“老司机”的套路 | 新京报快评

程序员自杀,断言前妻“敲诈”为时尚早

10岁孩子上大学,拔苗助长的“神童情结“要不得

燃油车要“消失”,车企跟上时代步伐了吗?/新京报社论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