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坐写字楼里搞买卖隐私“业务培训”,这么嚣张?| 新京报快评

2017-09-25 二号少女 新京报评论


你是单身,婚恋网站会找你;你刚准备结婚,房产中介会找你;你生了宝宝,各类保险公司会找到你;到宝宝上学,那些培训教育机构就来了……

▲8月15日,北京警方出动300余名警力,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9家公司进行查处。 警方供图


文/二号少女


先由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交换、买卖个人信息的“业务培训”,再让员工使用非法获取信息推销产品……据新京报报道,8月15日,北京警方出动300余名警力,对9家以该模式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公司实施收网抓捕,将近百人带走调查,刑事拘留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83名。


被那些教育机构、房产中介公司及五花八门的互联网公司骚扰,几乎是每个人都免不了的遭遇。我们主编从他女儿上学开始,就被教育培训公司“盯”上了,不厌其烦地向其推销各类教育产品。有时我们还在开着报题会,培训机构的电话就来了。


尽管屡遭曝光,此次警方披露的情况仍让人瞠目:这些机构掌握的信息之全之准,超乎我们的想象——你是单身,婚恋网站会找你;你刚准备结婚,房产中介会找你;你生了宝宝,各类保险公司会找到你;到宝宝上学,那些培训教育机构就来了……在它们面前,公民相当于被剥光甚至是照了X光,所有信息被一览无余。


▲警方实施抓捕时,部分涉案人员正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联系客户。 警方供图


比如有些教育培训机构,连你小孩多大、上几年级,什么时候需要上什么辅导班,都掌握得清清楚楚,然后就不分时间地点地“追魂夺命call”;比如有些涉案房产公司员工电脑里,你的家庭住址、电话、结构、面积、户型等一应俱全。你们对自己很多情况的了解,都未必赶得上这些机构。


更叫我惊诧的,还是这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企业的“淡定”——尽管今年6月1日,“两高”就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那些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在《刑法》及司法解释框架下将被严惩,已成悬在违法分子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有些公司仍风雨不动安如山。


他们公然租写字楼、公然招聘、堂而皇之地在写字楼里推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家互联网营销公司,当警方冲进去时,这家公司销售部50余名员工正坐在自己的工位前,热火朝天地工作。在很多人印象中,很多违法的生意都是“打一枪换一炮”。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在这些人那里,俨然已经成了一门半公开的生意。这最直接地阐释了什么叫“猖獗”。


猖獗大抵是源于违法成本与被抓几率。而这样的“猖獗”,在严厉打击个人信息犯罪的背景下,显然不该存在。如果说,此前有些涉及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或面临“法律不及”,那在如今相关法规已趋完善的情况下,对这些猖獗的买卖个人信息行为必须严惩不贷。而今,北京警方的收网抓捕动作,就是一记颇具震慑力的重拳。


期望更多侵犯个人信息的机构被重拳“击中”。


编辑:与归   实习生:纯洁   大雄    校对:王心


推荐阅读:

德国大选:看点不是默克尔四连任,是民族主义崛起丨新京报快评

面对一个较真的中学生,推诿敷衍不是正确的姿势

送日语系学生去拍片,别把低俗当有趣

人工智能时代,哪类公职人员会没工作

搞好课后服务,让家长不再焦虑| 新京报社论

ofo和摩拜合并,才有未来?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