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铁末班车电台:愿每一个夜归人都被这座城市温柔以待

2017-09-28 思凝 新京报评论

“末班车电台”是这座城市对夜归人的深情回应,把他们从城市边缘拉回到中心。


▲京港地铁宣传海报。 图片来自京港地铁官方微博


文/思凝


“我不知道此刻的你是否感到孤独,但请你一定相信,总有人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爱着你。”9月26日起,每晚22时至23时30分,京港地铁所辖的4号线、大兴线、14号线、16号线中的56座车站设专属电台,以地铁广播的形式陪伴每一位夜归乘客。


设立项目组、策划选题、调研近百位乘客的故事、邀请电台主持人录制音频、制作暖心标语——京港地铁此番为了夜归人可谓颇费心思。


由于在媒体工作,下班时间基本上都是后半夜,夜班公交便是我忠实的伙伴,司机、辅警、代驾司机、餐厅服务员,在这个由夜归人组成的公共空间中,时常弥漫着一种冷清和落寞的氛围。


同样,11点左右乘坐地铁的夜归人,有些人加班到现在,有些人舍不得坐出租车,也有些人是出发去工作,他们的境遇或许不同,但疲乏、孤独却是相通的。为他们设置专属电台,传达的是对他们的关注。这是这座城市对夜归人的深情回应,把他们从城市边缘拉回到中心,提醒他们同样是城市里重要的一分子。


▲京港地铁暖心标语。 图片来自京港地铁官方微博


在很多人看来,专属电台播放的不过是碗心灵鸡汤,可对于工作了一整天的夜归人来说,谁还想再去追逐信息增量,谁还想再去功利地听和看。一首歌、一句暖心的话就刚刚好,刚好放空一下紧绷的神经,刚好缓解这一整日的辛劳,刚好可以丢掉PPT、EXCEL、KPI,去体味生活除了奔波以外的另一面。


诚然,对于北京地铁日均千万人次的客流量来说,末班车乘客也许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为个别人大费周章或许不太“划算”,但正是这种为了少数人的用心,才更显公共服务的贴心。


近日刚刚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到:“提升城市公共交通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建设高品质、人性化的公共空间”。


“高品质”和“人性化”是公共空间不可分割的两面。前者意味着理性和效率,是城市的公共服务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便捷,我们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高。后者则意味着感性和效果,是在公共空间中,我们与城市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不仅是我们在城市中经历喜怒哀乐,城市也因我们而拥有喜怒哀乐的情感。而这种共鸣,我想才是对一个城市产生“归属感”的秘诀所在。公共空间的形态可能会千变万化,但“向人敞开”应是始终如一的坐标。


对很多在北京打拼的人来说,地铁可能是他们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如何让这一公共空间兼具“高品质”和“人性化”,乐见越来越多“夜归人专属电台”式的探索。


 □思凝(媒体人)


编辑:思凝


推荐阅读:

黄河水变清,离不开市场经济的伟大力量

“十一黄金周”临近,防旅游宰客应早作打算/新京报社论

为何有些孩子上了大学就沉溺游戏?

为应对住房短缺, 英国使出了杀手锏

听,共享充电宝泡沫破碎的声音 | 新京报快评

“教室监控家长可即时看”,这是让孩子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 新京报快评


特别提示:留言如入选新京报A03版“微言大义”,请在后台回复您的“真实姓名+银行卡号”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